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故里[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周故里[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周故里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順河集東北三里的青蓮寺村,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00年,國家郵政部曾在這裡舉行了“莊子紀念郵票”首發式,2000年9月25日,“莊周故里”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月,包含“莊周故里”在內的以莊子文化為主題的商丘市民權縣莊子文化旅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景點分布

商丘市民權縣莊子鎮青蓮寺村中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北街原為古巷,有宅一座,系莊子所居,稱為莊子胡同。胡同北頭東側為莊子故居處,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堂。莊子故居、莊子講學堂後毀於兵火水患,現不復存在。在莊子胡同的東南隅有一古亭,亭內有一口老井,深數丈,井壁堅若如文石,光澤似黑玉,泉清而味甘,為莊子生活、煉丹汲水處,後來幾遭黃河水患,歷經數次整修,保存至今,周圍百姓稱作稱為“莊子井”。莊子故里不遠處的唐莊村東有莊周墓,墓前所立一鐫刻有“莊周之墓”四字的墓碑為清乾隆五十四年所立。莊子墓葬雖然簡陋,由於他是世代敬仰和世界聞名的文哲大師,所以每年仍吸引了海內外眾多遊客前來拜謁憑弔。

文獻記載

莊周故里 莊周故里

莊周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兩千年,雖然記載多簡樸,易生歧解,但經縝密研究,仍是有跡可尋的。近年來出版的兩部地圖,皆標明了莊周故里所在。一是由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版)中,在河南省商丘地區民權縣東北的順河鄉東,標註了“莊子井”,在其南5公里處標有“莊周墓”;一是1991年1月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地圖冊》中,在民權縣順河鄉東直接標明了此地為“莊周故里”。這種標法是科學的,是有歷史文獻根據的。

最早提到莊周故里的文獻是《史記》。在《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史記》雖說出了莊周是蒙人,並未言明蒙在哪裡。至唐代,《史記》三家注則給予了明確說明。《集解》說:“《地理志》蒙縣屬梁國。”《索隱》云:“《地理志》蒙縣屬梁國。劉向《別錄》云:“宋之蒙人也。”《正義》曰:“郭緣生《述征記》雲蒙縣,莊周之本邑也。”三家注一致認為,莊周是梁國蒙縣人。按,以《漢書·地理志》所說的梁國,領睢陽、碭、杼秋、蒙、已氏、甾、虞、下邑八縣,治睢陽。應是以今商丘市南之睢陽區為中心,東起今河南省永城市北,南到今河南省柘城縣南,西到今河南省民權縣東北部,北到今山東省曹縣南。正位於今豫東和魯西南的交界處。這裡也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中心地區。《漢書·地理志》“梁國·睢陽”下班固自注曰:“故宋國,微子所封。”所以劉向《別錄》則雲莊周是宋人。這種說法與莊周是梁國蒙人的說法是一致的。至於梁國的蒙縣在哪裡,據《漢書·地理志》“梁國·蒙”下班固自註:“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莽曰嘉穀。”按,獲水正從蒙城南通過,所以蒙縣城即在漢之睢陽以北,距今之商丘市東北約十餘公里處。可見漢代之蒙縣與漢代之睢陽相近,地在睢陽(今商丘市南的睢陽區)以北。這裡所說的應是漢之蒙縣城的所在地。而蒙縣所轄範圍,南為今商丘市北,北為山東省曹縣南部,而西到今民權縣的東北部。這裡正是莊周的里籍所在。唐成玄英的《南華真經註疏》中則明白無誤地指出:“其人姓莊名周,字子休,生宋國睢陽蒙縣。”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云:“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正因其是梁國蒙縣人,歷來又有“蒙莊”之稱。晉人潘岳《悼亡詩》之二:“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柳宗元《夢歸賦》則曰:“蒙莊之恢怪兮,寓大鵬之遠去。”白居易又有“齊物學蒙莊”之名句。

