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選集

裘沛然選集

一、感冒 心悸 頭痛

圖書信息

作 者:裘沛然 著

《裘沛然選集》《裘沛然選集》
出 版 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1
版 次:1
頁 數:1076
字 數:598000
印刷時間:2004-6-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32614356
包 裝:平裝
定 價:¥100.00

內容簡介

裘沛然先生是中國著名中醫學家,年近九秩,行醫七十年,醫德廣被。他讀書萬卷,著作等身,所主編及撰寫的醫學與詩文書籍達36部,寢饋於《辭海》工作逾四十年,還編著其它各種辭書、叢書和醫學百科全書等巨著,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
《裘沛然選集》,分上下兩集;上集有三個部分:一為文集,二為醫論,三為劍風樓隨筆;下集有兩個部分:一為醫案,二為劍風樓詩集。
本《選集》集中了我國著名醫學家、詩人裘沛然的主要著作404篇(首)。上集分為文集、醫論和劍風樓隨筆三輯,下集分為醫案和劍風樓詩抄兩輯。其中醫論35篇,隨筆66篇,醫案125則,詩歌140首,共70萬字,另有圖片40餘幅。
在《裘沛然選集》中,裘老認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於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於促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以義制利”的思想有益於化解人與人、人與群體間的矛盾。“成人之道”的思想有利於理想人格的培養。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他還簡述了為人的三大原則———即提倡“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裘老說,樹立這樣的養生觀,既可壽人,還可壽世,比熱衷於“保健補品”,更能獲益。

作者簡介

裘沛然,1916年生,浙江慈谿人。1934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歷任國家科委中醫組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
做記者多年,閱人不少,裘沛然先生乃是我所折服的一人。裘老為中醫界泰斗,他一生醫人無數,也育人無數。世人只知其學術崇高,卻不一定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博通文史的學者和詩人。
裘老雖已耄耋高齡,卻老而彌健,自謂平生不事鍛鍊,也不喜藥餌調補。他說,養生首先不貪生,即要有曠達的思想和寬厚的胸懷,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同時還要講究“識度和守度”。裘老說,人世間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最恰當之處為“適度”。所謂“適者壽”,正是闡明了萬事適可而止方可久遠。唐孫思邈提出“飢中飽,飽中飢”,就是飲食之度。漢華佗主張“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就是勞逸之度。《內經》述“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論語》載“唯酒無量不及亂”,就是飲酒之度。而“樂而不淫(過度),哀而不傷”,就是悲歡之度。“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養心之度。此外,“度”還可根據各自體質、生活習慣、地域及時代條件不同而作適當調整。故識度、守度者,能健康長壽,反之則疾病叢生,難享天年。
七十年的懸壺生涯,裘老還提出了“全神”的養生論。所謂“全神”,即重視修身養性,立德行善,使心態保持寧靜安樂、至善至美的境地,才能“精氣充和而神全”。故人必知足常樂,居高不驕不貪,居卑不諂不邪。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皆能怡然自得,隨遇而安。
因此,養生的前提其實是“養心”。在《裘沛然選集》中,裘老認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於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於促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以義制利”的思想有益於化解人與人、人與群體間的矛盾。“成人之道”的思想有利於理想人格的培養。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他還簡述了為人的三大原則———即提倡“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裘老說,樹立這樣的養生觀,既可壽人,還可壽世,比熱衷於“保健補品”,更能獲益。
在書畫界還被稱為“沛然詩人”的裘老,醫技之高,在醫學界素有“大方去雜症,輕劑下重疴”之譽。他早年治一痢疾危症,患者日下數十次,中西醫醫治無效,已到奄奄一息的狀態。裘老為處一方,竟然集攻、補、溫、涼之藥於一爐,患者翌日就痢止神清,轉危為安。然而,裘老卻從不為自己成功的醫案所陶醉。
與裘老握別,你不能不被精誠大醫的那種“春到看花,秋來掃葉”的從容氣度所折服。他是杏林巨擘,又是性情詩人,忽然憶起清代大詩人黃仲則的名句“瘦因吟過萬山歸”,方覺得裘老就是這樣一枝堅挺的瘦梅,在杏林中怒放。

