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治理

內容介紹

《衝突與治理:中國群體性事件考察分析》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主要採用實證研究方、法,對中國群體性事件進行考察和比較分析,歸納其異同,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演變規律和處置策略。作者王賜江認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群體性事件呈“易發”、“多發”態,其中2004年四川“漢源事件”、2008年貴州“甕安事件”和2011年廣東“烏坎事件”頗具“標本意義”。從驅動力量上看,群體性事件分為“利益表達”、“不滿宣洩”和“價值追求”三大類,可在“集體行動”和“集群行為”兩種學理視角下予以觀照。源於西方的社會衝突理論,並不能完全涵蓋中國複雜多變的群體性事件現實。尤其是那些由不特定多數人發起、明顯針對黨政機關的體制外活動,亟需在借鑑現有理論資源的基礎上給予更加切合實際的本土化解釋。對於中國群體性事件,應從處置思維、體制變革、操作技術等多個層面著手化解。而尋求社會衝突的治本之策,實現長治久安,則有賴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