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縣

范陽縣

范陽縣是中國歷史上,古代的一個地名和行政區劃,約在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這一帶。

秦朝在秦王政21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在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境內,治所在故城(今定興縣固城鎮)。

沿革

•秦朝在秦王政21年(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在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境內,治所在故城(今定興縣固城鎮)。

•西漢繼續為范陽縣,新朝更名為順陰,東漢又稱為范陽侯國。

•三國魏黃初5年(224年)置范陽國,黃初7年(226年)又將涿郡改名為范陽郡,治所在今河北薊縣,轄今北京昌平區、房山區及河北涿州市一帶。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復置范陽縣。北魏時期改回范陽郡。

•隋開皇元年(581年)改范陽為遒縣。

•唐朝武德7年(624年),涿縣改為范陽縣。天寶元年(742年)將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陽郡,治所在薊縣,轄境屢變,約在今河北懷安、高碑店以東,撫寧、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區。原來的幽州節度使更名為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後來在這裡發動了安史之亂,此地升格為燕京。寶應元年(762年),李懷仙投降唐朝,這裡又改回幽州。大曆4年(769年),與固安等縣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陽縣為治所。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1913年建立了范陽道,屬直隸省,治所在今保定清苑縣,但第二年范陽道又改名為保定道。

有關氏族

范陽一帶是很多中國家族的發源地。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後,不少各地氏族都稱范陽為祖籍。其主要的有:

•盧姓,范陽盧氏為天下冠族。

•祖姓,范陽祖氏

•鄒姓、簡姓、燕姓的堂號為范陽堂,即來源於此。

•苑姓、邵姓。

歷代有關官吏

•秦代范陽縣令徐公

•唐代范陽節度使安祿山

名門望族

范陽一帶是歷史上很多名門望族的發源地。兩晉時期,北方許多望族南渡後,其中相當一部分仍稱范陽為祖籍之所在。

其中主要有:

1.盧姓,其中北魏時期的名門望族范陽盧氏即出於此。在今河北省涿州市有盧氏宗祠。

2.鄒姓、簡姓、燕姓的堂號為范陽堂,即來源於此。

3.苑姓、邵姓。

4.祖姓,其中祖沖之、祖逖皆出於此。

5.董姓,據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范陽為董姓郡望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