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呷有史

蘇呷有史

蘇呷有史不能站立太久,“一節課下來,右腿和拄拐杖的左手臂酸疼得很。 12年前,有國中文化的蘇呷有史,被聘請到日切村小代課。 跟著蘇呷有史進了家,發現他家是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土牆房子。

蘇呷有史是一位四川涼山州布拖縣日切村的代課老師,45歲的他已經在這個村子裡代課了12年。蘇呷有史左腿殘疾,每天拄著拐杖上課。12年來,他的月薪,從最初的100元,到200元,到現在的600元。家庭貧困,蘇呷有史至今未婚,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矮土房內。在艱苦的情況下,蘇呷有史依然樂觀堅強,依然愛著班上的學生。
蘇呷有史正在上課蘇呷有史正在上課

獨腿教師的執著與快樂

曾經有段時間,蘇呷有史去縣裡一家單位看門,工作要輕鬆許多,但他還是繼續回來代課,因為“放不下這些孩子們。”
那天的體育課,是做遊戲。孩子們圍成一圈,快速地奔跑,將蘇呷有史圍在中間,他很開心,大聲地笑著。
上課對於蘇呷有史並不輕鬆:板書時,黑板太高的地方,他夠不著,太低的地方,他不好彎腰;右手寫字時,左手必須抓緊拐杖。
聽說記者要給他拍照,蘇呷有史特意換上了他最好的衣服——一套深藍色的舊西服,還使勁拍了拍上面的灰塵。
拐杖敲打著地面,發出有節奏的“砰砰”聲,艱難地跨過一條小溪後,蘇呷有史向日切村國小趕去。在那裡,有他牽掛的學生。今年50歲的蘇呷有史,是涼山州布拖縣特里木鎮日切村國小的一名代課老師。18歲因傷截肢後,他只剩一條右腿。在這所國小,這名獨腿老師已經堅守了12年。

獨腿教師的課堂

蘇呷有史不能站立太久,“一節課下來,右腿和拄拐杖的左手臂酸疼得很。”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早上10點,日切村小開始上第一節課。蘇呷有史拄著拐杖,費力地躍上台階,向二年級教室走去。外面的天很陰沉,沒有電燈的教室里黑乎乎的。“砰砰砰”的拐杖敲擊聲傳來,學生們停止了喧鬧,安靜下來。
“我愛萬里長城,我愛小河,我愛老師,我愛爸爸媽媽……”老師讀一句,學生們跟著念一句。上課對於蘇呷有史並不輕鬆:板書時,黑板太高的地方,他夠不著,太低的地方,他不好彎腰;右手寫字時,左手必須抓緊拐杖。學生們悄悄告訴記者:“老師缺了一隻腿,上課累。”
蘇呷有史不能站立太久。講台前有小凳子,供他隨時休息,“一節課下來,右腿和拄拐杖的左手臂酸疼得很。”
中午12點半,上午的三節課結束了。學校沒有食堂,師生們都不吃午飯。下午兩節課,改為體育課和音樂課。那天的體育課,是做遊戲。孩子們圍成一圈,快速地奔跑,將蘇呷有史圍在中間,他很開心,大聲地笑著。

殘破的房屋殘破的房屋

獨腿教師的心愿

蘇呷有史拄著拐杖,挨家挨戶地家訪,說服父母,將孩子們請回來繼續上課。
12年前,有國中文化的蘇呷有史,被聘請到日切村小代課。月工資從最初的100元,漲到現在的600元。
日切村國小共有二、五、六年級3個班,75名學生。三名教師,同事蘇呷爾日說,蘇呷有史上課責任心強,把學生們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到校的學生,突然就少了20多個。蘇呷有史拄著拐杖,挨家挨戶地家訪,說服父母讓孩子們回來繼續上課。
曾經有段時間,蘇呷有史去縣裡一家單位看門,工作要輕鬆許多,但他還是繼續回來代課,因為“放不下這些孩子們。”村民吉沙沙日說,孩子和家長們都很喜歡蘇呷有史,不希望他走。
在課堂上,記者看到不少年幼的“編外”人員,那是學生們的弟弟或者妹妹。課堂上,這些孩子經常突然間放聲大哭。在當地,由於家長要忙農活,學生常會帶著弟弟妹妹來上課。“這個不能責怪他們。”蘇呷有史說,他希望這些農家孩子們能努力學習,將來走出大山,這是他最大的心愿。

蘇呷有史和孩子們一起回家蘇呷有史和孩子們一起回家

和母親相依為命

下午3點半,放學。從學校到家,蘇呷有史要走10分鐘。回家的路,要經過一條小溪。記者看到,蘇呷有史將拐杖“插”到溪水中間,右腳使勁,身子騰空越過了溪流。
跟著蘇呷有史進了家,發現他家是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土牆房子。門口,一隻黑色的肥豬正帶著小豬仔拱泥。
屋子分為兩層,上面堆著木柴。房子裡沒有窗戶,蘇呷有史打開電燈,光線仍然昏暗。兩張床,占據了小屋大半的空間。屋角一大堆土豆,是他平時的口糧。
76歲的母親見兒子回家,趕快招呼他吃午飯:水煮蕎麥粑粑。因為記者的到來,多煮了幾塊。蘇呷有史和母親坐在火塘前,高興地聊起了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