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抗擊非典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是一套郵票。國家郵政局2003年發行。

名稱: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 志編號: 特4—2003發行日期: 2003/05/19 全套枚數: 1
型張數: 12 全套面值:
郵局售價: 發行量: 1250
發行機構: 國家郵政局
2003特4非典小版非典郵票非典發行始末
由中國醫學工作者首先命名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縮寫為SARS)。這是一種傳染性強的呼吸系統疾病,2002年11月16日,在我國廣東省佛山市出現第一例“非典”病人。此後迅速波及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的病原體。目前尚缺乏治療“非典”的特效藥或疫苗,進行廣泛的隔離對症治療便成了唯一有效遏制“非典”疫情的手段。2003年4月24日,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宣告成立。
5月19日,國家郵政局為抗擊非典特別發行《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1枚。郵票的圖案為眾多紅心組成的圓圈,既表示愛心,又表示團結一心。裡面是標題“SARS”,用一個國際慣用標記“禁行”符號,表示堅決抵制非典病毒的侵害和傳播。《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1套1枚,郵票為影寫版印刷,圖案中包圍“SARS”字母的一圈心形與斜槓使用了紅色螢光油墨。郵票只有一種版式,即每個全張含12枚郵票,呈“L”形排列,即在全張票左下角置一四方連形,該四方連上方和右方又各置一四方連。全張票空出的右上角位置以素描勾畫了醫護人員的頭像,全張票邊飾採用了淡灰色的珠光油墨印刷,看起來較有光澤。
非典郵票是2003年5月19日由中國郵政所發行的紀念郵票,此枚郵票大小規格沒有太大的特點,非常平凡,為30毫米寬和40毫米高度,齒孔度數為13.5×13度,和普通的鈔票沒有太大的區別。郵票的主要圖案是由正反方向的紅心圍繞而成的一個圓形,圓形中間有黑色的“SARS”字樣,並且這字樣被打成“禁止”符號。這個圖案,即有團結一致的意思,也有消滅非典傳播的寓意,表達了我國人民的心聲和真情。 這枚非典郵票的發行,是為了對2003年的一線醫護人員表示致敬,同時記錄我國這特殊的一年,紀念我國人民在真情圍繞和團結一致中走過這場災難的非凡一年。 這枚非典郵票的發行背景,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就是在那個人人為之惶恐的時期——非典。2003年的時候,非典橫行,許多人命喪非典手下,大家各個自保自危,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之下。當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幫助那些患病的人們走出死亡,走向新生命,而也在這個過程中,有好些醫護人員因為不幸被傳染,走入了安息。 所以這枚非典郵票的發行,也是為了紀念和傳承那個時代那群白衣天使的和他們的偉大精神,以及警示人們那個時代所有的災難,以及它為人們留下的傷痛,告誡人們一定要珍愛生命,保護好我們的自然和地球,只有這樣子,才能夠保護好我們自身的安危 國家郵政局將於5月19日特別發行《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一套一枚,全部收入將捐贈給全國衛生部門。 這套郵票的發行量為1250萬枚,郵票面值為80分。其中的一半郵票將銷售,另一半郵票將捐贈。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十九日發行全部收捐贈衛生部門 為表達對正戰鬥在抗擊“非典”一線的全國廣大“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記錄中國人民在這場突如其來疫情中團結一心、英勇鬥爭的歷史壯舉,國家郵政局決定:於5月19日特別發行《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1套1枚,將把郵票發行的全部收入捐贈給衛生部門(500萬元現金和價值500萬元的郵票和郵品)。
這是中國郵政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為我國突發性重大災害發行的第三套郵票。前兩次分別是1991年和1998年發行的抗洪賑災郵票。其中1991年發行的賑災郵票,表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主題;1998年發行的抗洪賑災附捐郵票,展現了軍民團結、眾志成城抵禦洪災的英勇壯舉。在今年抗擊“非典”的鬥爭中,郵政部門一方面做好本行業的防治工作,阻擊郵政渠道“非典”的傳播,另一方面抓好郵政通信的正常運轉,確保綠色通道的安全暢通:全國郵政開闢抗擊“非典”愛心捐款免費郵寄通道;郵政航空公司為抗擊“非典”緊急運送藥品和救護物資。 《萬眾一心抗擊“非典”》郵票發行量為1250萬枚,郵票面值80分。目前,圖稿已經有關方面審查選定。郵票印製局和中國集郵總公司幹部職工正加班加點,精心組織安排郵票和集郵品的生產製作,確保抗擊“非典”郵票郵品高質量快速度地按期發往各地銘記歷史 ——《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發行紀實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這句名言舉世皆知。 的確,自1840年郵票誕生以來,世界上主權國家發行的郵票,其內容不是其文化中的精髓,就是其國家的優秀人物,當然,這個國家的重大事件以及涉及人類共有的文化和歷史成就,也無不展現在方寸畫卷中。 近年來,中國郵票連續記錄了發生在我國的數次歷史重大事件。