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風

臍風, 以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角弓反張,面呈苦笑狀為特徵的兒科疾病。

概要

臍風
tetanus neonatorium
以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角弓反張,面呈苦笑狀
為特徵的兒科疾病。多於出生後4~7天內發病,系因新
生兒斷臍不潔,受感染所致,是新生兒期危重疾病之一,
死亡率高。本病即西醫的“新生兒破傷風”。治療以宣
通經絡、驅風止痙為主。
 

特點

 臍風又名臍帶風、鎖口風、四六風、七日風、撮口、
初生口噤等。晉代《針灸甲乙經》中已有臍風的記載。唐
代《千金要方》、宋代《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
等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預後和防治等方面,都有
論述。宋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指出小兒臍風與成人
破傷風是同一種疾病。為預防臍風,古代不少醫家採取
了較科學的措施,如明代《幼科發揮》、《女科撮要》
中記載的“火燎斷臍法”等。
引起臍風的原因,為斷臍處理不當,使用器具不潔,
為風冷穢毒之邪所侵;或為臍部護理不周,斷臍後臍部
包紮不善,為水濕邪毒所污染。病邪由臍帶創口而入於
血脈,流注五臟。毒入心脾,則口噤舌強;毒入肝腎,則
筋脈拘急,角弓反張,四肢抽搐。
臍風病勢兇險,極易死亡,必須及早施治。發病前
一兩天,精神煩躁,吮乳口松,多啼口噤,頸項牽強,是為
臍風先兆。治以祛風散邪、宣通經絡,常用玉真散、撮
風散加減。進入發作期,則見抽搐頻作,口撮唇緊,不
能吮乳,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啼聲難出。由於口眼顏面
牽引,故面呈苦笑狀,但神志一般尚清醒。部分患兒可見
高熱,痰喘,大便秘結。治以清熱解毒、熄風定痙,常用
黃連解毒湯、撮風散、調胃承氣湯加減。嚴重病兒,多
因頻繁抽搐,高熱持續,呼吸喘促,□出不止而死亡。此
外,治療臍風還應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對於感染、
窒息、衰竭等危重症更應中西醫結合進行搶救。
臍風的預防非常重要,普及無菌接生、加強城鄉婦
幼衛生工作仍是不可忽視的。患兒發病後,應予隔離,病
室光線宜稍暗,並保持安靜,護理時儘量少觸動患兒,但
須注意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口噤、吞咽困難者
可用胃管鼻飼母乳或牛奶
朱大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