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昭燦

肖昭燦

"肖昭燦的青春和心血

個人介紹

肖昭燦,宣漢縣人武部政委(1999——2004)。國家烈士相關事件

最近一段時間,宣漢縣人武部的區域網路上,肖昭燦的圖片和懷念他的文字一次次被人點擊。而當初他提出人武部信息化建設時,一些同志很不理解。在幹部大會上,肖昭燦語重心長地說:“信息化是一種革命,是讓兩隻腳走路的人換上四個輪子前進。今天怕折騰,只會被越拉越遠。這是對將來的不負責任。”
在他的堅持下,縣人武部很快建起高標準的區域網路,率先在省軍區系統實現網上學習、網上辦公、網上訓練和管理。此後,肖昭燦又專門與有關部門聯繫,在縣廣電局和電信局新建民兵信息分隊,提高了遂行信息化作戰任務的能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幾年來,宣漢縣人武部成績令人矚目:基層人武部達標建設,宣漢縣第一批通過;每年的民兵軍事訓練,肖昭燦組織指揮的實兵演習,次次得到上級的高度評價;今年,他親自訓練的民兵奪得達州軍分區民兵三項選拔賽團體冠軍,2名隊員進入全省選拔賽前5名。優秀人武部主官、優秀黨務工作者的獎狀和兩枚閃亮的三等功獎章也銘刻下肖昭燦的功勞。

