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層鞏膜炎

表層鞏膜炎

表層鞏膜炎病程短,易復發。是多見於角膜緣至直肌附著處之間區域的一類炎症。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結節性鞏膜表層炎

結節性鞏膜表層炎(nodubal epirscleritis)是以局限性結節為特徵的一種鞏膜表層炎,最為常見。病因尚不明,一般可與類風性關節炎或結節性紅斑等膠原性疾病並發,病程較慢,常有復發傾向。
多為急性發病,有眼紅、疼痛、羞明、觸疼、淚溢等症狀。在近角膜緣尤其在顳側,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系虹膜表層的深部血管極度擴張所致。紅色則系病灶表層球結膜血管擴張的結果。結節可為圓形或橢圓形,其結節表面的球結膜自如推動。痛風性結節,色鮮紅,結核性結節,其頂端呈黃色,而病毒性感染時,結節常不明顯,在化膿性轉移性鞏膜表層炎,結節包藏膿液,觸之可有波動感;觸及結節時,常可引起痛感。這是由於刺激睫狀神經節所致。結節表面的球結膜充血水腫,而結節區以外的球結膜顏色一般正常。病程兩周左右即自限。結節病為灰白色,漸較扁平,繼則完全吸收。留下表面限入,呈灰黑色,與結膜發生粘連,且可在他處續起,多次復發,可延至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也有雙眼同時受累者。由於一般眼內組織不受侵害,而無視力影響。部分累及深層形成深層鞏膜炎
組織學上,結節表現為所有類纖維蛋白壞死區的肉芽組織。結節的四周被作柵欄狀排列的纖維母細胞和多核型巨細胞包圍。

單純性表層鞏膜炎

單純性表層鞏膜炎(simple episclertis)多為突發性眼脹和眼疼。病變部位的鞏膜表層與球結膜呈瀰漫性充血與水腫。周期性復發、發作時間短暫、數小時或數天即愈;復發不限於一眼或同一部位,但常在鞏膜前部,無局限性結節。偶爾可有眼痛、怕光,並因虹膜托約肌與睫狀肌的痙攣而造成瞳孔縮小與暫時性近視。發作時眼瞼可見神經血管反應性水腫,嚴重的病例且可伴有周期性偏頭痛。

病因

目前表層鞏膜炎的病因尚未明了,1/3的病人可伴發紅斑、痤瘡、痛風、感染或膠原血管病。一般分為結節性和單純性兩型。

飲食保健

平素應避免過食辛辣肥甘滋膩之品,熱盛毒甚者,更宜忌食腥發之物,否則有助熱生火之弊。應多食素淡果品之類,以清利明目。多食清潤之品,使大便通暢,有助於導火邪下行。另外,應戒菸忌酒,以免辛熱助火。

