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彰子[政藤原道長長女]

藤原彰子[政藤原道長長女]
藤原彰子[政藤原道長長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藤原彰子(988年—1074年),攝政藤原道長的長女,母親是源倫子。日本第66代一條天皇的中宮,第68代後一條天皇、第69代後朱雀天皇的生母。院號“上東門院”。

履歷

永延二年(988年),彰子出生。

長保元年(公元999年),彰子11歲,舉行著裳(成人)儀式,同日敘從三位。同年入宮,成為一條天皇的女御,居飛香舍(藤壺)。

長保二年(公元1000年),彰子受封中宮,實際上凌駕於當時已失勢的皇后定子。

寬弘五年(公元1008年),彰子生下第二皇子敦成親王(後來的後一條天皇)。

寬弘六年(公元1009年),彰子生下敦良親王(後來的後朱雀天皇)。

寬弘八年(公元1011年),一條天皇讓位給東宮居真親王(三條天皇),並封彰子所生的敦成親王為太子。

長和元年(公元1012年),彰子晉封皇太后。

長和五年(公元1016年),後一條天皇即位。

寬仁二年(公元1018年),彰子晉封太皇太后。

萬壽三年(公元1026年),彰子出家,法名“清淨覺”,並獲賜“上東門院”稱號。

承保元年(公元1074年),彰子病逝,享年八十七歲。

經歷

參內

長保元年(公元999年),11歲的彰子舉行著裳儀式,敘從三位。數月後,彰子入宮,成為一條天皇的女御。

這次參內,藤原道長制辦了豪華的日用器具品作為禮品。公卿們也紛紛贈送和歌與禮品,其中有參議源俊賢的和歌以及書有書法家藤原行成書法的四尺的屏風歌,就連花山法皇也贈送了慶祝彰子參內的和歌。其中,唯有中納言藤原實資獻上的和歌被拒收。

彰子入宮之際,中宮藤原定子(藤原道隆長女,彰子的堂姊)因兄長失勢而貶居宮外,此時後宮無主;敘從三位的彰子,儼然是風光無限的準皇后。然而定子已經入宮九年,並且生下一條天皇的長女脩子內親王(997-1049);開朗、聰明的定子與一條天皇的感情十分好。

冊立中宮

長保元年(999年)11月7日,定子生下了長子敦康親王(999-1019,定子去世後先後由御匣殿和彰子撫養),一條天皇為此十分歡喜。道長卻十分焦慮,開始謀劃將女兒立為皇后。

長保二年(公元1000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道長的權勢貫徹與皇太后藤原詮子(即東三條院,一條天皇生母,定子與彰子的姑母)的後援以及近臣藤原行成的勸說之下,彰子被冊立為中宮。原本是中宮的定子,則被遷為皇后宮,開了“一帝二後”的先例。當年第一個將原本都指天皇正妻的稱號區別開來的定子的父親道隆,卻沒想到他的做法給弟弟道長提供了絕妙的思路,斷送了自己女兒和家門的後路。

同年末,於宮外待產第三子的定子在生下女兒媄子內親王后,因胎衣不下在第二日凌晨去世。

獲寵

某次宮中聚宴(此時彰子還是女御),一條天皇親自吹笛,眾人都欣賞著一條天皇吹笛的身姿,只有彰子沒有看向一條天皇。天皇問:“女御為何不看?”彰子回答:“笛子本就是聽音欣賞,何必用看的呢?”在此便能見識彰子的聰慧靈巧,也讓一條天皇與彰子的關係大為改善。從此以後,一條天皇與彰子的感情漸趨和睦,毫無芥蒂,彰子進而寵冠後宮。直至一條天皇去世,彰子所受到的寵愛絲毫未減。後世談起皇后的椒房之寵與母儀累朝之久,都以彰子為最貴盛的典範。(事見《榮華物語》)

