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達臘猩猩

蘇門達臘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學名:Pongo abelii)是蘇門答臘島最大的猩猩,在靈長類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面頰寬大,身材魁梧,雄性可重達100千克。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臂和手粗壯有力,腿短;體毛稀疏,暗紅褐色,前額突出,嘴突出,吃無花果、紅毛丹、芒果、蜂蜜、鳥蛋、幼鳥、甲殼類、鮮菜以及植物嫩芽。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蘇門答臘猩猩知道如何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它們的行為似乎更接近人類。棲息於熱帶雨林,夜晚睡在樹上,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分布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基本信息

簡介

蘇門達臘猩猩蘇門達臘猩猩

蘇門達臘猩猩(Pongoabelii)是較為罕見且體型較小的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是當地的特有種。雄性蘇門達臘猩猩可以長到4.6呎高及200重;雌性的體型更小,平均只有3高和100磅重。與婆羅洲猩猩相比,蘇門達臘猩猩的毛皮較疏且長,面長,個子較矮小,兩側有白毛。

生態

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內上演了一場猩猩“大戰”偷香蕉的獼猴的喜劇場面。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內上演了一場猩猩“大戰”偷香蕉的獼猴的喜劇場面。
蘇門達臘猩猩較婆羅洲猩猩更喜歡吃生果,並且會吃昆蟲。喜歡的生果有無花果及波羅蜜果。它亦會吃鳥蛋及細小的脊椎動物

在斯瓦克楊桃園的野生蘇門達臘猩猩曾被發現使用工具。當時一頭猩猩將一根樹枝折成約一呎長,清除小枝及削磨枝頭,並以此插入樹孔中找尋白蟻。它們亦會以樹枝來拍打蜂巢,並挖出蜂蜜。另外,它們亦會以長約5吋的樹枝,除去利沙樹果實種子上像玻璃纖維的刺,以便吃這些種子。雖然婆羅洲猩猩亦會吃這類種子,但就未曾發現有用上工具。

紐西蘭自然歷史製作公司在製作蘇門達臘猩猩的紀錄片時,就拍攝得它們使用簡單的樹枝,在不同的地方尋覓食物。此外在熱帶雨林中它們亦有使用樹葉當作雨傘。

蘇門達臘猩猩比婆羅洲猩猩更喜歡樹上的生活,這可能是由於在陸地上有蘇門答臘虎等大型掠食者存在。它們會以臂行方式在樹林之間走動。

出生及成長

蘇門達臘猩猩較婆羅洲猩猩更為群居。蘇門達臘猩猩的族群會聚集在無花果樹吃果實。成年雄性一般會避免與其他的成年雄性接觸。強暴在蘇門達臘猩猩中是很普遍。雄性亞成體會嘗試與任何雌性交配,不過成年雌性一般懂得如何避開它們。成年雌性較喜歡與成年雄性交配

蘇門達臘猩猩約要在12.3歲才能生育。它們生育的間距這比婆羅洲猩猩的更長,且是類人猿中最長的。猩猩嬰兒在3歲前都要由母親照顧,而幼猩猩亦會留在母親身邊。

蘇門達臘猩猩及婆羅洲猩猩似乎都有幾十年的壽命,估計可能多於50年。現存最老的蘇門達臘猩猩就出生於1960年。已知最長壽命的蘇門達臘猩猩於美國邁阿密都市動物園逝世,享年55歲。

保育狀況

200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蘇門達臘猩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在多巴湖森林的統計中發現它們只棲息於兩個地方:武吉拉旺村及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統計下只餘下約3500頭蘇門達臘猩猩。猩猩嬰兒很多時會被捕捉及賣作獎品寵物。在捕捉的過程中一般會涉及殺死其母親。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低地熱帶雨林和沼澤,棲息在樹上。

生活習性

蘇門答臘猩猩的智商超過自己的親屬婆羅洲猩猩,部分原因是由於肥大結實的無花果樹,使得該物種可以集大群體生活,一同餵養小猩猩,相互之間善於交際和溝通學習。猩猩的壽命很長,而雌性的生育之間的間隔期是8年,是任何哺乳動物中最長的,在這期間母親可以教導小猩猩學習很多生存的本領。
雄性單獨生活,雌性單獨生活或與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動,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撐,腰不能直立。臂力強大,除虎豹外,無其他天敵。在距地面8~12米的樹杈上用樹枝架窩,上面覆以樹葉,夜晚睡在樹上。平時性溫馴,發怒時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較其他類人猿,它更長時間在樹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動作遲鈍緩慢,不能在樹間跳躍,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移動。通常單獨行動,幼仔與母親一起活動或形成暫時性小型群體,由一隻雄性和攜帶幼仔的二、三隻雌性組成。
蘇門答臘猩猩的飲食包括各種水果,如野生無花果,其中所占比例要高於婆羅洲猩猩。高度智慧型化的蘇門答臘猩猩中有一些已經學會了使用工具,通過幾代猩猩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會用樹枝探測白蟻丘獲取白蟻食用,也可以獲取較大的巨型水果。另外也吃樹葉、嫩芽、蜜果、生果、樹枝、樹皮及鳥蛋,亦會吃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但是占食物中的數量很少。偶爾會吃富含礦物質的土壤。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繁殖方式

築巢於樹上,並將附近的樹枝及蔓條弄平,蓋上樹枝即成只能住一晚的巢,第二天晚再另築新巢。是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繁殖速度最慢,出生的間隔大約在8年時間。孕期235至270天,每胎一仔,初生時體重約1.6千克,一生下來便能反射性抓握東西,可抓住母親的長毛吮奶,幼仔與母親共同生活約5年後才獨立生活。孕期8-9個月,每胎1仔,野生猩猩壽命約為45歲,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殖周期更長。雌性猩猩一生中生產的後代不超過三個。

種群現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自然保護監測中心發表調查報告稱,由於城市擴張、森林採伐開採和疾病侵襲,包括兩種蘇門答臘猩猩、兩種非洲大猩猩以及非洲倭黑猩猩在內的多種大型類人猿動物,將在一代人(25年左右)的時間後走向絕種。比如,50年之後,蘇門答臘猩猩可能只剩下250隻。它們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報告顯示,處境最危急的是棲息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猩猩,5年之後它們的數量將會減少一半。這種猩猩只剩下7300隻左右,躲避在蘇門答臘島北部亞齊地區的叢林中。這對於整個種群來說數目十分稀少。
蘇門答臘猩猩的棲息地僅僅局限在蘇門答臘島以及婆羅洲。在蘇門答臘島,農民為了防止自己的農作物被猩猩偷食,經常用槍射殺它們。如果猩猩是帶著幼崽的,那么小猩猩就會被當作寵物賣掉。而寵物猩猩的命運也十分悲慘,由於得不到正規的食物,它們通常病弱不堪。
此外,在過去25年裡(2010年),由於造紙業和棕櫚種植的瘋狂擴張,蘇門答臘島上的天然森林面積已經減少了一半,使得蘇門答臘猩猩的棲息地大幅萎縮。島上猩猩數量僅有大約6500隻,分布也特別零散,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最終,保護中心會將救助的蘇門答臘猩猩放歸到島上的國家公園裡。中心希望,蘇門答臘猩猩不僅可以在那裡重新過上自由的生活,同時也能夠避免滅絕的命運。[2-3]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2008年瀕危物種——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瀕危物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