疾病危害

1.前房積膿
前房積膿 嚴重炎例多合併有虹膜睫狀體炎。由於虹膜睫狀體滲出的白細胞使前房房水混濁,沉著於前房角下部,名叫前房積膿。因其為液體故呈水平面。當頭部傾斜時,液體漸向低處改變方向。前房積膿的多少極不一致,輕者僅見一黃色新月形線條在前房下角,重者則充滿前房。前房積膿可能完全被吸收(愈稀薄愈容易被吸收)。纖維滲出物可形成結締組織,產生虹膜周邊前或後粘連,甚至使瞳孔閉鎖。睫狀體受累者鞏膜後壁有沉著物。
2.鞏膜穿孔
鞏膜穿孔 當鞏膜穿孔時,患者即感覺到猛烈的疼痛和熱淚(房水)流出,但原有的疼痛症狀則消失;穿孔後房水溢出,首先前房變淺甚至消失,繼則虹膜和晶狀體向前移位而與鞏膜後壁接觸,眼球變軟。瞳孔以往雖曾使用阿托品散大,但這時也會縮小。鞏膜穿孔後,按穿孔的大小和部位,結局各有不同。
3.後彈力膜膨出
後彈力膜膨出 因為鞏膜炎可向深層進展,當鞏膜幾將穿孔時,在炎基底可出現一薄層透明組織,形如“黑色”小泡向前突出,其周邊為灰色炎所圍繞。這一凸起乃後彈力膜所形成,故名後彈力膜膨出。這是因為後彈力膜質地堅韌,富有彈力,它不但能抵抗炎症的破壞,又可抵抗眼壓。因為老年人的後彈力膜較年輕者為厚,所以在某些老年患者後彈力膜膨出可以持續數周。這在青年和幼兒患者則很少見到,因其常被瞬息間的眼壓增高如咳嗽、打噴嚏、眼瞼痙攣等所穿破。檢查時不小心,強力分開眼瞼,也常會使之穿破。
4.前極白內障
前極白內障 如果穿孔小,位於鞏膜中央部,虹膜可不脫出即開始癒合。當房水流出後,穿孔處尚未被足夠濃厚的纖維滲出物堵塞時,則晶狀體與鞏膜後壁持續接觸,待前房形成,晶狀體前囊與鞏膜後壁脫離接觸時,則晶狀體中央部的前囊表面及囊下組織已發生永久性的混濁,形成後天性前極白內障。
鞏膜炎是常見的眼科類病症,主要是指指鞏膜組織發生炎症的總稱,鞏膜炎會出現刺痛、霧視、易流淚、有異物感並且怕光等,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表示發現時要及時治療,否則會危害眼睛。

檢查

表層鞏膜炎的充血和水腫僅局限在鞏膜表層,不累及其下的鞏膜,通過裂隙燈光束可清楚辨認。其充血多呈暗紅色,滴腎上腺素後血管迅速變白,而更為深層的鞏膜炎充血為紫紅色,滴腎上腺素後也不易退色。

鑑別

表層鞏膜炎表面症狀
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相關專家提醒,表層鞏膜炎應與結膜炎和鞏膜炎相鑑別。
(1)結膜的血管可推動,結膜炎時,充血為瀰漫性,且多伴有分泌物;而表層鞏膜血管相對不可移動,表層鞏膜炎多局限在角膜緣至直肌附著點的區域內,不累及瞼結膜,充血的血管呈放射狀垂直走形,從角膜緣向後延伸。
(2)表層鞏膜炎的充血和水腫僅局限在鞏膜表層,不累及其下的鞏膜,通過裂隙燈光束可清楚辨認。其充血多呈暗紅色,滴腎上腺素後血管迅速變白,而更為深層的鞏膜炎充血為紫紅色,滴腎上腺素後也不易退色。

併發症

1、結節性表層鞏膜炎 較常見,常急性發病,以局限性充血性結節樣隆起為特徵。結節多為單發,也可表現為多個結節呈暗紅色,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3mm,可被推動。結節及周圍結膜充血和水腫。有疼痛和壓痛,以及輕度刺激症狀,但一般不影響視力。每次發病持續約2周左右,炎症逐漸消退,2/3的病人可多次復發。
2、單純性表層鞏膜炎 發病突然,每次持續1至數天,然後自然消退。可多次反覆發病,婦女多於月經期發作,但復發部位不固定。 發病時,病變部位鞏膜表層和球結膜呈扇形、局限性或瀰漫性充血水腫,呈暗紅色外觀。症狀一般較輕,表現為輕微疼痛和灼熱感,有時可伴有眼瞼神經血管性水腫,視力多不受影響。偶有瞳孔擴約肌和睫狀肌痙攣,引起瞳孔縮小和暫時性近視。

治療措施

1.結節性鞏膜表層炎:病程兩周左右即自限
2.單純性表層鞏膜炎:除去病因,預防復發。目前治療局部以套用激素為主,必要時全身套用。口服水楊酸鈉、消炎痛、滴用狄奧寧止痛。可套用自血療法。對於特殊頑固的病例,可用90鍶或X線放射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