生子

寬弘五年(1008年)九月,在參內後九年,彰子在道長的土御門邸生下皇子敦成親王(即後一條天皇)。

翌年,即寬弘六年(公元1009年),彰子產下敦良親王(即後朱雀天皇)。當時,熱切期待皇子誕生的道長的狂喜被《紫式部日記》記錄下來。

天皇退位

寬弘八年六月(1011年7月16日),臥病在床的一條天皇讓位給東宮居貞親王(冷泉天皇的皇子)剃髮出家,九日後崩御。之後居貞親王即位,即為三條天皇。第一皇子敦康親王獲得一品準三宮宣下,而彰子所生的敦成親王被冊立為東宮(彰子對父親違背了一條天皇和自己的意願而對父親抱有怨言)。彰子因一條天皇的去世而十分悲痛;隨後彰子出居枇杷殿,撫育敦康親王、脩子內親王。

長和元年(公元1012年),三條天皇晉封彰子為皇太后。

長和五年(1016年)正月,三條天皇讓位,東宮敦成親王即位(後一條天皇),藤原道長被委任為攝政。寬仁元年(1017年)五月,三條上皇崩御,東宮敦明親王(三條天皇與皇后娍子之子)主動提出辭退東宮之位。彰子的第二子敦良親王受冊為東宮。

寬仁二年(公元1018年),後一條天皇舉行成人儀式,並晉封母后彰子為太皇太后。

彰子於萬壽三年(公元1026年)出家,法名“清淨覺”,並被尊為女院,院號“上東門院”(以內里宮門名稱作為院號的先例),別稱大女院。

去世

白河天皇承保元年(公元1074年),八十七歲的彰子崩於法成寺阿彌陀堂。

逸事

彰子容貌白晢美麗、豐艷動人,頭髮長於身體二尺多(髮長過身是當時美女的標準之一),世稱“輝藤壺”。藤原道長十分疼愛彰子,常欲其貴。當彰子入宮時,所帶入的器物無一不精巧珍罕。一條天皇曾戲言“尤物盪心,朕幾廢政”,時年彰子十二歲。

家族

長輩

祖父:藤原兼家。

祖母:藤原時姬(?-981),藤原中正女;藤原兼家正室。

父親:藤原道長(966年-1027年),藤原兼家五子。

母親:源倫子(964-1053),左大臣源雅信的女兒,母親是藤原朝忠的女兒穆子;藤原道長正室。

姑母:

藤原超子(954-982),藤原兼家長女,冷泉天皇女御,三條天皇生母。

藤原詮子(962-1001),藤原兼家次女,圓融天皇女御,一條天皇生母;院號東三條院。

伯父:

藤原道隆(953-995),藤原兼家長子,一條天皇皇后藤原定子之父。

藤原道兼(961-995),藤原兼家三子,人稱“七日關白”。

丈夫

一條天皇(980-1011):諱懷仁,圓融天皇與女御詮子的獨生子。

兄弟姐妹

(以下按年齡排序)