肖昭燦的青春和心血,獻給了軍隊,也獻給了大巴山人民。
1999年5月,肖昭燦調任宣漢縣人武部政委。第一次下鄉,走在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上,看著貧窮百姓為生計奔走,肖昭燦揪心般地疼。
那些日子,肖昭燦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文章扎紮實實地重學了一遍,找到答案:利用民兵部隊搞示範。於是,肖昭燦召開全縣民兵預備役人員動員大會,在全縣展開一場縣有民兵建設示範基地、鄉鎮有民兵建設示範項目、村有民兵建設示範點的民兵“三個一”先導工程建設大戰。
為了“三個一”工程,肖昭燦四處問計、八方求策。到省里、市里開會,他就帶上一把大巴山的泥土,到農科所請專家為農民增收把脈、出點子。很快,宣漢縣建起3個大型民兵示範基地、73個示範項目、378個示範點,共種植枇杷20餘萬株、桃樹40餘萬株、葡萄14餘萬株、梨樹10餘萬株,餵養生豬5000餘頭、魚苗14萬餘尾、雞鴨8萬餘只,第一年就為農民增收上千萬元。
2000年,縣委分派肖昭燦對口聯繫幫扶五寶鄉。時任五寶鄉黨委書記的趙富耀告訴記者,第一次到五寶鄉,肖昭燦就把鄉里的領導幹部召集起來座談,詳細了解五寶鄉的具體情況。他還召開“諸葛會”,徵詢民眾意見。在此基礎上,肖昭燦同鄉黨委“一班人”找到五寶鄉脫貧致富的出路———一手抓農業產業調查,一手抓交通運輸。今天,五寶人已開始嘗到甜頭:田裡優質稻種飄香,山上名貴水果滿枝,公路連通山里山外,“喇叭一響,山裡的寶貝就 變成了錢”。
2003年10月,宣漢縣企業改制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工礦貿易公司的改制最為棘手:這家公司原本對口服務一家軍工廠,如今軍工廠搬走了,450多人的公司只剩下一幢價值10多萬元的舊樓。改制需要的資金缺口如何解決?在縣委常委會上,肖昭燦挺身而出,接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從此,肖昭燦三天兩頭往公司跑,找幹部職工談心,組織制定轉制方案,主動到縣有關部門協調,最終為公司爭取到近80萬元的職工安置經費。領到錢後,公司原黨支部書記陳明義哽咽著說:“托解放軍的福,我們的後半生有著落了。”9月3日至6日,川東北地區下了一場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最大的暴雨。3天時間,宣漢縣降雨419毫米,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危急時刻,肖昭燦請纓擔任全縣民兵抗洪搶險指揮部指揮長。
9月5日,柳池鄉喬家溝水庫嚴重告急,水庫內外側出現雙向滑坡,溢洪道被堵,大堤隨時可能崩潰,下游3000多名民眾命懸一線。已連續在洪水中奮戰22小時的肖昭燦,立即帶著10多名有潛水經驗的民兵冒著大雨趕去泄洪排險。
水庫積水嚴重超過警戒線,四周洪水仍奔涌而來,肖昭燦和隊員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手拿鐵錘、鋼釺潛入3米多深的水下,將泄洪孔一個個撬開。洪水飛泄而下,大壩保住了,而他們卻憋得臉色發紫,癱在地上。
水庫的險情剛剛排除,特大山體滑坡的險情又發生了。9月6日凌晨,天台鄉義和村發生長2.5公里、寬1.5公里、厚15米的特大山體滑坡,巨大的山體攔腰截斷了前河河道,形成落差達25米的“懸河”。下游6個鄉、鎮數十萬民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縣委、縣政府緊急組織營救,肖昭燦又緊急奔赴現場,組織幹部和民兵扎木筏籌備運渡工具。經過營救人員10多個小時連續奮戰,受困的3萬多名民眾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災民安全轉移了,但由於道路中斷,救援物資送不到災民點,飢餓開始威脅災民的生命。肖昭燦心急如焚,他迅速帶著85名民兵背著鹽巴、乾糧、速食麵等物資上了路。
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山路又陡又滑,一路上,肖昭燦總是拄著木棍走在前面探路,好幾次險些被滾落的石頭砸中,後面的人嚇得驚呼,他卻笑著說:“沒事,我命大,老天爺會關照我的!”
第二天清晨,他們終於翻越了海拔1200餘米的馬夾大山,把救命糧送到了災民手中。
還未擦洗身上的泥土,村民又向肖昭燦報告險情:滑坡後的山崖上又出現了一道1公里多長的大裂縫!他不禁心頭一緊,就要上山查看。災民一把拉住他說:“山上全是泡得稀軟的泥土,哪上得去。”他推開民眾的手,認真地說:“我得去查個清楚,我要對大家的安全負責啊!”
肖昭燦艱難地爬上了幾百米的山崖,仔細檢查裂縫。他根據裂縫走向畫出一條警戒線,指定民兵輪流值班,防止人員靠近危險區。見一切都安排妥當,肖昭燦才離開了災民。
9月14日,這是宣漢縣最危急的日子,也是肖昭燦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懸河”已經9天,如果再不實行爆破泄洪,後果不堪構想。經過專家反覆論證,上級有關部門決定:實施爆破泄洪。
