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荒漠灌叢草業生態經濟區

2、降水稀少,光熱豐富,具有獨特的綠洲農業,但水資源分配不平衡。 該區年降水小於250毫米,其中一半以上地區不到100毫米。 1、該區有天然草地8854.77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39.8%。

分區概況

主要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盟。土地面積222.35萬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1999.04萬。

自然環境

1、該區屬中溫帶至暖溫帶極端乾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帶。
2、降水稀少,光熱豐富,具有獨特的綠洲農業,但水資源分配不平衡。該區年降水小於250毫米,其中一半以上地區不到100毫米。年輻射總能為5680-6700KJ/平方米,年日照時數2600-3400小時,日照百分率60%-75%,是全國太陽輻射能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0℃年積溫多在2100-4000℃之間,其中,新疆塔里木、吐魯番、哈密盆地及甘肅安西、敦煌地區達4000-5700℃。區內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祁連山等高山降水較豐富,如天山、祁連山區可達400-600毫米,分布有永久性積雪和現代冰川,夏季消融補給河川及淺層地下水,在下游形成獨特的綠洲農業。水資源年變幅雖較平穩,但地區以及季節分布很不均勻。在新疆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域,河西走廊的黑河、疏勒河流域夏季水量較多,其餘地區嚴重不足。
3、自然災害嚴重、頻繁。該區極度乾旱、多風、植被稀少,荒漠化、鹽漬化強烈,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共有沙漠48.6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的21.6%,占全國沙漠總面積的71.8%,鹽漬地有17.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鹽漬地面積的47.5%。自1993年以來,該區連年發生特大黑風暴和沙塵暴,損失嚴重。

草業生產現狀

1、該區有天然草地8854.77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39.8%。其中,大多以山地、綠洲、荒漠相間分布,各地間氣候反差很大,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草地類型。
2、草地產量差異明顯,生產潛力很大,鮮草產量,荒漠類草地一般300-1200公斤/公頃,山地草甸3000公斤/ 公頃,平原低平草甸4500公斤/ 公頃左右。伊犁地區天山西端一帶高產草地可達6200公斤/ 公頃左右。河西走廊綠洲灌區高產的苜蓿人工草地每年可割2-3次,鮮草產量4500-6000公斤/ 公頃,生產潛力很大。
3、草畜供求季節不平衡。山區草地畜牧業是該區畜牧業的主體,其主要特點:一是季節性明顯;二是草畜供求的季節不平衡,“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現象比較普遍;三是草原放牧畜牧業與農區畜牧業未能有效結合,限制了畜牧業和種植業的優勢互補和可持續發展。

發展對策

草畜不平衡和山區、綠洲荒漠的相互隔離,是該區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在山區,建設草原,劃區輪牧,保護水源,建立抗災保畜豐產人工草地;在荒漠,嚴格控制載畜量,適度利用,控制風沙;在綠洲,注重發展糧食-飼料-經濟作物三元結構種植模式,大力發展飼料生產。同時加強農區與牧區結合,如實行山區、荒漠放牧,農區育肥,以綠洲為中心和支撐,建立山區-綠洲-荒漠耦合系統,將會大大提高整個大系統的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