同母

長弟:藤原賴通(992-1074),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別稱宇治殿。

二妹:藤原妍子(994-1027),三條天皇中宮,女兒是禎子內親王(後朱雀天皇皇后),別稱枇杷殿皇太后。

五弟:藤原教通(996-1075),關白太政大臣,別稱大二條殿。

四妹:藤原威子(998-1036),後一條天皇中宮,別稱大中宮。

六妹:藤原嬉子(1007-1025),後朱雀天皇東宮妃,後冷泉天皇生母,追贈皇太后。

異母

二弟:藤原賴宗(993-1065),右大臣。

三弟:藤原顯信(994-1027),入道前右馬頭。

四弟:藤原能信(995-1065),權大納言。

三妹:藤原寬子(999-1025),敦明親王妃。

五妹:藤原尊子(1003?-1084),源師房(賴通的養子)妻室。

六弟:藤原長家(1005-1064),權大納言(御子左家之祖)。

七妹:藤原盛子,三條天皇尚侍。

七弟:藤原長信(1014-1072),東寺法務僧正,通稱池邊僧正。

子女

後一條天皇(1008-1036):一條天皇第二皇子,諱敦成,日本第68代天皇。

後朱雀天皇(1009-1045):一條天皇第三皇子,諱敦良,日本第69代天皇。

此外,彰子也曾撫養脩子內親王(藤原定子之之女)、敦康親王(藤原定子之子,彰子的養子)、章子內親王與馨子內親王(後一條天皇與中宮威子之女)。

評價

藤原彰子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還屬她與皇后藤原定子的爭寵。如果大家還記得紫式部(彰子之女房)與清少納言(定子之女房),也應當記得無論是霜女與素娥彩筆相較,還是詩文斗寒的綺麗畫卷,皆是為了一條天皇的兩位皇后爭寵而存在。美慧的皇后定子與嬌艷的中宮彰子,出自藤原家、互為堂姐妹的二人,用女性特有的光彩照亮了整個平安時代。一條天皇錦華繁麗的後宮,那是平安時代女房文化最興盛的時期,無為的宮廷之美達到了極致。

榮華鏡影

序章

一朝照在明鏡里,過去未來均可識

長保二年初冬,新雪微降,平安京宮內,迎來了新的女御。她便是當今權臣內覽宣旨兼右大臣藤原道長的長女,藤原彰子。

雖然此前,後宮已有中宮定子以及長德元年同時入宮的兩位女御藤原義子與藤原元子,但誰都知道,此位女御的入宮,必將更改後宮的權勢分布:中宮定子雖有空有中宮名,但業已因為娘家的至親爭權失利,而被貶居到家臣大進生昌家中。現下後宮七殿五舍並無女主,而彰子此時入宮,不言而喻,便肯定是統領後宮的第一人了。

後宮的嬪妃們,是懷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觀看彰子的入宮之儀的,這位新女御,在家中著裳之日便已敘爵從三位,而她們,卻只不過是從四位下品級的女御而已。並且,一般的后妃,都是在夜深子時之後,自內宮後門悄無聲息的遷居內宮。而彰子,卻在清晨,以二十輛牛車、五十名女房的盛大姿態入宮。並且,此次入宮,也不過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拜謁完天皇之後,彰子就以體弱多病,且宮中沒有合適居所的名義,立刻又退回了私邸。

如此的顯耀招搖,自然在後宮徒生了許多事端。據服侍此位女御的采女言道,這位貴人,實際不過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幼女而已,身體嬌小,形容完全尚未長成,兼之言語幼稚,實在不象是宮中氣度莊嚴的未來之主。又有朝臣傳言說,彰子立刻入宮後立刻被接回私邸,實則是因為道長匆匆讓女兒著裳入宮,以圖早日掌握後宮勢力,卻未料到彰子至今尚未初潮,根本無法服侍一條帝,故此急急讓她退回家中,每日以藥湯溫泉相催,以求她可以早日真正成人。

道長雖然盡力禁止此傳言,但是仍舊無法隱匿這樣一個事實:彰子至今,不過才十二歲而已。實際的真實年齡是十一歲。因此,無論在外他及屬臣如何宣揚新任女御的賢良淑德、美慧雙修,但世人俱已明白,此位妃子尚未成年,入掌後宮,還需假以時日。

儘管風評如此,但道長並不會因為世俗風傳就停止自己掌權的腳步。在往後的數個月中,他拿出私蓄,翻修了因大火而燒毀的內宮藤壷院,作為女兒未來的居所。或許是熱水與湯藥的效力的確卓絕,三個月後,彰子又重新入宮,當夜,便接到了天皇的立後之旨。於是,長保二年2月25日,這位年方13的少女,便成為一條帝的新任中宮。而原來的中宮定子,儘管勢力已失,但餘威仍在,便被遷為皇后宮,名義上位銜稍稍尊於定子。

道長之舉,乃是受到定子之父、他的長兄藤原道隆的啟發。當年,定子受封中宮之時,中宮之位本無空缺,道隆便創立皇后宮之職,使當時的中宮藤原遵子升任皇后宮,而定子便能掌中宮之職。當時道隆的做法,還可以理解為應對上下兩代天皇后宮職銜混亂的權宜之舉。而道長這次,卻是完全地實現“一帝二後”之制,加之定子原本就已失勢,才彰子通過父親這樣的安排,就輕輕鬆鬆地掌握了代表後宮實權的“中宮職”。

