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位於海峽西岸中部,與寶島台灣一水相連,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島上坐落著聞名世界的媽祖祖廟。全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人口4.2萬,下轄湄洲鎮共11個行政村,1988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對外開放旅遊經濟區,1992年成為國務院批准創辦的國家旅遊度假區,2002年2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年湄洲媽祖祖廟開闢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1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海洋公園。近年來,莆田市湄洲島還先後獲得“世界節日活動之城”、“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十大名島”、“福建十大旅遊品牌”、和“福建十大名片”等榮譽稱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湄洲島位於福建“黃金海岸”中部、莆田市區40公里的東南海面上。全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1988年6月
被闢為對外開放旅遊經濟區;1992年4月被國台辦批准為台胞落地簽證點;同年10月被闢為國家旅遊度假區;1995年12月,湄洲島3000噸級對台客運碼頭獲得對外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家一類口岸。離大陸最近點文甲碼頭僅1.8海里,乘船10多分鐘就可到達;離台灣台中港僅72海里,自古以來就是閩台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

媽祖文化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
重要文化瑰寶之一。作為漢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媽祖傳說
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相傳,媽祖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她出生至滿月從不啼哭,父親給她取名曰“默”。終生未嫁。她生前蘭心慧質,聰明好學,8歲能誦經,10歲能釋文,13歲學道,16歲踩浪渡海,懂醫術,識氣象,通航海,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為鄰里和過往的海上商賈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經常在海上搶救遇險漁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歲時,辭別家人,在湄洲島湄嶼峰歸化升天。後人敬仰她行善積德、救苦救難的精神,為了紀念她,當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蹟”旁立廟奉祀,尊她為海神靈女、龍女、神女等。宋徽宗時封媽祖為“順濟夫人”,這是朝廷對媽祖的首次褒封。以後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尊號。

主要景點

湄洲媽祖祖廟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秀嶼區湄洲鎮宮下村東北面。湄洲媽祖祖廟的寢殿、正殿和聖父母祠是祖廟建築群的主要建築,是媽祖信仰在祖廟的主要載體。寢殿,占地面積238平方米,建於宋雍熙四年(987)。明洪武七年(1274)泉州衛指揮周坐重建,永樂初和宣德六年(1431)鄭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姚啟聖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均以重修,民國年間再度在舊址重修。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額保存民國初重修時的墨書,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礎。正殿,明永樂初(1403)鄭和奉旨遣官建造,原為朝天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閩浙總督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建功而擴建祖廟時把朝天閣重修並改為正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抬梁結構建築。聖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為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保存宋代天井。是我市重要的涉台文物,該建築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築提供實物資料。

湄嶼潮音

湄嶼潮音,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地處湄洲島最北端,因其獨特的風蝕、海蝕地貌,在潮汐浪涌作用下,如管弦細響、似鐘鼓齊鳴而得名。“自古宮商傳水樂,幾如風雨作龍吟。”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

黃金沙灘

黃金沙灘被譽為“天下第一灘”的九寶瀾黃金沙灘位於湄洲島西南突出部,狀如一鉤新月,懸掛在湛藍的大海
上。遊人在湄洲島北部的媽祖山朝聖之餘,驅車涉足九寶瀾,猶如步入仙宮月窟。
九寶瀾沙灘長兩千多米,寬達百米,面對浩瀚無垠的碧海,背依千畝蔥蘢的木麻黃,灘頭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鐘靈毓秀,令人嘆為觀止。美國一位環球旅行家觸景生情,讚美此地為“東方夏威夷”。

鵝尾神石園

鵝尾山風景區位於湄洲島最南端,三面臨海,與北部的媽祖祖廟景區遙相呼應。景區內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
特,奇山、怪石、碧海、沙灘、森林互為補充,是湄洲島少有的一處綜合性景觀。景區分為三大部分:鵝尾神石園、四季花園、海濱廣場。

天妃故里遺址公園

天妃故里遺址公園位於湄洲島北部,毗鄰媽祖祖廟景區。園內規劃建設故里遺址區、敬祖祭祀區、崖刻景觀
區、吉祥文化區、民俗風情區等。遺址公園內現已建成大牌坊、盼歸亭、平安塔及媽祖文化源流館等景觀設施,源流館更是保存有諸多與媽祖相關的重要文物。該景點溶媽祖文化、自然景觀、園林藝術與一體,遊人徜徉其中,猶如置身於一座龐大的人文藝術殿堂。

