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利奧波德一世(1831年-1865年) 斐迪南一世(1887年-1908年) 斐迪南一世(1908年-1918年)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英文: saxe-Coburg and Gotha,德文: Sachsen-Coburg und Gotha)是一個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時(1831年至今),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亞(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起源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家族。而該家族起源於現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的韋廷鎮,由當時的麥森侯爵(Markgraf von Meißen)創立於1089年。1675年,恩內斯坦-韋廷王朝的首領,薩克森-科堡-阿爾滕堡公爵虔誠的恩斯特一世逝世,公國在1680年被他的七個兒子瓜分。而其小兒子約翰·恩斯特繼承了薩克森-科堡-薩爾菲德公國。而恩內斯坦-韋廷王朝的另外兩個公國,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Sachsen-Gotha-Altenburg)和薩克森-科堡(Sachsen-Coburg)陸續於1735年和1826年絕嗣,薩爾菲德分支成員隨即繼承了這些公國。而薩克森-科堡-薩爾菲德公爵恩斯特一世於1826年將公國整合為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並將王朝名字由恩內斯坦-韋廷改為薩克森-科堡-哥達,而王室人員的私人姓氏依舊保持韋廷。

君主列表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

這個王朝的正統一直維持對公國的統治直至1918年末。當年的11月18日,公國的工兵代表蘇維埃廢除了王朝對薩克森-哥達的統治權,而哥達在1920年被併入圖林根州。薩克森-科堡公國則被併入巴伐利亞。
公爵列表
恩斯特一世,1826年-1844年
恩斯特二世,1844年-1893年
艾爾弗雷德,1893年-1900年
卡爾·愛德華,1900年-1918年
家族首領
卡爾·愛德華 1918年-1954年
約翰·利奧波德王子 1954年-1972年
弗里德里克·約賽亞斯王子 1972年-1998年
安德列阿斯王子 1998年至今

比利時人的國王

1830年,比利時爆發革命。初期比利時人嘗試要求脫離荷蘭,加入法國。但歐洲列強擔憂法國再次強大而極力極力支持荷蘭。最後英國提出折衷方案,讓比利時成為獨立國家,並成為以英國前任駙馬,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的弟弟,利奧波德親王成為新王國的國王。比利時國會於10月4日通過議案,接受該建議。親王於次年7月21日正式宣示就任為比利時人的國王,是為利奧波德一世
君主列表
利奧波德一世(1831年-1865年)
利奧波德二世 (1865年-1909年)
阿爾貝一世 (1909年-1934年)
利奧波德三世 (1934年-1951年)
鮑杜恩一世 (1951年-1993年)
阿爾貝二世 (1993年至今)

葡萄牙國王

1836年1月1日,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的侄子,斐迪南郡王與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結婚,並於次年,他們的長子未來的佩德羅五世出生後,和妻子並列為王稱斐迪南多二世。自此開始了布拉乾薩-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在葡萄牙共5代君主的統治,直至1910年10月5日被葡萄牙第一共和國取代。
君主列表
斐迪南二世 (1837年-1853年)
佩德羅五世 (1853年-1861年)
路易斯一世 (1861年-1889年)
卡洛斯一世 (1889年-1908年)
曼努埃爾二世 (1908年-1910年)

保加利亞沙皇

1887年7月7日,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的侄孫,另一位也叫斐迪南的親王,被選為保加利亞的攝政王。此時保加利亞剛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獲得自治地位。而保加利亞在1908年9月22日宣布恢復獨立,斐迪南改稱為沙皇。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在保加利亞的統治經歷3代,直至1946年保加利亞全民公投廢除君主制。
君主列表
攝政王
斐迪南一世(1887年-1908年)
沙皇
斐迪南一世(1908年-1918年)
鮑里斯三世 (1918年 -1943年)
西美昂二世 (1943年-1946年)
曾以西美昂·鮑里索夫·薩克斯科布爾戈茨基之名於2001年獲選並擔任保加利亞政府總理至2005年

