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託事件

肅託事件

湖西“肅托”事件,發生在1939年山東南四湖以西的蘇魯豫邊區(亦稱湖西邊區)。這年8月,蘇魯豫區黨委下屬的湖邊地委幹校青訓班畢業分配的時候,在學員中出現了一些思想問題,湖邊地委組織部長王須仁誣指幹校有“托派”活動,便開始進行所謂“肅托”。

肅託事件:

是一起在全國、全黨有重大影響的冤假錯案。

事件從湖邊地委幹校開始,逐漸擴大到整個湖西地區。時任湖邊地委組織部長的王須仁是製造這一事件的主凶。他抓住蘇魯豫區黨委書記白子明(白學光)的弱點,利用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政委王鳳鳴的野心,借“肅托”之名,慘殺大批黨的幹部。王鳳鳴利用軍權,凌駕於地方黨組織之上,與王須仁相互勾結,亂捕濫殺,成為王須仁的靠山。白子明喪失黨的原則立場,積極主持“肅托”,親自進行刑訊逼供,對“肅託事件”負有主要領導責任。他們既不報告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又不接受山東分局和115師的制止,大肆捕人,擴大事態,並假冒中共中央名義,擅自將區黨委統戰部長王文彬、宣傳部長馬霄鵬、軍事部長張如、社會部長趙萬慶等各級黨政軍幹部約300人殺害;將區以上幹部五六百人逮捕、刑訊,造成了亂捕濫殺的嚴重恐怖局面。

1939年秋,

正當湖西地區民眾抗日救亡運動日趨高漲、抗日鬥爭形勢不斷發展之際,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肅託事件 ”。混入黨內的暗害分子、湖邊地委組織部長王須仁,與蘇魯豫支隊政治部主任兼四大隊政委王鳳鳴(又名王鴻鳴,後叛變投敵)和蘇魯豫區黨委書記白子明勾結一起,控制了蘇魯豫邊區,在湖西進行所謂“肅托鬥爭”。他們既不報告山東分局,又不接受山東分局和一一五師的制止,大肆抓捕革命幹部,羅織罪名,非法刑訊,一夜間將地委軍事部長尹夷僧、宣傳部長袁汝哲等近30名幹部作為“托匪”殺害。“肅托”期間,邊區所轄地、縣的區級以上幹部大部分被抽調參加集訓,鄒西參加集訓的有盛稼夫、張文桐、李子正、劉明等,滕西的有生碧泉、馬仲川、馬玉等。致使蘇魯豫區黨委大部分成員和全區區級以上黨政軍幹部五六百人先後被捕,並假冒中央名義,擅自將區黨委成員王文彬、張如、馬霄鵬、趙萬慶在內的各級黨、政、軍幹部約300人殺害,使黨組織遭受重大損失。1939年11月,山東分局書記郭洪濤、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山東縱隊指揮長張經武聞訊趕到湖西,制止了這一惡性事件的發展,釋放了被捕的同志,扭轉了湖西的險惡局面。1941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關於湖西邊區鋤奸錯誤的決定》。1983年12月,中央組織部轉發了山東省委的報告,明確結論湖西“肅託事件”是一起重大的歷史冤案,予以徹底平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