媽祖文化影視園

湄洲島文化影視園坐落於風景怡人的港灣之濱——東環路東海岸港樓村,是38集大型神話電視劇《媽祖》的
拍攝基地。景區內占地面積60多畝,建有風順牌坊、漁村古堡、媽祖吉祥鎖、影視放映廳、湄洲古韻、影視展廳、望海台、平安堡、林家大院、神祗、龍宮、海韻閣等多處景點,與園內的風車、古井、山徑、石道、木橋、流水等周邊環境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積澱千年歷史文化的宋代漁家村落”的壯麗畫卷。

民俗風情

媽祖經文

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莆田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關於天后娘娘的經文,有一種叫做“觀音大士說天妃娘娘經”,因元朝佛教甚行而流傳至明代後期出現的經文。又明永樂七至十年(1374—1377)的“三教搜神記”里的經文是“太上老君說天妃經文”。近代南洋馬來西亞流行的一種經文是“三字經”形式的,是清乾隆年間在南洋另行創建的經文。從許從宮廟留下有關媽祖經文內容來看,經文多敘述媽祖生平事跡或神明法力,較少有嚴格的意義。只在祭禮中進行一種誦念的過程,但也有一定的生命力。

簽支詩句

民間俗謂“跨進廟門兩件事,燒香抽籤問心事。”實際中國民間信仰乃“是融洽了佛道以及古老的許多傳說信仰而成”。(李亦園《人類的視野》)抽籤仍是民間信仰的一個古老的成分。莆田許多媽祖廟都有保存籤詩(59支),從簽支詩文可分為五類:(1)出門、行人、書信;(2)風水、擇居、墳地、遷居;(3)婚姻、壽誕、生子、興旺;(4)前途、祿位、求財、富貴、生意、訴訟;(5)探病、禍災、病情、神明等等,均為人們日常生活所碰到。

奇特祭品

媽祖祭品較奇特,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還備用麵粉製作的“水族朝聖”36盤,其中有魚蝦、蟹、蚌等36種。涵江霞徐新宮祭祀媽祖時,要掛天文圖,造船圖,排海螺殼。忠門港里祖祠祀時,要安放帆船模型。這些奇怪的祭品,都與海有關,所以說祭拜媽祖,實際上也是祭海。

龍舟掛聖母旗

端午節,莆田經常舉行龍舟競渡,它不同全國劃龍船以紀念屈原的節日。莆田製作的龍舟上,必須插著掛有“天上聖母”的旗子,船上必須安放媽祖像。這是因為,龍為水中之王,而媽祖為海神。載著媽祖旗號和神像划龍舟,既可驅邪,又可保護龍舟平安,以免發生意外。

裝點燭山

媽祖元宵節晚上,不論是大宮小廟,都要裝點“燭山”。所謂“燭山”,即在天后宮的廟廣場前,用鐵或木頭製成高低不等的排架,在排架一定距離的位置上,裝上竹夾,以便插燭之用。這晚,信徒各獻一對龍鳳花燭,點燃後插上,於是遠看似一座燭山,象徵媽祖在海上顯神光。事後,信徒自己記住點燃的位置,待龍燭燒到剰下一、二寸時,將火熄滅後帶回家中繼續點燃燒完,以示瑞兆臨門,全年平安。

尾晚元宵

莆田元宵節慣例自農曆正月初九起,到十五名“元宵心”。但媽祖元宵節卻延到農曆正二十九。據說元宵時民間多用九龍燈遊戲,元宵過後,龍燈必須火化讓它升天,以保平安;如不火化,便成“孽龍”,危害生靈。但龍乃海中之王,誰能主持這一儀式呢?民間認為媽祖是海神,統領四海龍王,所以媽祖的元宵節定為下正月最後一天,以便讓全縣的龍燈集中起來統一燒掉,以免留下作亂,這就是媽祖元宵在月底習俗的由來。

泛槎掛席

莆地漁船出海,常在桅桿上掛一帆式草蓆,以保順風。據說此俗也是來自媽祖。《天后顯聖錄》有載:天后欲渡江海,適逢舟中不備篷槳,船夫因風濤洶湧,不敢出行。天后說:“沒有關係,可用草蓆代替它”。於是叫人把草蓆掛在桅桿的末端,帆掛起後船駛出海,既快速又平穩,有如海鷗的浮影。後來因用草蓆,笨重不便,就改用布制,上插“天上聖母”三角旗以為代替,這是古代掛席改變而來的民俗。

