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卷酥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來五台山時,僧人就以萬卷酥供奉,乾隆讚不絕口。 乾隆上前敲門,開門的老人帶出了一股油香,引逗得乾隆皇帝更加飢餓。 ”乾隆急不可待地拿起一條,貪饞地咬了一口,頓覺酥軟香甜。

佛教五台山的一種糕點

簡介

卷酥,一種五台山周邊的糕點,歷史悠久,凡來五台山遊覽的人們,都要品嘗的糕點,負有盛名。相傳,清朝乾隆皇帝朝山拜佛來到五台山,寺廟裡的僧人曾以萬卷酥供奉他乾隆皇帝食後讚不絕口於是萬卷酥的名聲也不脛而走。

萬卷酥做法

五台萬卷酥所以好吃和它的用料與作法有關它在原料以上等麵粉,純淨的胡麻油,配以鹼水酵面和合而成一市斤面,一般需用油三兩做時要反覆擀壓成薄片,然後卷合,每卷一次要上一層油最後上烤爐烤制而成烤熟後形如木條,長八寸,寬一寸,厚五分,外色為白黃,層薄如紙卷層越多,質量越好吃起來酥脆綿潤,香味四溢
萬卷酥油大,水少,便於存放,不易變質,是待客探親的上等食品民國以來,台城以天圓昌白計保老師傅製作最精還有一位向白計保師傅學過徒的張開元,現已七旬,至今有五十多年做萬卷酥的歷史,所以他技術嫻熟,經驗豐富,在五台享有一定的聲譽,他烤制的萬卷酥分外美味可口現在這種食品在五台國營商業和個體攤中都有製作,可滿足供應。

乾隆與萬卷酥的傳說

五台山自古有一種麵食叫“萬卷酥”。但“萬卷酥”起源於何時、何地、何人之手,僧民們大都說不上來,只知道叫“萬卷酥”的那種麵食在民間已製作吃食多年。這種說法究竟正確與否,還有待考證。可民間傳說總歸也還是有點可信。《五台縣誌》就這樣寫到:台城萬卷酥,歷史悠久,負有盛名。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來五台山時,僧人就以萬卷酥供奉,乾隆讚不絕口。
那乾隆皇帝是從什麼時候喜食“萬卷酥”的呢?五台山就流傳著一個故事。
那年,乾隆皇帝又一次來到五台山,他四處拜佛、八方遊覽後,於一日黃昏獨自一人扮作客商模樣走下山來。一路穿街過廟,留戀於青山綠水間,徜徉在佛寺古剎中,眼觀善男信女,耳聽風情民俗,不覺夜幕低垂,星月當空。自知返途甚遠,加之腹中飢餓難耐,欲尋一人家吃頓飯。可舉目四顧,夜幕茫茫,到哪兒去尋人家呢?萬般無奈,只得信步走來。不多時,果見一處燈光,走近一看竟是一戶人家。乾隆上前敲門,開門的老人帶出了一股油香,引逗得乾隆皇帝更加飢餓。老人並不知道這就是當今的皇帝,開門一看,見是一位客商,也就熱情地迎接進來。乾隆進門一看,昏暗的油燈下,只有幾件粗陋的家具,地上堆著一些柴火,灶膛里微火悠悠,那香味就是從爐灶里溢出來的。老人擦擦炕,讓乾隆坐下,倒了碗水雙手遞上。慈祥地問乾隆:“不知客官為何來此?”乾隆只得瞞了身份,隨口答道:“因貪戀景色,錯過了客店,只得來此麻煩。”老人連忙說道:“村野小戶,能得客官住一宿,老漢已求之不得,何得麻煩。”二人閒談少許,老人掀開爐蓋,一股濃烈的香味就迎面撲來,乾隆不禁連連深吸幾口,連稱:“好香!好香!”老人撿了幾條,放在一個盤子裡,雙手送在乾隆的面前:“吃吧,嘗一嘗老漢的手藝。”乾隆急不可待地拿起一條,貪饞地咬了一口,頓覺酥軟香甜。再看外表,黃而透白,形如長條。乾隆一連吃了三條,方才感到飽腹。是夜與老人長談,方知老人世居此地,老婦早年去世,只生一子,在縣衙當差,平常也不回來。因老實憨厚,一年下來只掙得幾兩官銀,勉強能夠度日。老人每日做些麵食,賣與四方遊人、寺廟僧眾。因是素食,又且製作精良,小本經營倒也做得起、賣得出。只是數量並不多,又值微利,也就沒有多少利潤可圖。乾隆聽後,深感老人心地善良,待人誠實。有心要幫助他,又怕老人不肯,只得休息,來日再做打算。
第二天清晨,老人侍奉乾隆洗漱以後,將一盤萬卷酥、二碗稀飯、一碟鹹菜放在了面前,乾隆也不推讓,又一飽口福。飯後,問及這麵食的做法,老人不答,卻尋來一頁黃紙,遞與乾隆說:“這是老伴去世前留下的製作配方,老漢不識字,放著也沒用,客官要有興,可拿去。”乾隆又一次被老漢的精神所感動。
說話間,忽聽門外人喊馬嘶,一隊官軍騎馬揚鞭而來。乾隆出門一看,見是侍衛們找來了。為怕驚擾老人,就匆匆作別,迎著官軍走去。瞬時,那隊人馬已到眼前,官軍一齊滾鞍下馬,口呼萬歲。此時,老人尚自站在門口,見狀大驚,方才醒悟那是當今的皇帝。
老人正自誠惶誠恐時,乾隆皇帝又獨自返回,手裡拿著一包東西,走到老人面前,雙手遞上:“老人家,一夜打擾,甚感不安,實在感激不盡。這是紋銀百兩,送與你權當養老之資,謝謝你了。”
老人哪裡見過這么多的銀兩,想要謝絕,卻說不出一句話來。見那乾隆搖搖手,竟自走了。
據說,乾隆皇帝回宮後,即命御用廚師如法製作,並以萬卷酥宴請百官,百官讚不絕口。原料是用上等白面,上好麻油,配以鹼水酵面和合而成,一斤面就需上三兩油,製作時要反覆搓擦,擦成薄片,然後卷合。每卷一次要上一層油,最後烤制而成。烤熟後形如長條,長八寸,寬一寸,厚五分,色呈白黃,層薄如紙。據說卷層越多,質量越好。因此,取名為“萬卷酥”。當然,不可能卷到一萬層,這只是意味著越多越好的道理,吃起來酥脆綿潤,余香四溢。因為“萬卷酥”油大,水分少,也就便於存放,不易變質,是待客、探親的上等佳品,也成了皇宮裡的一等御膳,列進了皇家膳譜,“萬卷酥”之名也就逐漸傳開了。直至如今,五台山人還在自豪地說:“萬卷酥的正宗當屬五台,而五台山才是萬卷酥的真正出處。”無怪乎乾隆皇帝以後上山,僧民們都是以“萬卷酥”厚待,以此博取乾隆皇帝的歡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