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
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 簡介

簡介

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及其全體成員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服從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新型優秀法律人才為宗旨,以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為行動指南,有目的、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各項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活動,並積極配合各級團組織、黨組織的工作。
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宗旨是在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基礎上致力於認真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的內容和精神實質,以理論學習為核心、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時事政治為切入點,幫助同學們提高思想素質,提升政治修養,引導同學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推進我校學術氛圍與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組織結構制度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在理事會的領導下設辦公室,學術部,宣傳部,實踐部四個部門。
理事會是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最高執行機構,負責管理研究會日常事務。根據學院黨總支、學院團委要求統籌安排組織各項活動,督促、檢查、協調各機構工作,負責解釋研究會章程。理事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兩名。
辦公室是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綜合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建立和保存會員的檔案材料和各種檔案資料,進行財務管理和日常物資管理,做好各項會議記錄,定期製作工作簡報,並輔助會內各組織機構完成相關工作。辦公室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會員(幹事)若干名。
學術部是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刊物編輯及學術活動部門,負責開展有關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的學術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學術氛圍,並負責研究會會刊《旗幟》的編輯工作。學術部設部長一名,副部長兩名,會員(幹事)若干名。《旗幟》主編由理事會成員兼任,副主編由學術部幹部兼任。
宣傳部是鄧小平學習理論研究會宣傳職能部門,藉助校內外傳播媒體,宣傳黨和團的路線、方針及政策,並負責各項學術和實踐活動的宣傳,配合各項活動的開展,定期以各種形式組織宣傳思想理論、時事政治的活動。宣傳部設部長一名,副部長兩名,會員(幹事)若干名。
實踐部是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實踐活動部門。部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原則,針對先進理論、時事熱點、黨團教育等負責組織開展各項實踐活動,主要負責校內與各院系年級、各社團組織的聯絡,另在重大活動時負責校外聯絡和資金籌集等。實踐部設部長一名,副部長兩名,會員(幹事)若干名。
理事會對民商法學院黨總支、民商法學院團委負責。 部長(主任)、副部長(副主任)對分管會長負責,負責整個部門活動的策劃。幹事直接對部長和副部長負責。

活動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是一個關注時政的組織,我們圍繞當下的時政熱點展開的特色活動有:“一案三根”時政對話、“揚暉毓秀”系列活動之五四詩歌朗誦大賽和大學生時政擂台及與關工委老師聯手舉辦的時政座談會。
“一案三根”時政對話活動是鄧論會的品牌活動之一,同時它也是學術觀點,人生理念相互交流匯總的地方。“一案三根”時政對話作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引導老師嘉賓、學生嘉賓與觀眾暢所欲言,最終實現共同對話。目前為止,“一案三根”系列活動共舉辦了十多期。
“揚暉毓秀”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的性質——關注時政,研究歷史。“揚暉毓秀——五四詩歌朗誦大賽”是為了慶祝五四青年節的到來而舉辦的活動,是鄧論會深入研究歷史的表現,在當今浮躁的人心中讓同學們了解歷史,了解我們國家的過去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揚暉毓秀——大學生時政擂台賽”是上學期首次舉辦的創新活動。該活動以小組對抗賽的形式呈現,各組分別對時政熱點的問題進行搶答,問答及辯論。該活動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參與時政討論的積極性,增強了參與同學的時政敏感性。對於法科學生而言,無疑是學習的有益補充。
時政座談會是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聯手關工委老師共同舉辦的活動。時政座談會圍繞當下發生的時政熱點展開,例如兩會、人大會議等政府的相關會議。會上,同學和老師共同探討,傾聽百家之言,名師見解,在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的同時為法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拓寬了自己的法學眼界。

12.4普法活動

十二月四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是我們作為一名法學學生應盡價值的日子。在這一天,鄧論會在各公園、居民區等地進行普法宣傳活動,以知識有獎競答、典型案例分析、提供法律諮詢等方式幫助民眾解答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同時也讓同學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法律學習。

法院旁聽

走進神聖的法院,是每個法科學子的夢想。針對專業所學,我們組織成員及其他同學到各法院旁聽。在活動中,我們聆聽律師的辯解與法官的定奪,了解審判的程式與內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法律人肩上的重擔。法院旁聽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更是對課外知識的絕好拓展。

法律宣講

在校園裡我們是法學學生,走出校園我們就是法律的傳播者。我們曾走進重慶各大中學,以我們的觀點與所學為中學生們帶去新鮮的知識,為社會的法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活動中,我們不僅加深了對法律的認識,更鍛鍊了自身的語言能力與溝通能力,讓成員們受益匪淺。

明天會更好

重慶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第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將對重慶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發展產生巨大的龍頭作用。而西南政法大學正處於兩江新區的範圍之內。在新的一年裡,鄧論會除了繼續做好已有的一案三根、時政座談會等活動,也將積極地走進兩江新區,圍繞兩江新區的建設發展開展一系列的新活動,讓同學們親身感受重慶的發展變化,在實踐中鞏固自身所學,拓展自己的眼界。

會刊——《旗幟》

《旗幟》是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黨總支直屬刊物、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指導刊物。由民商法學院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負責編輯出版。自2001年創刊來已累計出版20期,一直受到師生們的大力支持和好評,連續兩年在學校年終刊物評比中獲二等獎,並且獲得2008年度校園優秀刊物的榮譽稱號。
《旗幟》以其獨特的政治理論性受到國家教育部關工委、重慶市教工委的特別表揚、肯定和關注,並多次報送教育部關工委等上級部門。西南政法大學報第709期也對其做了專題報導,在校園內引起較大反響。
近10年的出版編輯中,《旗幟》努力秉承優良傳統,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為詮釋“旗,為象徵,幟,乃標記。辯真理,明方向。”的刊物使命而不懈努力著。