九重米粿

在農曆九月初九,莆田人多蒸製“九重米粿”,即用米漿和配料蒸製。先蒸第一層,然後再蒸第二層,連續9次,即蒸成“九重米粿”。民間傳說,蒸“九重米粿”,一是因媽祖歿於九月初九。二是因為“九重”之名取自“九月初九”,兩九重複,故名“九重米粿”,“九重米粿”既可敬奉媽祖,又可作為登高野遊食品。

香袋辟邪

莆田民間,父母常為兒女到宮廟祈求香袋,供子女戴掛,以保人身平安,不怕妖邪。這種香袋為布制,2寸見方。正面紅色,中繡太極八卦,四角落空隙處,繡有“湄洲祖廟”四字。四角邊緣尖端,扎雜色絨線;背面為草綠色,正中繡紅花一朵,並在三分之一處,加一塊紅色蓋帷,上繡“天上聖母”4字,袋內能藏符咒升香灰,於正面邊緣處扎一扣眼,以便穿線戴掛。

懸掛菖蒲

端午節時,舊時莆田人習慣在門上懸掛菖蒲,以為辟邪。這一民俗與各地雖有相同之處,但莆人懸掛菖蒲卻與媽祖治病救人的傳說有關聯。據《天后顯聖錄》載:有一年瘟疫盛行,莆田縣官全家病危,役吏告縣官以湄嶼媽祖法力廣大,縣官齋戒親往請教,天后念其素稱仁慈,代為仟悔,取菖蒲九節,令貼病者門首,煎蒲飲之,病者立愈。縣官喜再生之賜,舉家登門拜謝。自此媽祖名聞全國。此後,民間認為菖蒲乃媽祖所賜,可以辟邪消災,相繼仿效懸掛,漸成當地民俗。

聖杯問卜

莆田民間隔迷信,常用一對木製或竹根制的法器,呈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隆起,合成一對俗名“聖杯”,以此問卜。莆田民間傳說,有一位鑄鼎(即燒飯用的鍋)工人來到湄洲鑄鼎,連續三次難成,後來才發現是有個女孩站在旁邊觀看,鑄鼎工人以為不吉祥,要趕她離開女孩說:“走開是可以,但我要那燒紅的鐵砂”。鑄鼎工答應了她的要求。女孩即用手捧起那燒紅的鐵砂回家,卻安然無恙。據說,這位女孩便是小時候的媽祖,而且後來也就是用這對手所冷卻鐵砂所形成的“聖杯”,與天界通話。後人仿效,用木或竹製作法器,成為問卜的民俗。

梳篷形髻

梳篷形髻,也叫做帆船髮髻。因為湄洲島習慣男人出海捕魚,女人在家理事。朝夕祈祝媽祖保佑出海人平安。湄洲島婦女特別是中、老年婦女,頭頂髮型都是船帆狀的。即在頭的中後部,梳成一個別高出10多厘米,成半孤型豎起的類似船帆的髮髻,也叫“媽祖髻”。梳法是先把頭髮分成左、中、右3部分,再把中間部分頭髮梳成髮髻,再梳左右鬢髮。然後統一固定起來梳成船帆一樣的髻。有時還在摞髻上插上一根大的縫衣針或銀針,針上墜著一條紅線,使髮型更好看。據湄洲島漁民介紹,媽祖生前也是梳成這種船帆髮式的,後人為了仿效媽祖,而形成習俗。梳成這種船帆髮髻,除了表明自己是湄洲島居民外,也希望得到媽祖的庇護。

半截紅褲

湄洲島的大數中、老年婦女,常穿一條特殊的外褲,上半截為紅色,下半截為黑色或藍色。據說這是仿效媽祖的服式。《天后顯聖錄》載:路允迪出使高麗,道經東海,……見一神女現桅竿,朱衣端坐。又載元順元年春,糧船七百八十隻,由太平江路太倉劉家港開出海洋,遇風突起……官吏懇禱於神後,禱尚未完……,恍見空中有朱衣擁翠蓋,停立舟前……,不多時,風平浪靜。這些記載說明媽祖著服朱衣,故湄洲島婦女為神聖而仿效。但媽祖是神明可穿全紅,世人為俗人,所以只取一段紅色。以此表示對媽祖的敬奉,也藉此保平安。

