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鼎橋

觀鼎橋

觀鼎橋位於徐州市彭園西門,橋身長32米,橋面寬13米,為雙座連體漢白玉石橋。橋下有一石鼎置於水中,造型古樸威嚴,若隱若現。白色橋體與周圍綠色相互襯托,美觀大氣。

觀鼎橋簡介

觀鼎橋乃後人觀鼎之處,相傳夏禹劃天下為九州,鑄九鼎於國都,傳之為國寶。後成湯遷之於商邑,周武王遷之於洛邑,周顯王四十二年一鼎亡沒於泗水彭城下。

觀鼎橋觀鼎橋

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東巡遣千餘人求諸泗水而未獲。秦亡後,河清波澄,龍山隱隱,遺鼎似現。後人於觀鼎處建觀鼎橋,並置一漢白玉石鼎於橋下,以喻亡鼎復出,萬民樂業,國家蒸蒸日上。

泗水撈鼎史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公元前219年“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鼎

《水經注·泗水》:“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泗淵,秦始皇時而鼎見於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數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龍齒齧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大早絕鼎系’,當是孟浪之傳耳。”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昭王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正義》:“禹貢金九牧,鑄鼎於荊山之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歷殷至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餘八入於秦中。”
《史記·孝武本紀》載有司曰:“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觴烹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而不見。”
《史記·封禪書》記載:“秦滅周,周之九鼎入於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太平御覽》卷七五六引《史記》則作:“周末有九鼎徙秦氏,[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兼天下。始皇二十八年,過彭城,齋戒禱祀,欲出周鼎,使千人沒水求之,不得。”

相關詩詞

觀鼎橋是遊人去彭祖祠的必經之地,由於該橋用漢白玉築就,通體淡雅潔白,猶如冰雪。特別是雨後,在周圍綠色襯托之下愈顯晶瑩剔透。每逢春季,櫻花競放,遊人如織,文人墨客雲集橋上,揮毫潑墨,作詩打對,

觀鼎橋銘觀鼎橋銘

寫下許多美好的詩篇。如:

【七絕】櫻花詩(徐書信
觀鼎橋頭三月晨,古彭詩會恰逢春。
櫻花似貝如潮湧,驚煞南園趕海人。

【七絕】落紅櫻(徐書信)
透綠窗紗暖暖風,廊橋明月又朦朧。
隔欄依樹誰家女,羞落櫻花碧水中。

【七絕】櫻花詩詠(劉紅軍)
漫天飛舞向陽花,三月彭園似籠紗。
醉飲流香渾忘我,笑將詩興換煙霞。

【七絕】櫻花詩詠(劉紅軍)
九曲橋外雨如煙,舉傘護花花正眠。
夢到東瀛桑梓地,擎樽樹下是何年?

【七律】櫻花詩(孔伯祥)

彭祖園櫻花彭祖園櫻花

又到櫻花爛漫時,牽腸詩境任縈思
粉妝初綻疏狂意,翠羽頻留盡放痴。
四海方家尋妙趣,九州雅客把瓊卮
彭園薈萃結情誼,吟友高談笑賦詞。

【七絕】櫻花詩詠(程建安)
臥石越冬寒意微,心花綻放已芳菲。
欲將垂柳絲絛卷,捎把春風一併歸。

【七絕】題彭祖園櫻花(李敏)
彭城三月百花鮮,萬朵千姿各自妍。
更有南園長醉客,櫻林一片燦如煙。

【七絕】賞櫻(劉劍)
嶺前簇簇任春裁,燦似雲霞香若梅。
十日妝成千尺錦,難曾賒我每相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