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命相

內容介紹

本書為拜占庭時代闡釋柏拉圖作品的古疏。作者的名字,叫奧林匹奧多羅,就作者而言,其人其事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早已晦暗不清;但就作品而言,該部柏拉圖之《斐多》的講疏殘篇,卻因匯集、引用、整理、闡發了中世紀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中的柏拉圖主義與亞里士多德主義諸學派的各種關於柏拉圖及其《斐多》的闡釋而異常珍貴。
本書的古疏,按照那時的流行做法,分為義理的解釋和詞句的講授,有著鮮明的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的特色,既重視邏輯上的推演,又有著自己的一套理智神學,總的,是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冶於一爐,力圖在整個文本中做一個圓融無礙的通說。
本書腳註為關於古疏之箋注,對理解相關內容頗有提點,閱讀本書,可讓中國讀者直面古希臘哲學自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希臘化時代的經學傳統的具體面貌,了解甚或模仿他們對柏拉圖對話文本的研讀的方式,比較其與阿爾法拉比的學問傳統的異同之處,以及這個傳統與現代柏拉圖研究,或與如今頗為流行的施特勞斯的隱微說的異同之處,頗能有助於國內學子對柏拉圖對話作品的深入研讀。通過這種研讀,也能使讀者明了如今所謂的“聖經學”、“聖經釋義學”傳統的淵藪,恰是在古希臘哲學學派這樣的理論基礎和治學方式上,基督教才得以不斷模仿、汲取希臘哲學學派的諸種傳統,並以一神教來融貫,最終取而代之。

作品目錄

中譯本說明(劉小楓)導言(韋斯特潤克)《斐多》講疏箋證(奧林匹奧多羅)講疏一論自殺:秘傳論證和愛智論證講疏二刻比斯和西米阿斯提出的問題,蘇格拉底的回答。獄卒的干擾講疏三蘇格拉底論哲人之願意赴死:(靈魂)脫離(肉體)的第一個原因講疏四(靈魂)脫離(肉體)的第二個原因講疏五(靈魂)脫離(肉體)的第三個原因。真哲人之路講疏六反思真正的哲人講疏七蘇格拉底關於自己命運的結論講疏八淨化的德性講疏九對立面論證:刻比斯的問題;初步討論和反對意見講疏十對立面論證:分析和反對講疏十一從回憶角度進行的論證:與其他證明之間的關係;回憶的特徵講疏十二形式存在。回憶的五個特徵也是學習的特徵講疏十三從相似角度做的論證:可知者的六個屬性;關於人的靈魂的推論縮寫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