誕辰禁捕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前後數日內,湄洲海島漁民有不能下海捕魚或垂釣的習俗。據《天后顯聖錄》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常溺。天后說:“此必是鬼神為殃”,便命操舟鼓漿馳大海中流。那時風日霽靜,望見水族輳集,錦鱗彩甲,跳躍吐水沫,看見一處濤頭,擁著一尊類似王子儀表的神,在天后面前鞠躬高呼。頓時水潮洶湧,舟中人怕得發抖不已。天后說:“不必怕”。即傳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海不揚波,才知道是龍王來朝。以後凡天后誕辰,海中水族都集洲前慶賀。據此,湄洲海島漁民認為這幾天內,龍王來朝拜媽祖,潮水洶湧,故不能捕魚垂釣,以示對媽祖的紀念。另據考察,三月二十三前後數天,湄洲島四周確有不少水族游戈其中產卵。這也許是傳說與天象的有趣巧合。

特點優勢

獨特風情

湄洲島是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東方麥加”。媽祖,原名林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據宋代史料記載,大約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地處福建莆田湄洲嶼,有一位姓林的青年女子,自幼聰慧穎悟,能識天氣,通醫理,善舟楫,平素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的敬重。她羽化升天后,鄉親們為了紀念她,便在島上修廟奉祀。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稱為媽祖祖廟。從此以後,出海的人們紛紛傳說在狂風惡浪中,常見到有位紅衣女子閃現在桅桿上導航,直到化險為夷。傳說媽祖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奇女子,治病消災,救助海難,伏妖降魔,護國庇民,無所不能。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救難濟世的動人事跡和美麗傳說。
媽祖傳說從湄洲灣擴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並得到封建朝廷的確認。從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起到清朝,歷代皇帝先後給媽祖36次褒封,封號由二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直至無以復加。朝廷的累累封賜,最終確立了媽祖作為海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經過千年的分靈傳播,媽祖信仰影響範圍愈益擴大,並隨著飄洋過海的華僑、海員和外交使節等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近2億媽祖信仰者,僅台灣就有1600多萬。世界各地分靈的媽祖廟近4000多座,分布在世界上26個國家和地區,台灣島上最多。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就有媽祖信仰者。媽祖在國際上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並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延續至今而形成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媽祖文化。
媽祖文化內涵豐富,有關媽祖的建築藝術、雕塑、繪畫、書法、詩文、楹聯、文物以及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民俗風情等,都是媽祖文化的重要內容,有著極其豐富的研究價值,涉及宗教史、民俗史、航海史、科技史、建築史、文學史、藝術史、華僑史、中外關係史等眾多學科,已經走出單純的
民間信仰殿堂而形成了一種影響廣泛的民俗文化,媽祖文化涉及到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僑務、貿易、文化等諸多領域,成為中華民族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國家民政部批准,2004年10月31日在湄洲島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親任會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賀電,兩岸四地有204個媽祖文化機構加入協會。這是第一個全國性的媽祖文化社團。協會會址設在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媽祖祖廟。

地理位置

島上氣候溫和,屬典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全島海岸線長30公里,共有13處優質沙灘和5公里多長的海蝕岩,加之島上怪石林立,島外煙波浩淼,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連、海天一色的奇特自然景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湄嶼潮音”、黃金沙灘、鵝尾山、日紋坑、蓮池澳、牛頭尾等,尤其是優美壯觀的黃金沙灘、鬼斧神工的鵝尾山怪石,對海內外遊客有很強的吸引力。
黃金沙灘位於湄洲島的西南端,是島上最長最大最迷人的沙灘,它北擁千疇綠林,南臨萬頃碧波,東連著名的三灣灘,西接3000噸對台客運碼頭,沙灘綿延3000米,縱深300~500米,坡度5%,呈波浪狀緩緩斜入大海,是天然的海濱浴場和理想的避暑度假休閒寶地。
走遍祖國沿海的人均誇讚:“行萬裏海疆,數湄洲第一”,歷游世界各地的人說:“堪與夏威夷相媲美”,故而有“天下第一灘”之美稱。據傳,有人曾在此見到奇幻瑰麗的“海市蜃樓”。鵝尾山位於湄洲島的最南端,屬於典型的
海蝕地貌,形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大量的海蝕岩經過歲月的洗禮,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大自然藝術作品,如龜如蛙,似鷹似獅,情趣盎然,各具韻味。
山上有“海龜朝聖”、“情侶蛙”、“飛戟洞”、“鯉魚十八節”、“海門”、“媽祖書庫”、“龍洞聽潮”等景點。這些景點蘊含美麗動人的媽祖傳說和豐富的地質科普知識。島上還盛產對蝦、龍蝦、海螺、梭子蟹、石斑魚、海蠣、紫菜、龍鬚菜等,是發展海島探幽、海濱度假、海上觀光、海鮮美食的“海上樂園”。