圖書目錄

上冊)
卷頭語
第一輯 文集
經濟全球化時代儒家思想的價值
慈谿市圖書館贈書記
讀葉澄衷傳後的一些思考
記愛國詩人施叔范先生
明堂事業費精神
——記呂炳奎先生
紀念程門雪先生百年誕辰
壺天散墨》問世記
中國醫學大成續編》序
劍風樓詩稿小記
臨證醫案自序
上工治未病論
中國醫籍通考》問世記
《中醫名言辭典》成書記
《中醫人物詞典》編後記
《中國中醫獨特療法大全》題記
題《館藏中醫線裝書目》
《書醫搖籃》出版有感
磨勵《辭海》四十年
進一步發揚“辭海精神”
中醫藥立法呼籲書
撫今憶昔話將來
——為六三屆同學畢業三十周年紀念文集而作
《中國醫學大成三編》序
楊永璇生平及其著述
贈劉渡舟先生
與東亦人研討《傷寒論》若干問題
與王若水談醫學氣功
中醫歷代各家學說教材編寫記
仲景守長沙考
歷史學家的獵奇
——從扁鵲洞垣一方說起
醫林藝苑
……
第二輯 醫論
第三輯 劍風樓隨筆
(下冊)
卷頭語
第一輯 醫案
發熱
一、感冒
二、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
三、夏季熱
四、原因不明的高熱
五、類風濕關節炎
咳嗽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
哮證
一、支氣管哮喘
二、哮喘性支氣管炎
心悸
一、高血壓心臟病
二、冠心病
三、房室傳導阻滯
四、左束支傳導阻滯
五、陣發性心動過速
六、心肌炎後遺症
七、室性早搏
八、心房顫動
九、心血管神經衷弱症
胸痛
一、肋間神經痛
二、風濕性心臟病
三、冠心病
四、其它
脅痛
胃痛
泄瀉
小腫
淋證
頭痛
眩暈
偏癱
不寐
痹證
疑難病證驗案
皮膚病
其他
第二輯 風劍風樓詩集
抗戰勝利喜賦
游杭州玉皇風
陳小翠女士
無題
歸家途中在杭州歲除 
悼母詩
武林懷古
西湖夜泛
杭州謁叔范先生
國慶十周年又值校慶
……
附錄:裘沛然先生傳略

編輯推薦

裘沛然先生是中醫泰斗,他不僅在醫學上有高深造詣,而且是一位通曉文史哲的學者和功夫在醫外的詩人。今年,先生喜度米壽,一本薈萃先生著作的《裘沛然選集》已出版。
選集中的醫學論文和醫案十分精彩,反映了中醫學的精粹,其中關於張仲景的長沙太守考、孫思邈的養生法、奇經八脈循行路徑考等力作,反映了作者在史學和中醫理論研究方面的深度。百餘則醫案凸現了先生行醫七十年的精粹。更為人稱頌的是先生大聲疾呼振興中醫藥事業,並身體力行。
裘先生熱愛中華優秀文化,對儒學的研究尤深。裘先生的詩講究聲韻、用典,情景交融,言之有物,深寓愛國愛民之情。劍風樓是裘先生的書齋名,劍風樓詩鈔頗得文學藝術界的好評,七十餘位書法家紛紛為之濡墨揮毫,國畫大師陸儼少特為《游黃山二絕》配畫。裘先生的隨筆也頗具特色,文字凝練,立意深刻,且可讀性很強,《養生且莫貪生》《大家風範憶唐雲》《玉皇觀里遇高人》等文令人擊節讚賞。世紀之交,先生又將自己珍藏的十萬捲圖書捐獻給家鄉的慈谿圖書館,他真誠地說道“冀為桑梓兄弟提高文化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稍作寸補”,表現了當代儒醫的寬大胸襟。
“筆為蒼生斯可珍”,是胡問遂先生為裘先生題寫的條幅,也是裘先生懸壺濟世,勤研儒學,奮筆疾書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