遠的不說,近十年,就有香港、澳門回歸,申奧成功,中國足球隊沖入世界盃決賽,“神舟”飛船首飛成功…… 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群體危機,以發行郵票的方式記錄這些重大事件的作法在國外屢見不鮮。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後,美國郵政發行了郵票,以紀念為航天事業獻身的太空人們。9·11事件後,美國曾三次發行郵票,以警示世人。 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高強在首日封上籤字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郵政已經為我國突發性重大災害發行了二套郵票,分別是1991年和1998年發行的抗洪賑災郵票。其中,1991年發行的《賑災》郵票, 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主題,表現了郵政部門心繫災區、胸懷大局的深厚情意;1998年發行了《抗洪賑災》附捐郵票,展現了軍民團結,眾志成城抵禦洪災的英勇壯舉。這兩次,郵政部門都分別給予巨額的捐贈,支援抗洪救災。
一 今年2月份以來,一種名為“SARS”的傳染性疾病在我國開始漫延,給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進入4月份,“非典型肺炎(SARS)”的發病率在部分省市出現高峰,社會各界紛紛向衛生部門捐款、捐物,體現了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抗擊“非典”的大無畏精神。 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在考察軍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時,強調要發揚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為民造福的精神,運用科學力量戰勝非典形肺炎。 4月2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成立國務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一場全民性的抗擊“非典”的戰役在全國打響。 郵資票品管理司和郵票印製局的相關人員對郵票印張進行分析 “非典”疫情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抗擊“非典”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在與這種病毒的鬥爭中,醫務工作者站在了最前列。白衣天使救死扶傷、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激勵和感動著每一個人。作為“國家名片”的郵票,注定要承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 擔負著中國郵票發行任務的國家郵政局,無論是領導還是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此時已在考慮如何用“國家名片”記載這段歷史。 郵票印製局局長田玉海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印刷工藝 郵票的發行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所以其選題的確定非常嚴謹。在一般情況下,從申報選題到確定發行,要經過3年以上的時間,有的甚至醞釀好幾年。但是,當遇到特別重大的事件時,就會出現特例。 4月27日,為了展示郵政部門對抗擊“非典”戰役的支持,國家郵政局黨組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緊急發行一套抗擊非典題材的郵票,將郵票發行的全部收入捐贈給衛生部門(其中500萬元現金和價值500萬元的郵票和郵品),用以支持抗擊“非典”鬥爭,並作為醫務工作者參加這場戰鬥的珍藏紀念。 4月28日,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召開專題會議,具體研究了這套郵票的名稱、枚數、規格、圖案要求、發行數量等一系列技術問題。會議結束後,即緊急通知郵票印製局相關部門,下達了立即組織專家設計的指令。 在當天下午的工作運行中,大家認為,郵票圖稿的設計成功與否,是這套郵票能否按時發行的關鍵,於是,17時20分,郵資票品管理司劉建輝司長親自打電話給郵票印製局,再次對圖稿設計提出要求,並指示:這是一次特殊的郵票發行,圖稿是關鍵,在設計約稿工作上要打破常規,凡是願意參與設計工作的,不管是專職設計人員還是編輯人員,都可以參加。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設計上最具效果、同時又適於印製的圖稿,以保證後續工作的完成。這個電話好像衝鋒號,郵票印製局郵票圖稿編輯部和設計室的全體人員立即行動了起來,所有人員放棄了五一休假的時間,從4月30日開始進行設計,短短的6天內,與外約加盟的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何潔、中國包裝裝潢設計公司設計師馮小紅夫婦一道,竟然設計出了五十個圖稿。當5月6日設計圖稿完成時,許多設計人員的工作室中的速食麵包裝袋和空快餐盒已經成堆。 5月6日,所有的圖稿上交到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郵資票品管理司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對圖稿進行初評,評出主選圖稿和5個備用圖稿。上午11時45分,國家郵政局黨組在得知郵票圖稿方案緊急呈報時,立即決定中斷正在進行的會議,專門對圖稿進行了審議,並指示應立即徵求國家衛生部的意見。當日下午,《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設計圖稿送達國家衛生部。 