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根

芙蓉根

蓉根,錦葵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期8-10月。可入藥。藥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癰腫初起,臁瘡,目赤腫痛,肺癰,咳喘,赤白痢疾,婦人白帶,腎盂腎炎。

基本信息

【藥名】芙蓉根
【漢語拼音】fu rong g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biscus mutabilis L.
【歸經】心;肺;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科屬分類】錦葵科
【主治】癰疽腫毒初起;臁瘡;目赤腫痛;肺癰;咳喘;赤白痢疾;婦人白帶;腎盂腎炎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或剝取根皮,均洗淨,切片,曬乾。
【資源分布】原產我國湖南,現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陝西、台灣等地有栽培。
【動植物形態】木芙蓉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綿毛。葉互生;葉柄長5-20cm;托葉披針形,長6-8mm,常早落;葉寬卵形至卵圓形或心形,直徑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毛和點,下面密披星狀細絨毛;主脈7-11條。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約5-8mm,近端具節;小苞片8,線形,長10-16mm,寬約2mm,密被星狀綿毛,基部合生;萼鐘形;長2.5-3cm,裂片5,卵形,漸尖頭;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直徑約8cm,花瓣近圓形,直徑4-5cm,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長2.5-3cm,無毛;花柱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直徑約2.5cm,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果爿5。種子腎形,背面被長柔毛。花期8-10月。
【性味】辛;微苦;涼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