肖昭燦帶領車隊開赴爆破現場。按照分工,達州軍分區司令員崔愛鎖與肖昭燦擔任爆破泄洪的警戒與通信保障任務。肖昭燦穿一雙粘滿黃泥的軍用膠鞋,一身迷彩服,褲腿挽得老高,拿著高音喇叭催促人群撤離爆破現場。10點30分,滑波堵塞河道形成的河堤上成功實施了當量為30公斤的爆破,積蓄了9天的洪水開始下泄。隨後,指揮部決定再次實施60公斤當量的爆破,擴大泄洪口。
10點35分,達州軍分區司令員崔愛鎖和肖昭燦、職工李元偉及軍分區戰士鄭健乘衝鋒舟到上游觀察沿岸民眾撤離、警戒保障和水位變化情況。衝鋒舟行至離岸10米距爆破口300米處,飄浮物纏住了發動機,衝鋒舟熄火失去動力,在距激流口2至3米的波浪中猛烈顛簸,4人全部落水。在岸邊作業的民兵和部隊官兵迅速展開營救。崔愛鎖和鄭健抓住了工兵團戰士扔下的繩子,涉水上岸,肖昭燦和李元偉卻被狂暴、冰冷的洪水激流捲走……
肖昭燦失蹤後,前河兩岸60餘公里的河道上,除各鄉鎮組織的400多人的專業打撈隊外,每天都有上千民眾自發來到河邊搜尋。人們一邊沿河搜尋,一邊含淚呼喊:“肖政委,你在哪裡?你回來吧!”一些民眾還在縣電視台點播了《為了誰》這支歌,許多人聽著聽著,淚就下來了。
9月18日下午,在離泄洪口5公里的一處回水灣中,搜救人員終於找到了肖昭燦的遺體,迷彩服上仍戴著上校軍銜。
(二)
宣漢縣是革命老區,是國家級貧困縣。1999年5月,肖昭燦調任宣漢縣人武部部長。第一次下鄉,肖昭燦的心被揪得生疼。山里民眾終年勞作在大山的褶皺里,日子卻過得很清苦。他立下誓言:一定要為老區人民踏出一條致富路來。
白天,他四處問計,八方求策;晚上,他挑燈夜讀,苦思冥想——一個組織民兵搞示範,帶動全縣人民脫貧致富的構想終於形成。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這項以“縣有民兵建設示範基地,鄉鎮有民兵建設示範項目,村有民兵建設示範點”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工程很快啟動。
為了選準項目,肖昭燦到省城和市里開會,都要帶上一捧大巴山的泥土,到農科所請教專家這種土最適合種啥。他還請專家來到宣漢共商發展路子。很快,宣漢縣建起3個大型民兵示範基地,73個示範項目,678個示範點,種植枇杷20餘萬株、桃樹40餘萬株、梨樹10餘萬株、葡萄14餘萬株……一年就為農民增加收入上千萬元。肖昭燦趟出的這條路子很快在軍分區、省軍區推廣,東鄉鎮黃金槽村的民兵“三個一”先導工程還被中央電視台向全國推廣。
肖昭燦對人民民眾有著深厚感情。東鄉鎮大梁村6社女孩符美鈺剛上國中就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為讓孩子能上學,從2000年起,肖昭燦就替小美鈺交學費。9月11日,肖昭燦在抗洪一線忙得連回家都顧不上,仍沒忘記幫小美鈺交上522元書學費。肖昭燦犧牲後,符美鈺哭成了淚人。她從山裡采來一大把野花,獻到肖昭燦的靈前,說:“肖伯伯,你說了抗洪回來檢查我的作業,我一直在等你呀……”
72歲的特困老人符昌渠,得知肖昭燦犧牲的訊息,泣不成聲。去年,肖昭燦在街上看到她吃力地推著板車爬坡,跑上去幫她。從此,肖昭燦和老人結下不解之緣,經常順道去看她,還給她送去錢和糧油。
去年11月,肖昭燦得知黃石鄉金竹村村趙學成腳上長爛瘡無錢醫治,便專程去看望。肖昭燦蹲下身,小心地一層層解開纏在趙學成患處的爛布條。膿瘡發出陣陣惡臭,而肖昭燦仍專心地為趙學成換藥和他聊天,臨走還把200元錢塞到趙學成手裡,讓他趕緊去醫治。 肖昭燦妻子下崗後至今沒有工作。7個兄弟姐妹都在農村,也沒有一個得到過他的照顧。肖昭燦的一個姐姐在一家水泥廠當搬運工,身體吃不消,請他幫忙找份輕鬆點的工作。肖昭燦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擦鞋箱,然後買來擦鞋工具,讓姐姐上街擦皮鞋。姐姐不幹了:“我不怕丟臉,我可怕丟你的臉!”肖昭燦說,“有什麼丟臉的?靠勞動吃飯光榮!”見姐姐擦皮鞋確實難為情,肖昭燦就讓妻子幫姐姐背擦鞋箱,並幫助吆喝攬生意。
2002年,宣漢縣一批國營煤礦招標改制,肖昭燦開煤礦的四姐夫3次上門,想請內弟幫忙買個煤礦。肖昭燦一口回絕,讓他自己去投標。姐夫覺得肖昭燦不近人情,氣沖沖地走了。
從9月3日參加抗洪,到9月14日英勇犧牲,肖昭燦一次也沒有回過家。其中,有兩次是該回去的:9月12日,他到軍分區匯報完爆破泄洪方案,從家門口經過,駕駛員下意識地一腳踩住了剎車。他望了望自家熟悉的陽台,卻又咬一下嘴唇,低聲說道:“算了,太忙,走吧!”車飛馳而去。
9月13日,是兒子5歲的生日。每年這一天都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他總會在這一天,讓兒子感受濃濃的父愛。可是這一天,肖昭燦在抗洪一線從早忙到晚,把這事給忘了。妻子胡闞芳回憶說,“那天中午,兒子遲遲不吹生日蠟燭,一遍遍地問我,爸爸怎么還不回來?我說,爸爸正忙,過兩天就回來了。誰想到……”
9月5日夜裡,洪水淹進達州市時,妻子帶著兒子從重慶回來,火車站台已被淹成一座孤島。天上大雨如潑,渾身濕透的母子又冷又怕。在電話里,兒子哇哇大哭,大聲喊:“爸爸,快來救我……”而此時,肖昭燦正在天台鄉安置災民,他只愧疚地對妻子說了句,“我太忙,你們自己想想辦法”,就掛斷電話,又去忙工作了。
肖昭燦走了,但他把真摯的愛,留在了這片他灑下過汗水、播種著希望的土地上,留在了他時時牽掛在心的父老鄉親們的心裡。他在波濤中獲得了永生!

社會評價

丹心昭日月 熱血寫忠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