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村

興國村隸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擁有住戶800多戶,人口近5000人。 多年來,興國村由於沒有排水溝,一下雨就水漫金山,泥土路變成了大醬缸,收成也受到影響。 2008年6月末的一場大雨,興國村150垧地被淹,全部絕產,損失100多萬元。

興國村隸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擁有住戶800多戶,人口近5000人。
興國村原名“小國屯”,因從前居住著的“鮮族”人(是否為朝鮮族或者是俄羅斯人亦或是日本人現在無從考證)被稱為外國人,而將此地視為“外國”,因而得名小國屯。解放後此地曾經駐紮的解放軍將此地改名為興國,象徵國家興盛之意。
興國村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種植,其中大豆為主要的作物。另外此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林、牧、漁業也有一定的發展。全村有近50戶具名以池塘養魚為主業。
近些年,興國村農民生活水平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村中外出創業人員中已經出現數名億萬富翁,同時帶動了村中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期間產生的百萬富翁更多達數十位。村中自由產業中的磚廠、油廠以及參與煤礦開採的個體者也都有著不錯效益。
1997年,寶清縣內興國村為第一個按照有線電視和電話的村子。2001年村內成立了第一家網咖,目前村中擁有飯店、網咖、洗浴、禮堂、舞廳等多種休閒娛樂場所。2008年村中通了水泥路、2009年通了自來水。另外本村非常重視教育,10年間本村培養出大學生80多名,而且呈現逐年增加的勢頭。
自2007年寶清縣委統戰部與萬金山鄉興國村結成新農村建設幫扶對子以來,他們經常深入興國村調查了解情況,幫助協調解決新農村建設當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並積極出謀劃策,引導村委會運用統戰的方法交朋友、引資金,巧借外力建設新農村。
多年來,興國村由於沒有排水溝,一下雨就水漫金山,泥土路變成了大醬缸,收成也受到影響。2008年6月末的一場大雨,興國村150垧地被淹,全部絕產,損失100多萬元。對此,縣委統戰部部長韓榮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立即組織統戰幹部認真研究分析了興國村實際情況,挖掘本村有實力的企業家,幫助村子尋求外援。其中一位企業家一次性捐助10萬元人民幣匯至興國村。在此基礎上,興國村村委會又籌集了一些資金,修築了一條貫通全村南北、長1600米的白色路面。
據村民說,興國村有油坊、磚廠,沒修路之前運磚、運豆餅都用小型農用車,大車遇上下雨天車就走不了,經濟損失不計其數。現在好了,大方頭都能進來,下雨天也不耽誤事。
一位擁有31畝魚塘的村民說,2006年,出魚期正趕上下雨,路況又不好,滿滿一拖拉機魚全部翻到溝里,損失4000多元。“到了出魚期就得連續往外運,差一天價錢就差不少。現在路修好了,我們用裝魚車運魚,一車能運4000多斤,有多少魚都能及時運出去,比修路前一年能增收三成。”
據了解,2007年6月,在縣委統戰部的聯絡下,一位台商為興國村投放了20萬元納米磁能液葉面肥,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2008年,興國村修路缺少邊溝涵管,縣委統戰部積極協調民營企業家,為其捐獻了涵管,使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