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秧歌

萊西秧歌

萊西秧歌起源於古舞,從秧歌中“樂大夫”、“嫚兒”、“醜婆”等角色與古舞中“巫”、“現”、“竹桿子”、“參軍色”在舞蹈中的職能相比較可得到印證。

起源

萊西秧歌起源於古舞,從秧歌中“樂大夫”、“嫚兒”、“醜婆”等角色與古舞中“巫”、“現”、“竹桿子”、“參軍色”在舞蹈中的職能相比較可得到印證。它流行於民間,經幾個朝代的更迭、變化,尤其是歷史上幾次大的民族遷徙,逐步豐富,形成萊西秧歌獨有的表現形式。

演員在表演萊西秧歌演員在表演萊西秧歌

表演時間

“萊西秧歌”又稱“跑秧歌”,是從農曆冬月至來年三月為活動期,春節前後與正月十五活動最為火爆。

表演形式

萊西秧歌是廣場式、民眾性的民間舞蹈,集舞蹈、戲劇、音樂等多種元素於一體。舞蹈主要體現在各種隊形的變化上,俗稱“跑畫面”,用不同的畫面來間隔戲劇的場次,畫面的組織跑動具有極強的流動圖案之美;戲劇部分在秧歌中演唱的是家庭倫理、道德教化等故事,俗稱“秧歌戲”;音樂分舞蹈伴奏音樂與戲劇唱腔音樂。萊西秧歌中醜婆一角別具特色,其表演不拘程式、潑辣大方、詼諧風趣、幽默滑稽,與其他類別秧歌有一定區別。
萊西秧歌被列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