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後小腿肌肉痙攣

行走後小腿肌肉痙攣

行走後小腿肌肉痙攣是一種經常出現的情況。多因行走或跑動時間過長,下肢肌肉過度勞累所致。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肌肉痙攣的真正機轉目前尚未被確知,大多數的研究結果認為,肌肉抽筋是起因於神經。引起痙攣的原因有很多,肌肉中乳酸堆積的過多、肌纖維拉傷受損等都會引起痙攣。多種具體原因可以綜合為一點,就是因為運動量超出了肌肉可以承受的範圍。

原因

痙攣的發生原因:1.經過長時間運動而形成肌肉疲勞時,仍持續運動。2.局部循環不良。3.水份和鹽份流失過多。4.嚴重腹瀉、嘔吐和飲食中的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5.環境溫度突然改變。6.肌肉或肌腱輕裂傷。7.情緒過度緊張。8.以不適當的姿勢從事運動或肌肉協調不良。9.一些慢性疾並孕婦的抽筋發生率也會提高。

檢查

查體:行走後,出現小腿肌肉痙攣,局部肌肉隆起,不能伸腿,會有酸脹或劇烈的疼痛。

肌肉痙攣的評定:

1、改良Ashworth分級法改良Ashworth分級法是臨床上評定痙攣的主要方法。手法檢查是檢查者根據受試者關節被動運動時所感受的阻力來進行分級評定。

2、生物力學評定方法包括鐘擺試驗和等速裝置評定方法。

鑑別診斷

行走後小腿肌肉痙攣的鑑別診斷:

1、小腿肚抽筋:小腿肚抽筋,北方人們通常稱腿肚子轉筋。因為腿部肌肉在活動時的收縮或舒張會導致擠壓血管,使腿部血液循環加速,才可以新陳代謝產物能被及時帶走。但是可能會由於種種因素會使代謝產物蓄積,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強烈刺激肌肉使其產生收縮,從而引發小腿抽筋現象。

2、睡覺時小腿抽筋:許多人都有過在夜間睡眠過程中出現小腿抽筋的經歷。小腿抽筋實際上是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腿部肌肉或肌群痙攣,此時肌束的牽拉強度明顯大於肌肉正常收縮時肌束的牽拉強度,因此,小腿抽筋時會有酸脹或比較劇烈的疼痛感覺。一般情況下,發作時可持續數秒或數十秒。

緩解方法

下面介紹兩種方法,可以立解痙孿,即刻消除劇痛。如果有人幫助,見效更快。

方法之一:改臥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緊握前腳掌,忍著劇痛,向外側旋轉抽筋的那條腿的踝關節,劇痛立止。旋轉時動作要連貫,一口氣轉完一周,中間不能停頓。旋轉時,如是左腿,按逆時針方向;如是右腿,按順時針方向;如有人幫助,因是面對面施治,施治者的方向正好相反,而腳關節的旋轉方向不變。要領是將足向外側一扳,緊跟著折向大腿方向並旋轉一周,旋轉時要用力,腳掌上翹要達到最大限度。

方法之二:按壓腓腸肌頭神經根。在膝關節內側的國窩兩邊(或膝窩下邊),有一個地方是腓腸肌頭的附著點,通往胖腸肌的神經根乾就在這裡面。小腿抽筋時、用大拇指摸索國窩兩邊硬而突起的肌肉的主根,然後用強力對此處按壓,導演興奮的神經就會鎮靜下來,抽筋停止,劇痛消失。以上二法效果神速。

如果是游泳時抽筋,採用上二法止痛在操作手法上有一定困難。因此,游泳時抽筋仍是採用手使勁往身體方向扳腳拇趾的方法。扳拇趾時,大腿要儘量向前伸直,同時腳跟向前蹬。往往扳一次不易見效,可反覆進行,直至症狀緩解為止。當然,每扳一次,必須是先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預防小腿抽筋的方法比較簡單,活動前、活動中小休,活動後、游泳下水前和睡前按摩小腿肚子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