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西門,H.de

聖西門,H.de

聖西門出身於貴族家庭,受過啟蒙學派的教育。1779年,以志願軍身份參加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聖西門擁護革命,宣傳平等和自由,並聲明放棄貴族頭銜。法國革命後日益顯露的社會矛盾,推動著聖西門深入思考和探索社會問題。19世紀初期他成為陳述人們對革命失望和不滿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代表作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1803)、《寓言》(1819)、《論實業制度》(1821)、《實業家問答》(1823~1824)和《新基督教》(1825)。

聖西門,H.de

正文

聖西門,H.de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生平和著作 聖西門出身於貴族家庭,受過啟蒙學派的教育。1779年,以志願軍身份參加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聖西門擁護革命,宣傳平等和自由,並聲明放棄貴族頭銜。法國革命後日益顯露的社會矛盾,推動著聖西門深入思考和探索社會問題。19世紀初期他成為陳述人們對革命失望和不滿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代表作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1803)、《寓言》(1819)、《論實業制度》(1821)、《實業家問答》(1823~1824)和《新基督教》(1825)。
社會歷史觀 聖西門的社會歷史觀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他經常把人類歷史的發展看作是先驗的人類理性的發展。但有時他正確地認為,社會的變革是由經濟的發展引起的,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歷史的發展。經濟狀況是政治制度的基礎這一認識,在他那裡已經以萌芽狀態表現出來。聖西門認為:人類社會歷史是有規律地發展的,每一新的制度代替舊的制度都是一個進步,直到現在,人們都盲目地傳說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其實它還在將來。聖西門把人類歷史分為五個時期:“人類開化初期”、“古希臘、羅馬的奴隸社會”、“中世紀神學和封建制度”、“新封建制度”和“實業制度”。
聖西門看出,法國革命是一場階級鬥爭,不僅是貴族和市民等級之間的鬥爭,而且是貴族、市民等級和無財產者之間的鬥爭。他指出,這場革命只產生了新的奴役形式,即“新封建制度”。聖西門預言,這種制度必將為實業制度所代替。
實業制度 這是聖西門的理想社會制度。這種制度的唯一目的是盡善盡美地運用科學、藝術和手工業所取得的知識來滿足人們的需要,特別是滿足人數最多的最窮苦的階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實業制度下,人人都要勞動,都要成為某一工場的勞動者。從事腦力勞動的也是勞動者。社會經濟按照計畫發展,不再存在生產無政府狀態。分配原則是個人收入同才能和貢獻成比例。在新制度下,人們應該吃得最好,穿得最漂亮,住得最舒適,到處都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和高級享用品,能隨意旅遊,等等。實業制度“把選舉適當人選充當人類的偉大領袖的權力交給全體人民”,人民“把尊重作為付給統治者的工資”。新社會的精神權力交給學者,世俗權力交給實業家。政治學將成為關於生產的科學,政治將為經濟所包容,對人的政治統治將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
聖西門的實業制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烏托邦。他提出了許多積極構想,但又主張保存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剝削收入。他反對暴力革命,鼓吹和平變革,幻想國王和資產者幫助無產階級建立理想的社會制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