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縣買其提北銅礦

13'45",北緯38° 18'00",北緯38° 13'45",北緯38°

位置及交通

工作區位於若羌縣城南西方向,距若羌縣城直距33千米。行政區劃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管轄。工作區呈矩形,其拐點坐標如下:
1、東經88° 13'45",北緯38° 43'45";
2、東經88° 17'15",北緯38° 43'45";
3、東經88° 17'15",北緯38° 46'00";
4、東經88° 18'00",北緯38° 46'00";
5、東經88° 18'00",北緯38° 43'15";
6、東經88° 13'45",北緯38° 43'15"。
區域總面積約10.21平方千米。
本區位於阿爾金山北部中高山區,附近有簡易便道可通蘇吾其一帶,自蘇吾其有簡易公路與315國道相連,即可抵達若羌縣城。工作區外部交通條件較好。

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

礦區位於阿爾金山北部中山區。地勢總趨勢呈北高南低,為浸蝕中山地貌,海拔約2100~3000m,相對高差900m,切割深度>500m。
礦區屬內陸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3℃以下,極端最高氣溫28℃極端最低氣溫-25℃,年降水量80mm,年蒸發強度1800mm,最大凍土深度1.5m,四季多風,風向多北西向,風力一般3~4級,平均風速3—8m/s,最大風速20m/s。
本區地表徑流發育,區外西側有若羌河由南向北流過,可供本區生產、生活用水。
區內無常駐居民,礦山開發所需的生產、生活物資都需從若羌縣城供應。

礦(化)體特徵

礦區位於阿爾金褶皺帶銅金多金屬成礦帶。
礦區範圍內出露2條含銅礦化脈,出露於礦區北東部及南西部,分布長城系(Ch)地層中。依次編號為I號礦化脈、II號礦化脈,分述如下:
I號礦化脈
出露於礦區北西部,產出於長城系(Ch)地層中,為含銅石英脈,地表繼續可見,長度約312米,寬0.3—1.46米,走向為近東西向,傾向南,傾角42°。帶內岩石類型為石英岩,岩石中裂隙發育,局部見有方解石細脈充填,礦化蝕變類型為孔雀石化,黃銅礦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鉀鐵釩化等。主要見次生氧化物為孔雀石及褐鐵礦,局部可見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有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等。經地表揀塊樣分析結果Cu0.26—1.02×10-2。
II號礦化脈
出露於礦區南西部,產出於長城系(Ch)地層中,為含銅石英脈,地表斷續可見長度約303米,寬0.4—1.3米,走向為近東西向,傾向南,傾角48°。帶內岩石類型為石英岩,岩石中裂隙發育,局部見有方解石細脈充填,礦化蝕變類型為孔雀石化,黃銅礦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鉀鐵礬化等。主要見次生氧化物為孔雀石及褐鐵礦,局部可見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有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等。經地表揀塊樣分析結果Cu0.31—0.86×10-2。
礦化脈兩側圍岩均為變質砂岩,鄰近蝕變帶地段具黃鐵礦化、褐鐵礦化、黃鉀鐵礬化等蝕變現象。

礦石質量

區內礦石自然類型氧化礦石,礦石礦物主要為孔雀石、黃銅礦等,脈石礦物為長石、石英等。據有限的揀塊樣分析結果,銅品位一般在Cu0.26—1.02×10-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