英國國王

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和英國漢諾瓦王朝有三次聯姻。首先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於1816年五月當上英國女王儲夏洛特公主的駙馬。但她不幸於1817年11月因難產而死。接著他孀居的姐姐維多利亞郡主1818年再嫁,對象就是亡妻夏洛特的四叔愛德華王子,次年就產下兩人唯一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維多利亞女王. 最後他極力撮合外甥女維多利亞女王和自己的侄子,大哥恩斯特一世的次子艾伯特的婚事。在後者的不斷拖延下,兩表姐弟終於在1840年2月10日成婚。在1901年女王駕崩後,英王愛德華七世成為第一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英國君主。在英國,此王朝僅傳了兩代,直到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7月17日下詔改姓溫莎為止。
君主列表
愛德華七世 (1901年-1910年)
喬治五世 (1910年-1917年)
以溫莎王朝之名繼續統治至1936年
溫莎王朝
實際上,直至UTC時間{}年{}{}日06:54分,英國仍處於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統治之下。這是由於當年喬治五世的諭旨,可以在法律上改變了英國王室成員的姓氏,但無法改變他們血緣上的姓氏。而現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依然是喬治五世的父系後代,所以她的實際姓氏應為韋廷。而薩克森-科堡-哥達依舊是英國王室的實際名號。不過情況在查爾斯王儲繼位為英王以後,就有所變化。雖然根據英女王在1960年發布的樞密院御令,王朝名號保持溫莎,但英國王室的實際名號和其成員的實際姓氏都有所改變。英女王的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浦親王是前希臘格呂克斯堡王室(Glücksborg)的成員,而實際姓氏為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根據子從父姓的原則,查爾斯實際上將會是英國第一位格呂克斯堡王朝的君主,雖然法律上,他依然將是溫莎王朝的君主。換言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才是實際上英國最後一位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君主。

王朝名稱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最終取得了數國的統治權,在這些國家的語言,王朝名稱拼寫也略有不同:
英文: Saxe-Coburg and Gotha,
德文: Sachsen-Coburg und Gotha
比利時
荷蘭文: Saksen-Coburg-Gotha 法文: Saxe-Cobourg-Gotha
葡萄牙
葡萄牙文: Bragança-Saxe-Coburgo-Gotha 或 Bragança-Wettin
保加利亞
拉丁轉寫: Saks-koburg-gota 或 Sakskoburggotski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 - 行政區劃

薩克森-哥達公國

薩克森-哥達公國,面積1415km²;,1910年人口為182359,人口密度129人/km²;。分為三個縣:
* 哥達縣
* 奧爾德魯夫縣
* 瓦爾特斯豪森縣

薩克森-科堡公國

薩克森-科堡公國,面積562km²;,1910年人口為74818,人口密度133人/km²;。分為一個縣:
* 科堡縣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 - 歷任首相列表

* 1826年11月12日—1826年底:阿爾布雷希特·安東·阿道夫·霍夫曼(Albrecht Anton Adolph Hofmann)
* 1826年底—1840年1月21日:克里斯多福·安東·斐迪南·馮·卡洛維茨男爵(Christoph Anton Ferdinand Freiherr von Carlowitz)
* 1840年1月—10月:迪特里希·卡爾·奧古斯特·馮·施泰因男爵(Dietrich Carl August Freiherr von Stein,第一任期)
* 1840年10月—1846年3月1日:格奧爾格·斐迪南·馮·萊佩爾男爵(Georg Ferdinand Freiherr von Lepel)
* 1846年3月1日—1849年12月1日:迪特里希·卡爾·奧古斯特·馮·施泰因男爵(第二任期)
* 1849年12月1日—1888年3月:卡米洛·理夏爾德·馮·賽巴赫(Camillo Richard von Seebach,1855年起為男爵)
* 1888年3月—1891年11月14日:吉斯貝特·古斯塔夫·博吉斯拉夫·卡爾·馮·博寧-布萊廷(Gisbert Gustav Bogislaw Karl von Bonin-Brettin)
* 1891年11月14日—1900年11月1日:卡爾·弗里德里希·馮·施特倫格(Carl Friedrich von Strenge)
* 1900年11月—1905年5月19日:奧托·菲利普·亨迪希(Otto Philipp Hentig)
* 1905年5月19日—1914年5月5日:恩斯特·弗里德里希·赫爾曼·馮·里希特(Ernst Friedrich Hermann von Richter)
* 1914年5月5日—1919年5月1日:漢斯·巴爾托爾德·馮·巴塞維茨(Hans Barthold von Bassewitz)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