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最後的大亨

內容介紹

《華爾街最後的大亨:米歇爾·大衛-威爾自傳》作者米歇爾·大衛一威爾並沒有對法國橫加責備。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法國的風光、城市、文學乃至當前法國的公路、鐵路、醫療體系以及大型現代企業的發展力,其優越之處,他知道得最深,講起來也格外頭頭是道。不過他也認為,過度的社會救濟已對這個素有勤勞和精益求精傳統的國家造成了嚴重傷害;加之不分左派右派,政府要員、知識分子和媒體方面均為意識形態所裹挾,在公眾中散布了一股針對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甚至針對各種形式的競爭和成功的根本性的敵意,這一敵意正是導致懷才之士紛紛移民,並滋生日暮途窮般陰沉的苦澀感的根源。普遍的固步自封竟然到了公開否認伏爾泰、拉瓦錫和弗拉戈納的世紀所創造的輝煌成就的地步,後者原本可以依靠民族記憶和世人的推崇對當代精神的委靡不振加以批判或刺激其早日擺脫這種狀態。愛之深,責之切。另一個更嚴重、更致命的後果是對喪心病狂的敵人加諸所有嚮往幸福和成功而非倒退和混亂之人的生命威脅的某種無視,這意味著懦弱。作者指出,在美國,平等原則在生活中的表現不是對成功和財富的反感,而是一種籲請:促使人們奮鬥以爭取自身的成功,來行使《憲法》序言所載明的“幸福的權利”。他指出,法式融合也有好的方面,但美式融合和它很不一樣,如何吸收曾長期遭受排斥的黑人群體和數量突然激增的拉丁美洲人群體,且不強求他們捨棄自身特性,這些看似無解的難題都在美式融合的框架下獲得了解決。他進而指出,儘管美國政府在策略方面也會犯重大錯誤,美國的各項戰略目標大體上與同樣汲汲於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歐洲是一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