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折翅菌蚊

雌蟲腹部粗大,第四節橫縊也較雄蟲的窄,僅第四節腹板為黃色。 蛹灰褐色,長5~6mm,複眼灰褐色,腹部末端附有化蛹時幼蟲脫下的頭殼及皮。 成蟲活潑,具趨光性,常在窗前、花草上飛行。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草菇折翅菌蚊
拉丁學名:Allactoneuta valvaceae Yang et Wang
科:雙翅目菌蚊科
異名:灰蕈蚊

形態特徵

雄成蟲體長5~5.5mm,雌成蟲體長6~6.5mm。體黑灰色,有灰毛。頭頂黑色有光澤,複眼大,深褐色,幾乎占據了整個頭部;觸角長2mm,共16節,1~6節為黃色,向端節逐漸變深褐色,柄節長為梗節的2倍;口器為黃色,下顎須4節,乳白色,有褐色毛,基節小,其餘3節的長度比為2:3:4。胸部中胸背板黑色閃光,側板有金屬光澤,中胸後部有一些較長的剛毛,小盾片有4根剛毛。前翅發達,煙色,長4mm、寬2mm,翅脈深褐色,翅的頂角和外緣有輪廓不明顯的褐斑;平衡棒為乳白色。足細長,基節的基部黑色,其餘部分為黃色;前足和中足腿節為黃色,後足腿節為黑色,脛節有較長的黑刺,端距前足1根,中、後足2根,乳白色;跗節有爪。雄蟲腹部第四背板沿其基部有一黃色較寬的橫縊,第三四腹節的腹板為黃色,其餘各節被黑色鱗片。雌蟲腹部粗大,第四節橫縊也較雄蟲的窄,僅第四節腹板為黃色。卵梭形,初產時乳白色,2~3小時後變為淡灰色,以後逐漸變為黑褐色,有條紋,長0.5mm、寬0.16mm。幼蟲乳白色,初孵幼蟲1.3~1.5mm,老熟幼蟲長15~16mm,共12節,透過體壁可見內部消化道,頭黑色三角形,胸部第一節背面有一對“八“字形褐色斑點(在4齡以上才出現)。蛹灰褐色,長5~6mm,複眼灰褐色,腹部末端附有化蛹時幼蟲脫下的頭殼及皮。

生活習性

在露天栽培的草菇上發生量最大。成蟲活潑,具趨光性,常在窗前、花草上飛行。自然交尾能力很強,常在空中交尾後落在花上或葉片上,也有邊飛邊交尾的。交尾時間長而頻繁,從早到晚均可見到。喜在富含腐殖質的培養料的縫隙中產卵。成蟲產卵最少8粒,最多224粒,平均89.7粒,每頭雌蟲最多產卵6次,散產或堆產。幼蟲怕光,喜歡潮濕及腐爛的環境,有群居現象,爬行時不斷搖頭,爬過處留有無色透明粘液,乾後可見亮光。爬行很快,老齡幼蟲有時有吃蛹的現象。蛹多在上午羽化。

為害症狀

以幼蟲取食草菇的菌絲體、子實體及培養料,嚴重影響草菇的產量和質量。

發生規律

發生於高溫高濕季節,雌蟲壽命3~10天,雄蟲2~8天。卵產後3~9天孵化,孵化的幼蟲從腹面末端裂開的洞口爬出。幼蟲一般4齡,歷期10~18天。

防治方法

1、栽培。菇房的門窗和通氣孔裝紗門、紗窗,防治成蟲飛入菇房再培養料或原基處產卵繁殖,減少蟲源。人工捕捉。中華新覃蚊有群居習性,因成蟲和幼蟲比較大,所以采菇後清理料面時應注意捕捉幼蟲。成蟲有趨光性,常常飛到菇房窗上或燈光附近停息或交尾,可用蠅拍扑打。
2、藥劑。發生嚴重時,噴灑敵百蟲1 000倍液,對幼蟲的致死率為100%,而對蛹為90%,500倍的敵百蟲液對幼蟲和蛹的致死率均達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