角膜塑形術

使用特殊設計的高透氧硬鏡,通過機械壓迫、鏡片移動的按摩作用及淚液的液壓作用,使角膜中央壓平,達到暫時減低近視度數的作用。最早生產準分子的兩家公司分別在市場上進行頻繁的行銷活動,這些活動促使眾多眼科保健醫師主動去找尋非手術性的近視治療術。什麼是角膜塑形術的禁忌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終於在1998年5月批准日戴型Ortho-K的臨床使用。⑥ 只要一台角膜曲率計,無須其他眼科檢查設備。

發病原因

驗配人員的技術問題或指導力度不夠,或因自身對鏡片護理和使用上的誤解,不能做到定期接受規範的複查,鏡片的使用不在有效的監控之下。任何一個環節把握的不嚴格,均有可能產生各種與角膜塑形鏡相關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多發生於眼表面。

病理生理

如果角膜需氧量降低到臨界水平以下,角膜糖代謝則轉為無氧酵解途徑。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然後形成乳酸。乳酸不能迅速從角膜擴散出,因此有氧代謝降低的結果是乳酸在角膜中的蓄積,角膜酸化,角膜基質PH值降低。另外眼瞼閉合使CO2堆積,PCO2增加,引起淚液和角膜基質酸化,淚液滲透壓降低。

臨床表現

疾病症狀

眼乾燥不適或輕度異物感,畏光流淚、眼痛,戴鏡和裸眼視力下降,有少量分泌物

;眼疼痛、有分泌物

疾病危害

雖然某些常見的併發症發生時,通過及時的治療可以不產生眼部嚴重後果,但是多種併發症的合併存在,輕者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戴用,干擾戴鏡者的學習和生活,重者會造成嚴重不可逆的眼部病變,需要長期接受治療。

檢查診斷

裂隙燈檢查。

符合角膜塑形鏡的人群:一般7歲以上,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有家長監護;角膜曲率範圍在41.00D~45.50D為好,過大過小矯正困難 ;近視度數在-0.75~-6.00D左右,散光低於-1.750D,並為順規散光,逆規散光效果一般差;特別推薦-4.00D以下的患者。需要很好的裸眼視力的低度近視患者。 理解角膜塑形鏡的作用機制及其潛在的併發症和矯治的局限性; 動機明確並有非常好的依從性;無角膜異常,如炎症、變性等,無眼睛其他疾病;持續近視進展的少年兒童。

不適合配戴角膜塑形鏡的人群:

1、對角膜塑形治療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如不切實際地認為該方法能將近視治癒的患者;

2、期望值過高,與角膜塑形鏡的實際作用效果不符合;

3、眼部疾患,如眼表面有疾病的患者,上皮細胞基質膜退化,內皮細胞退化,復發性上皮細胞點染和嚴重乾眼的患者,感染、炎症眼病者等;

4、屈光不正大於-6.00D,散光為逆規,散光度數大於-2.00不適合夜戴;

5、有明顯眼內散光的患者,以及那些屈光不正中的球鏡與柱鏡比小於2的患者都需要謹慎考慮;

6、瞳孔大的患者,特別是夜間瞳孔較大者;

7、年紀小,自理能力差,個人衛生習慣差;

8、不能完成隨訪操作者,配戴和隨訪依從性不良者;

9、眼壓超出正常範圍。

疾病治療

手術治療

角膜移植。

其它療法

停戴、藥物治療、調整鏡片、更換護理液。

疾病預防

在角膜塑形技術的套用中,鏡片質量、驗配質量、患者使用的正確性等均是不可分割的安全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安全問題。

併發症

角膜上皮損傷、鏡下氣泡與角膜微凹、無菌性角膜浸潤、Ortho-K CL鏡下異物侵入、鏡片異變、結膜炎性反應、過敏反應。細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阿米巴性角膜炎、病毒結膜炎等。

基本內容

一、美國角膜塑形術的發展:

1、治療效果令人無法接受,研究開發相對停滯的30年,其原因:

① 當時鏡片的設計水平不穩定;

② 製造工藝可重複性差;

③ 即使一切順利,對於中度近視患者來說,要成功的完成一個角膜塑形術要驗配很多副角膜塑形鏡,其過程很繁瑣。

2、改變角膜塑形術命運的四件大事

① 1991年10月,角膜塑形鏡生產協會(CLMA)向公眾推出了電腦控制的角膜塑形鏡的生產技術;

② 1992年,電腦控制的角膜地形圖儀等設備開始出現;

③ 1993年,美國每年有20萬近視患者接受放射狀角膜切開術治療,手術後矯正性角膜塑形鏡的需求量隨之急劇上升;

④ 1994、1995年,第一個準分子雷射治療方法的論證申請被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最早生產準分子的兩家公司分別在市場上進行頻繁的行銷活動,這些活動促使眾多眼科保健醫師主動去找尋非手術性的近視治療術。

3、1994年到現在——喜憂參半的新時代

① 1994年角膜塑形術得到了蓬勃發展;

② 1996年,美國套用Ortho-K治療技術的醫師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③ 1997年10月出版的《Conteat Lens Specturm》標題新聞中稱:“FTC(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Ortho-K索賠事件,聲稱其虛假宣傳,廣告欺詐”;

④ 1998年2月,出現了四種不同的Ortho-K CL鏡片設計的分類方法;

⑤ 1993年,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會(NERF)屬下的國際角膜塑形術學會(IOS)制定了較完整的檔案,總結了十項內容:

什麼是角膜塑形術學;

角膜塑形術學套用了多長時間;

如果我想進行角膜塑形術,我應該去找誰;

和常規的角膜接觸鏡比較,角膜塑形鏡應該如何驗配;

角膜曲率改變為何會改善視力;

角膜塑形術是否安全;

當摘掉角膜塑形鏡後,是否會有持續的效果;

角膜塑形鏡療效的統計;

哪些人群可以接受角膜塑形術的有效治療;

什麼是角膜塑形術的禁忌症。

⑥ 1996年,May CH、Harrs D、 Nolan JA 共同合著了第一本關於角膜塑形術的教科書《Orthoker atology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終於在1998年5月批准日戴型Ortho-K的臨床使用。2004年12月3日批准了夜戴型Ortho-K的臨床使用。

二、Ortho-K 在中國

1、我國的PMMA硬鏡始於20世紀60年代由上海第一醫院附屬眼科的何章岑、黎勉勤與上海眼鏡二廠的黃永福合作研製成功,1992年12月在該院成立了隱型眼鏡的專科門診;

2、1996年台灣從美國引進技術與鏡片並經過實踐後,1997年由美國廠商(E&E)的台灣代理引進大陸;

3、1998年,美政府叫停Ortho-K,但中國市場利益驅使,Ortho-K泛濫;

4、1998-2001是Ortho-K在中國發展的蓬勃擴張期。典型的誤導內容:

① Ortho-K只要戴幾個月就可以Ortho-K!

② Ortho-K戴鏡3個月就可以治好;

③ 美國FDA已批准;

④ Ortho-K沒有副作用;

⑤ 底片時間長,可以維持兩年以上;

⑥ 只要一台角膜曲率計,無須其他眼科檢查設備。

歷史危害

1998-2001年期間,角膜塑形鏡配戴者出現了不少併發症,配戴單位陷於醫療糾紛

。2006年多名新加波兒童感染了假單胞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