莊子既是蒙縣人,那么,莊周故里應在蒙縣的什麼地方?這在文獻中也是可以尋找的。《左傳》莊公十二年曰:“秋,宋萬弒閔公於蒙澤。遇仇牧於門,批而殺之。”杜註:“蒙澤,宋地,梁國有蒙縣。”《疏》曰:“宋之蒙澤,楚之乾溪溪,俱在國內。”可知,蒙澤是一地名,其地在蒙縣境內。《水經·汳水注》曰:“汳水又東逕貫城南……(貫城)在蒙縣西北。”《括地誌》“曹州·濟陰縣”下曰:“故貫城即古貫國,今名蒙澤城,在曹州濟陰南五十六里。”按,唐代濟陰在今山東曹縣西北。從濟陰向南五十六里,即至今之民權縣順河鄉一帶,此地應是蒙澤所在地。所以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中說:“考城東有蒙澤,乃莊周之故里也。”羅泌《路史》也說:“蒙即考城,為莊子生處。莊周故里必有所據。”按,考城即秦之甾縣,東漢改曰考城,城在今民權縣城東十餘公里處,至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歸德府志》明確指出:“莊周故里在考城東的古蒙澤。”又有睢陽李蘊修抄本《歸德府屬全志》“考城”下曰:“蒙城在 (考城) 東三十里乃莊周故里。”(佚名撰《歸德府屬全志》不分卷,李蘊修抄本至雍正四年。鄭州大學圖書館有館藏本) 考城東三十里與濟陰南五十六里,其交叉點實應在今民權縣之順河鄉以東的附近地面。前者記載是以濟陰為起點向南五十六里是蒙澤,後者記載是以考城為起點向東三十里為蒙澤,如此,蒙澤之地理位置,則不言自明。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蒙澤是一個地名,並非是一個大澤,依《左傳》莊公十二年那條記載,說宋萬殺閔公於蒙澤,並在其城門擊殺了仇牧。可見蒙澤是一個地名,不能與盟諸澤相混。在《尚書·禹貢》中曾有“導荷澤,被孟豬”的記載,孟豬又稱盟諸澤,在今商丘市東北。後世有人將盟諸澤混稱為蒙澤,這是不確切的。從諸文獻記載中可知,孟豬,自古《爾雅》作“孟諸”,《周禮》作“望諸”,《史記》作“明都”,《漢書》作“盟豬”,從不與蒙澤相混。

莊周故里為蒙澤,不僅有文獻記載為據,而且在古蒙澤的所在地,留下了許多有關莊周的傳說和遺蹟。在今民權縣順河鄉東的青蓮寺村 (此村名以唐代青蓮寺而得名,非戰國時期的原名) 的北街,原有古宅一處,傳說為莊子所居,呼為莊子胡同,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堂,後毀於水災,今蕩然無存。在其東南隅,有一口水井,水井深數丈,井壁堅如文石,光澤似黑玉,泉清而味甘,傳說為莊子生活汲水之井。此處已由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標明為“莊子井”。在其以南5公里的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東,有“莊周墓”,現存墓冢高2米,面積約20平方米,墓前有乾隆五十四年重修莊周墓碑,碑高1.8米,寬0.67米,陽刻“莊周之墓”,陰刻重修莊周墓碑記題名。

以文獻記載為主,輔之以歷來的口碑傳說,皆可證明莊周故里在蒙縣之蒙澤。文獻上一說莊周是宋人,那是說他的里籍在戰國時代屬宋國。一說他是蒙人,那是說他的故里降至漢代屬梁國的蒙縣。一說他是蒙澤人,那是直接說出了他出生的具體地點——蒙縣之蒙澤。三者並無任何矛盾。

戰國時期的蒙澤,地處宋國的中心地帶,土地肥沃,綠草茵茵,宜於農業。其東為齊魯,西有韓、魏,北有趙地,南近楚國,不僅是政治、經濟、軍事的要衝,同時這裡有著長期的文化積澱,是當時的文化交流和名士交往的勝地。《漢書·地理志》說宋地是“其民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惡衣食,以致富藏”。這正是孕育莊周思想的沃土。

地理位置

莊周故里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莊子鎮青蓮寺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