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琯

衛琯,字獻伯,先世自晉之陽城,遷濟源軹深井裡,世務耕讀,以忠厚傳家。

琯髫齡,器宇英偉,為世父乾爍鍾愛,遂出繼世父。年十餘歲,父棄世,家貧,性傲岸,奮志讀書,恥以乾求踐戚黨之門。而文章憎命,屢試屢躓。揮棄舉子業,砥行修身。自薦紳先生,以至布衣野老,皆樂與之游,酣嬉淋漓,容色溫粹。鄉里有爭端,輒為排解。巽言精理,感人肺腑,人亦樂就之判曲直焉。

甲辰(1784)、乙巳(1785)間,邑歲荒,繼以大疫。族中有飢者,必量力資救;或有父母之喪,無力營窀穸,必典質措貸,使歸骨於土。由是,一鄉之中稱“赴義之勇者”,千口一律。

子際可,教之甚嚴,一動一靜一顰笑,時時體察。學不進、交遊或非長者,必厲色以督責之。際可,丁酉舉於鄉。丁未(1787),揀發楚南,以知縣用。族黨親串皆來賀太翁,舉觴為壽。乃長揖親族,而誡際可曰:“親民官,與民共休戚,衽席其民,水火其民,或魚肉其民,皆官之一心為之,爾勿以墨綬銅章一朝入手,遂欣欣以為樂也。”

厥後,際可權城步。苗蠻黠悍不憚法,蠹役奸氓排擠扇誘,往往成巨案。際可下車之始,欲以峻法激勵頹風,伐山中鉅竹,設為刑具,而示威縣門。

琯見之,惻然曰:“有虞氏革苗民,不以戈鋋以千羽。矧今向化已久,不務綏,輯之而鞭箠使之乎?即蠹役、奸氓,以身蹈法,能感以誠心,移以惠政,夫豈有豚魚之不若者?”命急毀之。際可乃鞠跽承教,唯命是遵。終城步一任,口碑載道。嗣是,代理新化,甫月余,頌聲遠播,皆庭訓之有素也。年五十四,卒於長沙,楚人哀之。

(根據劉大觀《玉磬山房文集》卷二整理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