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太子時代

聖德太子時代

聖德太子的形象太光輝了,照亮了整個大和到飛鳥時代,很難在同一時代里找出第二個和他比肩的人物。他不但造就了日本的國家形象.更為日本同中國的文化流通作出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所以不但日本人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完人,即使是中國的史學家們也給予了他非常崇高的評價,畢竟溝通中日文化交流的遣唐使就是從他的時代開始派遣的,而且這一來一往就是幾百年。

聖德太子時代
聖德太子的形象太光輝了,照亮了整個大和到飛鳥時代,很難在同一時代里找出第二個和他比肩的人物。他不但造就了日本的國家形象.更為日本同中國的文化流通作出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所以不但日本人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完人,即使是中國的史學家們也給予了他非常崇高的評價,畢竟溝通中日文化交流的遣唐使就是從他的時代開始派遣的,而且這一來一往就是幾百年。
聖德太子所處的大和到飛鳥時代日本還相當愚昧落後,這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字,過去的許多歷史只能口耳相傳無

聖德太子時代聖德太子時代
法留下文字記錄。安彥良和的名作《大國主》和《神武》就是講聖德太子的祖先日本武尊征服周邊部落,統一大和盆地,建立大和國家的故事。在這個時代之前,日本遭受過一次從朝鮮半島渡來的韓人移民部落以強大的騎兵加以征服的”騎馬民族征服時代”,定居下來的韓人建立了許多據點,和當地日本原住民融合,以他們帶來的大陸文化為日本這個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從此,具有韓人血統的部落貴族們成為了日本的統治者,聖德太子的體內也流淌著祖先傳下的韓人血液。
韓人貴族們始終保持著同朝鮮半島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時是以貿易的方式,有時則是以戰爭的方式。這種時打時和的關係也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了日本對大陸文化的依賴性,來自朝鮮的鐵劍和來自中國的銅鏡作為部族首領的標誌每年從大陸進口,並最終與貴族們戴的項鍊構成了日本皇室的所謂三種神器草剃劍、八尺鏡和八尺瓊勾玉。三樣物品的結合,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了日本同中國、朝鮮二千年來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關係正像我們常說的那樣是“一衣帶水”。
到了聖德太子之前幾代的時候,又有一批韓人從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爭霸的朝鮮半島成族的遷徙到了日本,和他們前後腳踏上日本土地的還有許多為逃避漢末至南北朝的戰亂渡海而來的中國家族(這些人後來被稱為“歸化人”)。新的韓人與中國人的移民風潮帶來了日本文化的再一次改革。原本就與大陸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大和朝貴族很容易的就接受了新來的韓人們成為朝廷里的新勢力,而中國人以他們強大的技術優勢也迅速控制了這個國家煮鹽、建築、挖掘和冶煉行業,操縱著大和國的經濟命脈。為了維持在大和國的地位和加強與百濟王國的聯繫,大和國向朝鮮半島派兵,參與到三韓的戰爭中,並以百濟盟友的身份在任那地方建立了殖民地。(任那問題非常像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的諾曼第問題,從法國渡海到不列顛的諾曼第公爵及後來的英國王室與法國王室的矛盾關係,與此時大和朝與三韓間的關係也有著相當驚人的相似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相關書籍研究研究。)
聖德太子降生時,大和國已形成了兩股完全相對的勢力,一方是保守的舊大和貴族物部家族,另一方則是新來日本不久的韓人貴族蘇我家族。支持物部的是日本舊部落貴族,支持蘇我的則是新興的“歸化人”族群及遠來日本海峽彼岸的百濟王國。
為了增加向心力和物部崇信的日本傳統神道相對抗,用新的宗教來吸引平民支持,蘇我從百濟引進了佛教來和神道對抗,兩大家族圍繞崇佛和排佛的觀點展開了明爭暗鬥,直到後來發展成你死我活的戰爭。在此種環境裡長大,身上又同時具有著蘇我和物部兩大家族血統的聖德太子,決心改變日本的落後現象.
聖德太子(574年2月7日—621年3月20日,即敏達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宮廏戶豐聰耳皇子(廏戶皇子うまやど の おうじ、うまやど の みこ),別名為豐聰耳(とよさとみみ、とよとみみ)、上宮王(かみつみやおう)。 是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女帝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他的父親是用明天皇,母親是欽明天皇的女兒、穴穗部間人公主。

聖德太子本名廄戶皇子,因為相傳他在馬房之前出生。別名為豐聰耳、上宮王。

大和時代豪族政爭,用明二年蘇我馬子滅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殺,蘇我氏外孫女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由廏戶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輔政。聖德太子輔政後即大力進行改革,即大化改新,並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後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布律法十七條、採用曆法、編修國史、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

聖德太子的確實逝世日期傳疑。最普遍的說法是推古天皇30年(唐高祖武德四年)農曆二月廿二日,即公元621年3月20日。但亦有說法指應該為622年4月8日,或621年2月5日。

實績

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立外甥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翌年(593年)輔佐天皇攝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麗的僧彗慈(又名慧慈)拜師。

其後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推行一系列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階》,604年制定《十七條憲法》,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藉以抑制豪強。

607年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學生來中國,建邦交,吸收先進文物制度。致力于振興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著述《三經義疏》,被尊為日本佛教始祖。採用曆法,編纂《國記》、《天皇記》等史書,業績頗多。

由於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師的恩慧,他建立了法隆寺。

聖德太子是舊款日元一萬元上的人像。

著作

推古二十八年(620年),聖德太子與蘇我馬子商議編輯日本史書《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記》等,然皆亡佚,故無從得知其內容。

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於推古十五年(607年)為《妙法蓮華經》、《勝鬘經》、《維摩經》三經作注,書名《三經義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