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鶚

基本信息

典源

《後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下·禰衡〉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上疏薦之曰:“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賢俊。昔孝武繼統,將弘祖業,疇咨熙載,群士響臻。陛下睿聖,纂承基緒,遭遇厄運,勞謙日昃。惟岳降神,異人並出。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初涉蓺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讎。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餘。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終軍欲以長纓,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才擢拜台郎,衡宜與為比。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貪;飛兔、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急。臣等區區,敢不以聞。”

釋義

典源譯文

禰衡才二十歲,孔融已四十歲,與他交為朋友。上書薦禰衡道“:..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天質貞忠,英才卓犖。初涉藝文,升堂入奧,目所一見,就能背誦,耳所一聞,不忘於心。天性與大道相合,思想似乎有神,敏捷非常。桑弘羊的心計,張安世的默記,拿禰衡來比比,那真不足為奇。忠果正直,胸懷坦白,看了善事,驚喜若狂,見了惡事,痛恨如仇。任座抗君,史魚厲節,大概也不能超過他呢。鷙鳥成百,不如一鶚。如果讓禰衡在朝廷做事,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來的。論辯騁辭,溢氣湧出,解疑釋惑,當敵有餘。從前賈誼求試屬國,說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心;終軍想用長纓捉南越王而致闕下,弱冠慷慨氣昂,前代都以為是美事。近日路粹、嚴象,也因才能特出,提拔為台郎,禰衡應當同他們一樣。如果禰衡能像龍躍天衢,振翅高飛,揚聲紫微,垂光虹譑,完全可以標明天子近署的多士,四門和穆。鈞天廣樂,一定有奇麗的妙音,帝室皇居,一定有非常之寶。如禰衡這樣的人,真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之音,是台牧者之所求,飛兔、馬要袤,絕足奔放,是王良、伯樂所急需的,我等區區之意,豈敢不奏明皇上。”

釋義

漢孔融《薦禰衡疏》:“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孔融,字文舉,建安七子之一。他舉薦人才,非常重視真才實學,不欣賞誇誇其談的人。他認為一百隻猛禽梟鳥,也沒有一隻魚鷹來得實際。他覺得禰衡人品才能兼備,便上表舉薦他。後遂以“薦鶚”指指推薦賢人。

同源典故

一鶚 一鶚書 孔融薦士 孔融薦鶚衡 孔融表 孤鶚 搜一鶚 知禰不薦 禰鶚 薦士書 薦禰 薦禰書 薦衡 薦鶚 飛鶚表 鶚書 鶚薦 鶚表 鶚難如

運用示例

陳與義 《書懷示友》詩之一:“似聞有老眼,能作薦鶚書。”
金 曹之謙 《送王仲通》詩:“古來 燕 趙 多豪傑,定有飛書薦鶚人。”
蘇軾 《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親嫌妨鶚薦,相對發微泚。”
明 沉鯨 《雙珠記·並拜榮升》:“你與我哥哥異地萍逢,同時鶚薦,真可謂不負所學矣。”
黃景仁 《金縷曲·送汪曉山試令江蘇》詞:“南國蜚聲價,看紛紛,同時鶚薦,盡居君亞。”

人物簡介

禰衡(173~198),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貴。因拒絕曹操召見,操懷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殺之,罰作鼓史,禰衡則當眾裸身擊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殺之,因遣送與荊州牧劉表。仍不合,又被劉錶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後因冒犯黃祖,終被殺。《隋書·經籍志》有《禰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賦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