此時,屬於藤原彰子的後宮生涯,也才真正地拉開了帷幕。

藤壺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稱為藤壺宮或中宮的藤原彰子,並不知道自己往後生活的道燈所在。

身為右大臣的父親將自己送入宮中,自小有不少女房侍女進行教育……但彰子,畢竟是一個初懂人事的少女而已。來到宮中,她最初的感覺是掌握到了極大的權柄,以往在家中所受的束縛,如今因為她的中宮身份,都再不會存在。

在漸漸熟悉宮中生活的過程中,她的夫婿,一條帝,自然也前來看望過幾回。面對著完全尚未成長的少女,這位對定子念念不忘的天皇,只是嘆息了一聲“與卿相比,朕實在已垂垂老矣!”實際上,這位相當於她從兄的天皇,御年不過也才二十而已。但十歲登基的他,經歷了諸多風波,一生都在母親詮子的操控之下,如今連心愛的妻子定子都保護不了,此中滄桑感,的確是讓人有嘆息的感覺吧。

但是,無論怎么憎恨道長與痛惜定子,一條帝還是不能對面前這個不懂世事的女孩有任何的臉色,一是必需看在道長的面子上加以撫慰,第二也是清楚地知道她胸無城府。因此,一條帝在彰子入宮之初,完全把她當作一個玩伴來對待。儘管也有侍寢,卻是全無床笫之事。宮中仍有不少忠於皇后定子的女官,曾在私底下說,天皇曾與定子一封書信,直言不會忘卻結髮之情,對彰子只是虛與委蛇罷了。

彰子的近侍們自是著急,道長也多次進宮教導女兒要學會爭寵。只是彰子的確太過年輕,如何得到丈夫的寵愛,於她而言,尚不比遊戲與管弦樂會來得重要。只是在日夜的耳濡目染之中,她幼小的心靈里,也對“情敵”定子,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據說在她擅丹青漢學,長得秀美清越,身旁還有清少納等一眾出色的女房服侍,但是,她就竟是如何像侍女們說的“可惡”,中宮彰子,還是毫無印象。

一直要到一條帝與母后東三條院詮子發生第二次激烈的爭吵,彰子才慢慢了解到了事勢的一些端倪:據貼身女官奏報,詮子此次與一條帝會面,就是要求兒子與彰子圓房。而一條帝悔怒難當,則是由於之前在彰子立後之時,詮子與道長就曾進入他的內室,逼迫他寫下立後詔書。此次母后進宮,竟然還要干涉宮帷之事,一條帝頗有羞憤之感,竟再度以退位為要脅,宮中一時大亂。

就算再不成熟,彰子也開始明白了一個事實,丈夫一條帝,對自己並不喜愛。特別是不久之後,定子因為有孕,再度遷出宮外生產。一條帝日夜所做的,不過是書寫和歌或頻繁與定子通信。至於後宮的妃嬪們,他始終未嘗一顧。

對於定子這位年長自己近十歲的堂姐,彰子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她出生不久之時,定子就業已入宮。就算在宮內偶有相逢,但代表著不同勢力的皇后與中宮,也始終沒有正式的會面。已經漸漸有少女情態的彰子卻開始想了解,定子到底是用一種什麼樣的魅力,才能讓主上如此眷顧。這不是爭寵后妃們的互相嫉妒,只是單純的,對於愛情和未來的猶疑而已。

然而,尚未尋求到答案的彰子,和有著焦急盼望心情的一條帝,卻一同在一個冬夜,迎來了悲劇的訊息:皇后宮定子因為難產,已在大進生昌邸突然崩御,身後留下初產的小皇女,以及尚只有三歲及一歲的皇女、皇子各一名。

一條帝的悲傷,用言語是無法形容的。如果按照他的願望,就是立即退位出家,以為定子祈求冥福。但是,他這種徒勞的希望,在藤原道長眼中看來,是絕不可行之事。因為現下東宮居貞親王妃,原是定子的妹妹,其餘幾位妃子,也都不是道長一系的人。如果一條帝退位,居貞親王即位,在彰子尚無子息的情況下,道長苦心安排的後宮勢力,就要毀於一旦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