對電雕後的印刷滾筒進行拋光處理 5月9日,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與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會面,雙方就郵票圖稿和郵品圖案的選用、捐贈等事項進行了商談,並達成了一致意見。最終確定:郵票圖案中應採用英文“SARS”。 二 接到印製《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任務後,郵票印製局立即打破原有的工作程式,一方面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圖稿設計;另一方面,生產部門也提前將紙張、油墨、印筒、印刷機等必需的物資和設備進行了必要的準備和維護工作。此時此刻,正在按計畫印製的《蘇州園林——網師園》、《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郵票都一律讓位。 5月9日15時30分,國家郵政局將經過國家衛生部認定的圖稿交付給郵票印製局。圖稿編輯部立即對設計稿進行了精修和部分調整。 兩個小時後,郵票印製局生產處召開了由編輯人員、印製車間工長及其他工作環節人員參加的印製工藝研究會議,在一個小時之內確定了全部印刷工藝的方案。17時55分,郵票印製局局長田玉海來到會議現場,與大家進行工藝研究,同時他還提出工藝研究會議結束後,要馬上進行製版,製版一是要快,二是要好,不能出一點差錯。他為大家加油鼓勁:你們放心工作,我們當好後勤。 20時,製版中心的四台計算機同時運行,對設計稿進行了組版和色彩調整…… 5月10日零時,進入電雕(電子刻版)程式。由於採用五色印刷,因此要雕五個滾筒,滾筒雕完後再進行鍍鉻處理。說起印刷,還真不是那么簡單,單說印筒,就要經過鍍鎳、鍍軟銅、鍍硬銅三個環節,然後,再經過車磨,把印筒的直徑磨到印刷機所需要的尺寸(膠雕、凹印、膠印等不同的印製方式所用的印刷機也不同,印筒的直徑、長度都不同),然後進行電雕(把郵票圖案按刷色的多少分別雕出不同的圖案),由於鉻的硬度約為銅的三倍,能夠印製比較多的印刷品,所以,就要鍍鉻。鍍過鉻以後,還要用砂帶紙進行拋光處理。因此這些工序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 對印製出來的郵票進行噴碼 到5月10日17時,印刷用的五個滾筒全部處理完畢。 18時,印刷工人開機進行打樣。 郵資票品管理司、郵票印製局的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從打樣開始就守在現場,印出一批樣品,立即進行分析和調整。經過一小時十二分鐘的調整,19時12分,圖稿編輯部主任第一個在批樣上籤字……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在印刷機的轟鳴聲中,一個個郵票印張飛速地從機器的出口吐了出來。從印刷工人們那平靜的表情可以看出,印刷的質量和機器的運行都處於最佳狀態。 與此同時,後續工序的所有人員都進入了崗位,一摞摞郵票印張剛從印刷機運過來,立即開始計數、裁切、噴碼、分檢、包裝等程式…… 5月11日下午15時30分,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副局長譚小為、國家郵政局辦公室主任睢紅衛、郵資票品管理司司長劉建輝等領導來到郵票印製局,看望戰鬥在生產一線的職工。 在印刷二車間,劉安東等詳細地察看了《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的印製情況,在詢問了此套郵票所採取的珠光油墨等生產工藝特點之後,劉安東對郵票的工藝質量表示非常滿意。 “辛苦你們了”,劉安東代表國家郵政局黨組和全國郵政職工,感謝印製局廣大幹部職工為發行《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所做的艱苦工作。他說,發行《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是中國郵政為支持全社會抗擊“非典”所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在這個關鍵時刻,印製局的廣大幹部職工,想國家局所想,急國家局所需,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50多個圖稿的設計工作,圖稿選定之後?立即組織印製生產,為國家局黨組總體工作部署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得知為了按時完成國家郵政局下達的生產任務,各工序的職工都在連夜加班工作的情況時,他指示,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既要完成好生產任務,也要確保職工身體健康。 對電雕後的印刷滾筒進行拋光處理 5月12 日《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全部印製完成,工廠內又恢復了往日正常的工作。 從5月13日開始,陸續加工出來的郵品已向各地發運。在運送郵票的郵袋上,以往所用的封口標牌全部換成了紅色的特殊標牌,按特急郵件搶先發運。 5月19日,國家郵政局在局辦公大樓如期舉行了《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首發式,國家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高強出席……
《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是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郵政又一次緊急發行的郵票。十幾天短短的拼搏,充分體現了郵政職工身在本崗,心繫天下、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精神風貌。 《萬眾一心 抗擊“非典”》郵票的發行,必將記載中國的這段歷史,記載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戰勝一切困難的民族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