台胞交流

十多年來,湄洲島共接待境外遊客(主要是台胞)120多萬人次,是大陸上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一個地方,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每年前來朝拜的台胞絡繹不絕,湄台交流交往日益密切。
1989年5月6日,台灣省宜蘭縣南天宮媽祖信眾組織24條漁船224人直航湄洲島朝拜,首開建國以來兩岸海上直航的先河。此後,每年都有幾十航次的台灣漁船直航湄洲島,形成了兩岸“官不通民通,明不通暗通”的現實。
1991年3月,台灣嘉義聖恩宮組織信眾乘客輪繞道日本直航湄洲島朝聖,創下兩岸首次通客輪的紀錄。
1997年1月,我們成功組織媽祖金身巡遊台灣活動,歷時102天,環遊全島,朝拜信眾達1000多萬人次,被台灣媒體稱之為“千年走一回”的世紀之行,成為當年台灣十大新聞之首,在海內外引起巨大的轟動效應。
2000年7月16日,台灣台中大甲鎮瀾宮組織2000餘名媽祖信眾赴湄洲島朝拜媽祖,這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台胞赴大陸進行民間信仰交流活動,再次在海內外引起轟動。
2002年5月8日,應金門方面之邀,我們組織媽祖金身巡安金門活動,開創了媽祖金身海上直航巡遊台灣的先例。
2005年3月30日,彰化市南瑤宮“主委”、彰化市長溫國銘率領1079人進香團來湄洲島朝聖,成為自200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台胞赴大陸進行的民間交流活動,在台灣島內進一步掀起了赴湄洲島朝拜媽祖的熱潮。4月份,金門縣各界代表380多人乘坐“東方之星”客輪直航湄洲島朝拜媽祖,迎請祖廟董事會贈送的媽祖石雕像。5月初舉辦的媽祖誕辰1045周年紀念系列活動,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的參與,是近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各界最關注的兩岸共同紀念媽祖誕辰的活動。9月7日,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親臨湄洲島朝聖,開創台灣黨派首腦進島朝聖的新局面。9月9日,台灣蘇澳南天宮又組織大型漁民進香團共22艘船、330名信眾直航湄洲島朝聖。此外,還先後有台“中華鄭和學會”及農漁民交流訪問團、“立法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考察團、台“中華青年交流協會”、企業家等各界人士來島參觀、考察、朝聖。
在兩岸頻繁的民間文化交流中,我們突出媽祖文化的橋樑功能,發揮祖廟董事會民間交流主體作用,不斷拓寬對台交流通道。祖廟董事會先後與大甲鎮瀾宮、台南大天后宮、北港朝天宮等台灣十大宮廟“締結至親”,並與近1000家台灣大小宮廟開展過聯誼交流活動。隨著香港、澳門回歸和“兩門”、“兩馬”客運直航試點的實施及湄洲島3000噸級對台客運碼頭的運作啟用,湄洲島對台民間文化交流和旅遊合作前景廣闊。由於媽祖文化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倍受各級領導重視,李鵬、賈慶林、錢其琛、吳儀、宋平、李鐵映、吳學謙、王兆國等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親臨湄洲島視察,對開發媽祖文化資源,做好對台交流交往工作都作了重要指示。

旅遊指南

景區類型:海邊
最佳季節:6月-9月最佳。夏天來此可充分享受陽光和沙灘,夜晚露宿沙灘帳篷,別有一番情趣。春秋雖無特別風光,但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旅遊盛況空前。因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天來此亦不會太冷,可以參觀媽祖廟、鵝尾神石園等景點。
建議遊玩:3-4小時[11]
門票:莆田湄洲島門票:58元起(省7元);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每日07:00~19:00
交通概況:
湄洲島有3條公交線路:
1路公交線路行駛路線為:湄洲碼頭、媽祖祖廟、市場、蓮花街、黃金沙灘、鵝尾神石園,全程收費為一票制2元。
2路公交線路為:湄洲碼頭、媽祖神廟、市場、寨下、開元、黃金沙灘、鵝尾神石園,全程票價為一票制2元。
新增的3路旅遊專線行車路線圖為:湄洲碼頭、媽祖神廟、美海大酒店、蓮池沙灘、金海岸度假村、國際大酒店、媽祖影視城、鵝尾神石園、黃金沙灘。該路線全程票價為一票制3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