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細菌黑斑病

Pseudomon 病菌主要在種子上或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 (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物,集中深埋或燒毀。

症狀

芥藍染病,葉片初生油漬狀小斑,淡褐色,後漸變為褐色至黑褐色,呈不規則多角狀。莖及花梗受害生紫黑色條斑。莢染病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病斑,影響結實。

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 (McCulloch) Young. Dye &Wilkie稱丁香假單胞菌斑點致病變種,屬細菌界薄壁菌門。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具1~5根極生鞭毛,大小1.3~3.0×0.7~0.9(μm)。此菌發育適溫25~27℃,最高29~30℃,最低0℃,48~49℃經10分鐘致死,適應酸鹼度範圍 pH6.1~8.8,最適pH7。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在種子上或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隨時均可侵染。雨後易發病。

防治方法

(1)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
(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物,集中深埋或燒毀。
(3)建立無病留種地,帶菌種子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拌種,或豐靈50~100g拌甘藍類蔬菜種子150g後播種。
(4)發現少量病株及時拔除,於發病初期噴灑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喹啉酮懸浮劑15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