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辛笛的詩歌]

航[辛笛的詩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航是一首辛笛的詩歌,寫於1934年8月。

詩歌全文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處

明淨與古老

風帆吻著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與白蝶

明月照在當頭

青色的蛇

弄著銀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語

風吹過來

水手問起雨和星辰

從日到夜

從夜到日

我們航不出這圓圈

後一個圓

前一個圓

一個永恆

兩無涯涘的圓圈

將生命的茫茫

脫卸與茫茫的煙水

詩歌賞析

名作賞析《航》是辛笛的成名作。寫於1934年8月。那時的辛笛是清華大學外文系三年級學生。在假期里他坐船出海旅行。第一次航海令他激動不已。他久久地站在甲板上:大海是那樣的遼闊,又是那樣的深沉。詩人年輕的心充滿了新鮮的印象,也泛起“不識愁滋味”的一絲惆悵。他邊觀看海上景色,邊輕輕吟喔,即刻揮毫寫下了《航》一詩。詩發表在當時《大公報》的《文藝副刊》上,1935年收入辛笛和其弟辛谷合出的第一本詩集《珠貝集》內。

在一個晚霞滿天的黃昏,一艘帆船升起了帆,向遠方的落日處駛去。這帆船,如同一位行走在人生征程上的行者;這航程,好似那漫無際涯的人生路程。送帆遠行、與帆作伴的是海水,那“明淨而古老”的海水。帆也深知,只有與海水緊密相依,才能沉穩、平安地駛向目的地。這也寓意著:一個人如果耽於幻想,脫離了他所生存的土地、社會現實,他的人生之舟將會擱淺,寸步難行。

一輪玉盤似的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灑在桅上、帆上、船上、人身上,這夜色是多么美好。然而漫漫航程有風平浪靜的時刻,也有風雨飄搖的日子,“風吹過來,水手問起雨和星辰”。這漫漫航程與人生征途是何等相似,從白天到黑夜,從黑夜到白天,人們在圓圈似的旅途上跋涉著,一個圓連著一個圓,沒有盡頭,茫無邊際。面對茫茫人生,詩人不禁感嘆了:將自己茫茫的生命,“脫卸於茫茫的煙水”,與海水融和在一起,獲得永恆的憩息與生存。

全詩藉助比喻、擬人、象徵手法,營造了一個生動透明的意象,在此基礎上將客觀的物象描述與主觀的情感抒發緊密結合起來,語言簡練,節奏緊湊,樸實的詩風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頗具表現力。《航》發表後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愛詩的青年人競相傳閱轉抄,更沒想到的是千里姻緣一詩牽,一對男女青年因為都喜歡這首詩而相愛起來。旅美詩人葉維廉將此詩譯成了英文,加拿大詩人聯盟主席亨利,拜塞爾教授也曾將此詩翻譯成英文,加以發表,於是它又在海外詩歌愛好者中間先後流傳開來。

作者簡介

辛笛(1912— 2004 ),中國現代詩人,作家,“九葉詩人”之一。原名王馨迪,後改為王心笛,筆名心笛、一民、辛笛等。祖籍江蘇淮安,生於天津市。早年在清華大學任文藝編輯,並在北平藝文中學、貝滿女子中學任教。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習英語,回國後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從學生時代起,詩人即開始在天津《文學季刊》、《北京晨報》、上海《新詩》等報刊上發表詩文和譯作。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詩集《珠貝集》在北京出版。抗日戰爭勝利後,詩人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協候補理事兼秘書,並為詩歌音樂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負責人之一。1947年,詩人的新詩集《手掌集》出版。翌年其散文評論集《夜讀書記》出版。1949年7月參加中華全國第一次文代會,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作協上海分會理事。解放後詩人歷任上海工業局秘書科科長、中央輕工業部華東辦事處辦公室副主任、上海食品工業公司副經理,還兼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員、外國文學會會員、上海市政協特約編譯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