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

以其績纏繞乳穴突穴,使之如蟹眼之突而得名。 《辭源》:初滾為蟹眼,泡漸大為魚眼。 蘇軾《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簡介

風水學用語指繞行乳突之穴左右的合襟幹流水。以其績纏繞乳穴突穴,使之如蟹眼之突而得名。
古時稱煮茶之水沸騰之前的狀況,即水中出現小泡泡,氣泡如螃蟹眼大小,水溫約在在70-80度。

古書資料

繆希雍《葬經翼·明堂篇》:“大約穴有窩鉗乳突四體,則自然有蟹眼、金魚、蝦須三法之小水,皆自毬檐分下。”
楊公《本形法葬圖訣,論葬》:“……又須看其出乳員淨如蟹眼之突,活動有情,兩旁有微茫水環之,斯非暴可葬。切忌無乳失陷為空窟,與蟹眼凹陷同。為禍不淺。所謂‘蟹眼當求法,蟹死路人亡’也。”蟹眼之作用,一如金魚,可界眼束氣,為龍脈結穴之證佐,有之為吉,以悠回纏繞為佳,不可分而不圓轉,八字硬直,斜欹傾泄。又不可與穴心有太大高低之勢,太高則乳突之穴下陷,呈死氣,太低則穴心暴怒,為兇相,俱為惡形大不吉。 另,蟹眼又指水初滾時,水中連續上升的氣泡,像蟹眼一般,稱作蟹眼。古人論茶時多提及此詞。
《辭源》:初滾為蟹眼,泡漸大為魚眼。
蘇軾《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