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審美特徵

藝術的審美特徵

《藝術的審美特徵》是現代王向峰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藝術是創作主體的一種審美對象化的創造這箇中心,具體分析了審美創造所憑藉的基礎條件,有層次地揭示了藝術審美主體的自身條件與對象化的特徵,並對藝術審美創作的思維方式與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如何遵循美的規律,掌握審美創作方法,創造藝術的真善美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全書共分為五編。第一編“審美創造的基礎條件”,論述了藝術生產的物質條件,藝術創作的生活基礎?以及藝術產品與勞動生產的關係。第二編。審美主體與對象化”,涉及到藝術創作主體的地位,藝術創作的審美對象化,藝術欣賞的審美特徵等問題。其中,作者認為,審美對象化與勞動對象化之間具有歷史一致性,而且在歷史的客觀發展過程中,審美對象化是以勞動對象化為主要實踐基礎的。第三編“審美創造的方式”論述了藝術的形象思維方式,形式美與藝術形式,以及藝術再現的真實性問題。第四編。美的本質與藝術特性”分為三章。第一章“美的本質與藝術特徵”著重探討了人的本質與美的本質的關係,以及美的特徵表現。它指出,美作為與人直接相關的一種特殊實踐現象,是人的實踐的產物,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美必須具有形象上的具體可感性,觀賞上的愉悅感染性,標準上的客觀規定性等方面的特徵。第二章“藝術的真善美”論述了美與真善的關係:美與醜的關係、生活醜與藝術美等問題。第三章“藝術形象的審美特徵。探討了藝術的特性與形象的特性,形象與思想的關係以及藝術的永久魅力及其美育作用。第五編“審美創造的方法。論述了創作方法的審美功能,“莎士比亞化”與“席勒式”,戲劇的二度審美創造等文藝創作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本書在論述中緊密結合了許多藝術門類的中外著名作品,把理論思辨精神與審美的情感體驗有機地協調統一起來,既能給讀者以美學思想的啟迪,又能令其得到藝術審美上的享受。

出版信息

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26萬字,責任編輯:蔣秀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