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公書堂

宋慶曆二年(1042),銅陵名士胡舜元在此建書堂1所,禮聘當時尚未顯達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王安石來此講學遊憩。 王安石時年21歲,學識淵博,志向高遠,感佩年屆不惑的友人胡氏及其子侄篤志好學,取“君子資深逢原”之意,為書堂賜名逢原堂。 王荊公在拜相和實行變法前後,又數度來游,多有題詠,寫下了《題靈竇泉》等讚美銅陵的詩詞佳作3首,並為大明寺賜額。

位於銅陵縣新橋鄉大明村晃靈山靈竇泉側、大明寺旁,距市區25公里。宋慶曆二年(1042),銅陵名士胡舜元在此建書堂1所,禮聘當時尚未顯達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王安石來此講學遊憩。王安石時年21歲,學識淵博,志向高遠,感佩年屆不惑的友人胡氏及其子侄篤志好學,取“君子資深逢原”之意,為書堂賜名逢原堂。由於書堂環境清幽,風景絕佳;友人志同道合,抱負不凡;因此,青年時代的王安石在這美好的活動場所抒發理想,施展才華,廣交賢良,感懷酬唱。王荊公在拜相和實行變法前後,又數度來游,多有題詠,寫下了《題靈竇泉》等讚美銅陵的詩詞佳作3首,並為大明寺賜額。後人為了紀念這一名人盛事,將逢原堂改名荊公書堂。建築物已於元代倒塌。遺址今已不存。1981年,市有關部門擬議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準備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