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判斷

複合判斷,指其自身包含了其它判斷的判斷,它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判斷並藉助於邏輯聯結詞而構成。

基本信息

字詞解說

fù hé pàn duàn
複合判斷
簡單判斷”的對稱。以某個或某些判斷作為其構成要素的判斷。

包含內容

負判斷聯言判斷假言判斷選言判斷

詳細介紹

對當關係中討論的直言判斷是簡單判斷。簡單判斷與邏輯聯結詞“並且”、“或者”、“如果…那么”、“並非”等構成複合判斷。例如,“張先生聰明並且勤奮”就是一個複合判斷,由兩個單位判斷(稱為支判斷)“張先生聰明”與“張先生勤奮”和聯結詞“並且”構成。支判斷的真假唯一地確定所構成的複合判斷的真假。
(一)幾種基本的複合判斷
基本的複合判斷包括假言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負判斷。其中,假言判斷在MBA聯考邏輯試題中涉及較多。
1.假言判斷
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係的複合判斷。條件關係分為三種: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分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斷定充分條件關係的假言判斷。事物情況p是事物情況q是充分條件是指:有p一定有q,但無p未必無q(因而無q一定無p,有q未必有p)。
例如“天下雨”就是“地上濕”的充分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標準形式是“如果p,那么q”(日常語言中也表述為“只要p,就q”,“一旦p,則q”等),其中,p稱為前件,q稱為後件。
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只有在前件真且後件假的情況下才是假的,這種真假關係可用下表刻畫:
p
q
如果p,那么q












例如,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如果天下雨,那么會議延期”,只有在天下雨但會議沒延期的情況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況下都是真的。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斷定必要條件關係的假言判斷。事物情況p是事物情況q的必要條件是指:無p一定無q,但有p未必有q(因而有q一定有p,無q未必無p)。
例如。“年滿18歲”是“有選舉權”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標準形式是“只有p,才q”(日常語言中也表述為“除非p,否則不q”等),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只有在前件假、後件真的情況下才是假的,見下表:
p
q
只有p,才q












例如,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只有受到正式邀請,張先生才會出席會議”,只有在“未受到正式邀請但張先生出席了會議”的情況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況(例如“受到邀請但未出席會議”)都是真的。
顯然,如果p是q的充分條件,則q是p是必要條件;如果q是p的必要條件,則q是p的充分條件。因此,“如果p,那么q”等值於“只有q,才p”;“只有p,才q”等值於“如果q,那么p”;“只有p,才q”也等值於“如果非p,那么非q”。
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斷定充分必要條件關係的假言判斷。事物情況p是事長情況q的充分必要條件是指:有p一定有q,無p一定無q(因而有有p一定有q,無p一定無q)。例如,“三角形三內角相等”是“三條邊相等”的充分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標準形式是“p若且唯若q”,一個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在前後件都真或都假的情況下是真的。在其餘的情況下是假的。見下表:
p
q
p若且唯若q












2.聯言判斷
聯言判斷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同時存在的複合判斷,標準形式是“p並且q”(日常語言中也可表述為“不僅p,而且q”,“雖然p,但是q”,“既p,又q”等等),p、q稱為聯言支。
一個聯言判斷是真的,若且唯若聯言支都是真的。也就是說,聯言支只要有一個是假的,聯言判斷就是假的。見下表:
p
q
p並且q












例如,聯言判斷“小張既高又胖”,只有在“小張高”和“張小胖”都真的情況是真的,在其餘情況下都是假的。
3.選言判斷
選言判斷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至少有一種存在的複合判斷。選言判斷分為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
相容選言判斷的標準形式是“p或者q”,p、q稱為選言支。相容選言判斷斷定選言支至少有一真,也可以都真。也就是說,相容選言判斷只有在選言支都假的情況下才假,在其餘情況下都是真的。見下表:
p
q
p或者q












例如,相容選言判斷“作案者是張三或是李四”,只有在“作案者是張三”和“作案者是李四”都假的情況下是假的,在其餘情況下都是真的。
不相容選言判斷的標準形式是“要么p,要么q”,斷定選言支有隻有一個是真的。也就是說,不相容選言判斷在選言支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情況下才是真的,在其餘情況下都是假的。見下表:
p
q
要么p,要么q












例如,不相容選言判斷“要么張三當選,要么李四當選”在“張三、李四都當選”和“張三、李四都沒當選”的情況下是假的,在其餘情況下是真的。
4.負判斷
負判斷是否定一個判斷得到的複合判斷。標準形式是“並非p”。見下表:
p
並非p




顯然,負判斷和它所否定的判斷之間具有矛盾關係。
(二)負複合判斷的等值判斷
兩個判斷是等值的,是指它們均取相同的真假值,亦即判斷的形式可能不同,但表達的邏輯內容是相同的。
“並非:p並且q”等值於“非p或非q”。
例如,“並非:小張既高又胖。”等值於“小張不高或者小張不胖”。
“並非:p或者q”等值於“非p且非q”。
例如,“並非:小張當選或小李當選。”等值於“小張和小李都沒當選。”
“並非:要么p,要么q”等值於“p且q,或者,非p且非q”。
例如,“並非:要么小張當選,要么小李當選。”等值於“小張和小李都當選,或者,小張和小李都不當選”。
“並非:如果p,那么q”等值於“p並且非q”。
例如,“並非:如果天下雨,那么會議延期。”等值於“天下雨但會議不?
延期”。
“並非:只有p,才q”等值於“非p且q”。
例如,“並非:只有是天才,才能創造發明。”等值於“不是天才,也能?
創造發明”。
“並非,p若且唯若q”等值於“p且非q,或者,非p且q”。例略。
順便記一下負直言判斷的等值判斷:
“並非:所有S都是P”等值於“有些S不是P”;“並非:所有S都不是P”等值於“有些S是P”;“並非:有些S是P”等值於“所有S都不是P”;
“並非:有些S不是P”等值於“所有S都是P”。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