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克爾斯

英克爾斯

英格爾斯(Alex Inkeles,1920— ),漢語譯名為“艾利克斯·英格爾斯”,或“阿歷克斯·英格爾斯”,美國社會學家。畢業於康奈爾大學。194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其後在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任教 。研究社會心理學,比較社會學及社會變遷,其中對現代化的研究最為著名。

代表作品

《社會學是什麼》 ,《人的現代化》,《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等。

個人研究

主張從比較社會學角度研究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現代化過程,強調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提出世界社會學,主張在世界性社會學分析層次上研究世界性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

提出社會學研究的三條途徑:

1.歷史的途徑,即通過對經典的社會學著作的研究,尋找社會學作為一門知識學科最為關心和感興趣的 是什麼,及對社會學最初階段的一類創始人思想分析。

2.經驗主義途徑,即以問題展開,當代社會學家對那些問題感興趣,為什麼他們要把這些社會現象納入研究範圍中去。

3.分析的途徑,即理性的指示是什麼。

英格爾斯的人的現代性理論的基本觀點

英格爾斯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他關於人的現代性的理論:

1.個人現代性對於現代化的重要性。如果國民的的心理和精神處於傳統意識之中,他就構成了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人的現代性並不是現代化的副產品,而是現代化賴以進行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現代社會要有效地發揮作用,它的人民必須具備某種品質、態度、價值觀念、習慣和意向;此外,個人現代性還構成了現代化的目標,現代化追求經濟發展,其根本目的還是在於人的發展和人的解放,個人現代性是社會現代化最有價值的目標。

2.個人現代性的特徵,英格爾斯通過跨國的、跨文化的研究概括出個人現代性12各方面的特徵:樂於接受新事物;準備接受社會的改革與變化;頭腦開放,尊重不同的看法;注重未來與現在,守時惜時;注重效率、效能,對人和社會的能力充滿信心;注重計畫;尊重知識,追求知識;相信理性及理性支配下的社會;重視專門技術;敢於正視傳統,不惟傳統是從;相互了解、尊重和自重;了解生產及過程。

3.通過跨文化的實證研究發現,對個人現代性起較大影響和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工廠工作經驗;大眾傳播媒介;大規模的科層組織;農村合作社;父親的教育、家庭的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