我們的歷史

2001年是《旗幟》的起點。
在民商法學院黨總支的指導和關懷下,經過鄧小平理論學習研究會成員的合作和努力,第一期《旗幟》呱呱墜地。
這是我校第一本以學生自己的學術理論研究和時政評析為主題的期刊。
以時政為切入點,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導向,時政、犀利、精彩·······一本全新的校園刊物為西政學子提供了暢談天下事的廣闊平台,並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將法與政結合在一起思考的新舞台。 ( 圖為早期黑白印刷的《旗幟》)
近10年裡,《旗幟》不斷發現新的時事熱點,抓住時代脈搏,在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原則和風格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最開始的黑白印刷,到封面封底彩印和中間製作精良的彩頁,以及無數推陳出新、筆鋒犀利、觀點獨特評析透徹的專欄策劃,《旗幟》在校園刊物普遍娛樂化,大學生普遍不再關注政治的環境裡仍然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並通過不懈的努力在這條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我們的特色

★ 全面解讀黨的方針政策路線
了解黨的歷史,學習黨的思想,解讀新時期新時代新背景下黨的新政策新主張,這是20期《旗幟》每期都堅持不懈的主張。在近十年的編輯製作過程中,《旗幟》已經形成了認真關注兩會的傳統,並製作了相關特刊和專題。
★ 關注時代,聚焦社會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旗幟》以其較強的政治理論性為鮮明特點,但理論絕不空想,絕不泛泛其談。《旗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思索事實背後的深層現象,將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探索思考,力求在觀點看法的交流碰撞中實現從理論到 (圖為十六大特刊)
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雙重飛躍
★ 提高思想境界,深化學術研究
不驕不躁,不浮不奢。一心一意為提高大學生政治思想修養努力奮鬥,專心致志為深化學術研究不懈努力。
以現代中國為導向,以時政為切入,以貫徹馬列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研究為要務,堅持唯物史觀,堅持辯證思考,積極與時俱進,進行政治思想研究和理論學術探討。
20期刊物里,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特點,牢牢
把握自己的定位,為不辱校黨委書記張國林為《旗幟》的題詞——“心中有旗幟,行動有方向”而努力奮鬥!
(圖為19期科學發展觀專題——“理論中國”)

我們的創新

在堅持特色和原則的基礎上,《旗幟》編委力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們不僅在外觀上使這本雜誌更美觀更好看,能再第一時間吸引老師們、同學們的目光,更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生動形象的彩頁
編輯部精心策劃的彩頁貼近社會,輻射生活,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圖片,言簡意賅的文字,越來越精彩的彩頁部分已經成為不少同學喜歡並支持《旗幟》的理由之一。
★獨具匠心的專題
緊貼時代背景的專題鮮明的突出了《旗幟》全面解讀黨的方針政策路線,關心國家大事的特點,不論是黨代會特刊、兩會專題還是60年國慶時的“甲子風雲”、“共和國足跡”,都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圖為19期彩色整體封面,碧海藍天,煥然一新)
★師生交流——“毓秀鴻儒”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旗幟》自創刊以來一直保持向老師約稿的傳統,並在每期設立專題刊登老師稿件,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供平台。如我校關工委左開大、王永成、艾正太老師常向《旗幟》提供優秀文章並指導編輯們進行學術學習研究工作。
★紙上激辯——“兩眼看社會”
第20期的《旗幟》新添板塊“兩眼看社會”,更是將西政濃厚的思辨文化很好的與雜誌結合起來,該板塊一經徵稿,就備受同學們關注,收到了很多優秀稿件。
我們相信,堅持特色秉持風格是《旗幟》在眾多校園刊物中得以生生不息的關鍵,同時堅持原則基礎上的創新是《旗幟》能夠脫穎而出受到師生 (圖為王劍南老師指導文章,刊登於第19期)
好評的原因所在。
★校際交流——“他山之玉”
我們在近幾期《旗幟》刊登了北京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同學的稿件,來自不同學校的思想碰撞,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

我們的編輯流程

為了不辜負院黨總支、院團委的精心指導,老師和同學們的殷切期待,每一期的《旗幟》我們都認真嚴肅地對待。
策劃主題層層篩選嚴格把關,牢牢的以堅持貫徹馬列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研究為要務,堅持唯物史觀,堅持辯證思考,積極與時俱進。以選題引導當代大學生看待時代社會。
稿件審理方面,《旗幟》編委堅持“三審”制度,從不鬆懈、毫不動搖。
一稿多投一般情況均不錄用。
經過“三審”之後《旗幟》定稿,選圖排版,送交印刷廠進行印刷,在最終出版之前,編輯會對電子稿進行三次以上的校對,保證每一期《旗幟》都以最完美的姿態出現在老師同學面前。

我們的目標

旗,為象徵,幟,乃標記。辯真理,明方向。
它是鄧論的標誌,是民商法學院的特色,我們更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使這全校唯一一本以時政為主題的雜誌成為西南政法大學的驕傲!
作為《旗幟》的編輯者,我們會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在工作時做到更認真、更細緻、更科學、更專業。努力改正完善不足之處,在工作中吸取經驗教訓,聽取老師同學們的指導和意見,為《旗幟》的編輯提供更好的保證。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作為一本旨在關注時政探索時事的雜誌,我們必將以更加敏銳的視角捕捉社會動態,更熱點、更經典、更有意義。進一步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對焦點話題的解讀中濃厚學術氛圍,對社會現象的反思中提升思想境界。
解讀黨的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天下大事,執理性之筆刻畫真理痕跡,持理性之語道出青年辨析。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旗幟》指明的方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