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文集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第1版
平裝
開本: 0開
ISBN: 9787540731885, 7540731885
條形碼: 9787540731885
尺寸: 20.8 x 14.8 x 2.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莎士比亞 譯者:朱生豪
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創作除早期寫的詩歌外,主要是用無韻體寫的詩劇三十七部。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者很喜歡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僅在自己的著作中經常引用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和人物,而且在論及戲劇藝術時充分肯定莎士比亞在戲劇發展史上的地位指出他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上的傑出成就,提出“莎士比亞化”的創作原則,即不從抽象概念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生動豐富的情節去塑造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劇本《尤利烏斯·凱撒》、《雅典的泰們》、《暴風雨》以及《第十二夜》,並分別進行導讀。

媒體評論

前言
在世界文學史上,莎士比亞無疑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在西方世界,莎士比亞與荷馬、但丁和歌德並稱為世界四大詩人,其中莎士比亞穩坐頭把交椅。莎士比亞一共留下劇本37部、長詩2首、十四行詩54首。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 莎士比亞是一座高山,他的作品——戲劇和詩歌——已經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試想,如果沒有莎士比亞,世界文學,特別是英語文學,會遜色多少!
莎士比亞筆下的戲劇人物有名有姓者達700令人,其中哈姆雷特、羅密歐、朱麗葉、奧賽羅、夏洛克等已經成為不朽的文學人物典型。莎士比亞注重人物的刻畫,特別是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因而他的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莎士比亞注重戲劇的結構,他的劇本幾乎每個都可用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和收場等五部分的正規布局加以分析。他在情節設計上獨具匠心,多層次、多線索、多視角,因而故事永遠都是那樣生動活潑,不落俗套。
莎士比亞是一位語言大師。可以說,沒有莎士比亞,今天的英語肯定不會像目前這樣。莎士比亞發揚光大了英語語言。他的戲劇語言流暢而優美,用詞準確,比喻形象。當代英語中有許多辭彙、短語、用法、諺語和格言,都是源自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父親約翰本是自耕農,後來搬到斯特拉福德鎮開了一個鋪子,主要經營皮手套。斯特拉福德鎮是英國中部艾文河畔的一個小鎮。約翰娶了當地一個小地主的女兒。由於經營得法,約翰逐漸富裕起來,並在1568年當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他7歲上學,13歲時由於家道中落而輟學在家,幫助父親料理生意。18歲時,他與一個比他大8歲的農家女結了婚。
大約在1587年,莎士比亞隻身來到倫敦。當時的倫敦是一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人口將近20萬。據說莎士比亞剛到倫敦時處境非常困難,曾經做過馬夫、僕役等很低賤的工作,後來又在劇場裡扮演過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因偶然的機會,莎士比亞開始編寫劇本。他在1590年和1591年間,完成了歷史劇《亨利六世》三部。這個劇於1592年3月在倫敦最大的玫瑰劇場上演,成為那個季度最紅的劇目。
莎士比亞從此由演員轉為劇作家,並且過上了寬裕的生活。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一些喜劇和抒情詩,他的作品包括《馴悍記》(1594)、《仲夏夜之夢》(1596)、《第十二夜》(1600)和《皆大歡喜》(1600)。當然,莎士比亞並沒有放棄歷史劇的創作。他在《理查三世》(1592)和《亨利五世》(1599)中歌頌了開明君主,譴責了封建暴政,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哩想。
1595年,莎士比亞以義大利的維洛那城為背景,完成了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貴族家庭世代為仇,但是蒙太古家的兒子羅密歐和凱普萊特家的女兒朱麗葉卻一見鍾情。種種的衝突,種種的矛盾,種種的誤會,結果兩人雙雙自殺。他們的愛情感動了蒙太古和凱普萊特這兩個世代為仇的家族,雙方終於冰釋前嫌。
1599年, 莎士比亞的又一個悲劇《尤力烏斯·凱撒》問世。戲劇化的衝突在這個作品中被表現得盡善盡美。羅馬的兩位英雄凱撒和勃魯圖斯為了他們的理想一個被殺,一個自殺。這齣悲劇最引人入勝之處,是情節的跌宕和語言的雄辯。勃魯圖斯和安不尼在凱撒被刺以後發表的演說一前一後,其精彩程度令人拍案叫絕。演說的字字句句都體現了語言、邏輯和思辨的力量。
……

目錄

前言
尤利烏斯·凱撒
導讀
正文
雅典的泰門
導讀
正文
暴風雨
導讀
正文
第十二夜
導讀
正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