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村樓記

《見村樓記》是明代歸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崑山治城之隍,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堙,以隍為江,未必然也。吳淞江自太湖西來,北向,若將趨入縣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東南人于海。江之將南折也,背折而為新洋江。新洋江東數里,有地名羅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於此,因自號為羅村雲,中丞遊宦二十餘年,幼子延實產於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後每遷官輒隨。歷東兗汴楚之境,自岱嶽嵩山、匡廬衡山、瀟湘洞庭之渚,延實無不識也。獨於羅巷村者,生平猶昧之。

中丞既謝世,延實卜居縣城之東南門內金潼港,有樓翼然出於城閾之上.前俯隍水,遙望三面,皆吳淞江之野。塘浦縱橫,田塍如畫,而村墟遠近映帶。延實日焚香灑掃,讀書其中,而名其樓日:見村。余聞過之,延實為具飯。念營與中丞游,時時至其故宅所謂南樓耆,相與飲酒論文。忽忽二紀.不意遂已隔世。今獨對其幼子飯,悲悵者久之。城外有橋。余常與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時其不在,相與憑檻,常至暮,帳然而返。今兩人者皆亡,而延實之樓,即方氏之故廬。余能無感乎?中丞自幼攜策人城,往來省墓,及歲時出郊嬉遊,經行術徑,皆可指也。

孔子少不知父葬處,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為挽父之母乎?延實既不能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肅然桑梓之懷,愴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孫早孤。而自樹者,史傳中多其人,延實在勉之而已。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崑山(今江蘇崑山)人。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60歲才考中進士,曾任長興知縣、南京太僕寺丞。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其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文風平易自然,清新淡遠。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有《震川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