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集郵協會

聊城大學集郵協會

聊城大學集郵協會,英文譯名:Liaocheng University Philatelic Association.\n本會是以聊城大學在校學生為主的興趣愛好類團體,依照規定向校團委登記,接受校社團聯合會的指導,接受市郵協技術指導。本會宗旨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開展集郵研究和交流活動,普及集郵知識,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積極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教育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貢獻。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協會成立

1981年下半年,聊城師範學院(後改為聊城大學)校辦的高華老師,79級政治系的石建波,80級物理系的王謙忠、
協會成立協會成立
趙峰、龐柏樺、張國良等同學,以及住在師院附近的青年集郵愛好者馬凌路等常在外地函購新票及蓋銷票,碰巧也在郵電局營業室買點新編號票、JT票,還常在一起談郵事,交換信銷票,有時也議成立集郵組織之事,這樣持續一年多。1982年5月4日在師院工會團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聊城師範學院集郵愛好者協會(圖29),會長石建波、副會長王謙忠,他們當時都是學生,這是“文革”後聊城地區(後改為聊城市)最早成立的集郵組織,同時還舉辦了郵展。當時的展覽條件很差,用的展框是借的各班獎狀框,展品是同學對在一起的。這次郵展吸引了院內很多師生及社會上的集郵愛好者,他們還以集郵愛好者協會的名譽不定時的在星期天或課餘時間搞集郵知識講座,開集郵討論會。為該地區的集郵復甦起到了一定的宣傳鼓勵作用。(摘選於<<山東集郵復甦>>張明聚

協會標識

協會標識協會標識

視覺標識左側的會徽表達了組織成員緊密團結之意,此標識以集郵的首字母“J“Y”和郵票外形為設計元素,採用拼貼表現手法,寓意收集之意。整體採用艷麗顏色給人以陽光、活力的感受,用以體現大學生集郵生活的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生活面貌。

視覺標識右下角的“嚴謹致學•科學探索”是本組織成員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體現。嚴謹、致學、科學、探索。 “嚴謹”是指集郵者那種普遍的仔細、穩重、追求完美的精神;“致學”則詮釋了“方寸知天地,集郵博古今”這句話,郵識涵蓋面積之廣、涉及領域之多。“科學探索”更是很好的回應了“嚴謹致學”,彼此結合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博學廣識。

換屆選舉

換屆選舉換屆選舉

每年3月份進行換屆準備工作。常委會進行年度資料的整理、在會長處的帶領下進行《章程》、考核細則、部門職責、各部門工作等的整理,做好換屆的準備工作。
每年4月份進行新一屆常委、會長的選拔工作。
每年5-10月份為試用期。原則上由常委會全體成員帶領新一屆常委會進行相關事務的學習與交接,新一屆常委會成員不具備完全決策權。試用期間一切正常的、換屆大會後相關任命或職務正式生效。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聊城大學集郵協會設會長處、顧問委員會、指導老師、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會、理事會。

會長處主要由協會會長,副會長和名譽會長組成.統籌協會日常事務,負責協會的內部建設和項目規劃,並負有領導,監督,協調作用.擁有協會的外事權.人事權.和財務權.會長處設會長一名、副會長一至三名,名譽會長若干名。

顧問委員會主要為協會的學術探討、組織宣傳和長久發展提供巨觀性指導和理論支持。由協會會長處邀請校內外專業集郵帶頭人或組織宣傳策劃人擔任。
指導老師由在校富有集郵經驗的老師或領導擔任,負責對協會的活動進行指導,由協會頒發聘書。

學術委員會是協會核心學術團體,協助協會各項活動並提供相關學術活動指導,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

常務理事會是協會的常設性組織決策結構.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行政上接受會長處的領導.會長是理事會的最高負責人,負責常務理事會的日常工作.常務理事會成員由各部門部長組成.主要負責協會重大項目和方針政策的商討決策.具體包括:活動項目的計畫安排;制訂協會一段時期的工作重心和任務;擁有對協會章程,制度的修改權和解釋權;提出協會經費預算草案,管理審核財務收支;決定協會的重大獎罰事宜;負責會議記錄,檔案整理,編寫通訊稿;召開選舉大會及會員會議。

理事會由協會會長、副會長、各部正副部長、幹事組成,理事會對協會和會員負責,理事會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理事會由若干名組成,轄秘書處、宣傳部、組織部、學術部、編輯部、財務部、郵務部。

歷史回顧

品牌項目

1982年5月4日在師院工會、團委支持下成立,會長石建波、副會長王謙忠,並舉辦郵展。
1983年,舉辦第二屆郵展。
1984年5月2日至4日舉辦第三屆郵展,並刻制紀念戳。
1985年5月4日至7日舉辦第四屆郵展,刻制紀念戳並印製紀念封。
1986年5月4日至7日舉辦第五屆郵展,刻制紀念戳並印製紀念封。
1987年5月4日至7日舉辦第六屆郵展,刻制紀念戳並印製紀念封,慶祝協會成立5周年。
1988年10月18日至20日舉辦第七屆郵展,刻制紀念戳並印製紀念封,慶祝協會成立6周年。
2010年12月4日舉辦第八屆郵展,刻制並啟用紀念郵戳一枚,設計郵簡一枚。
活動掠影
1994年5月28日-29日,“光輝成就”個人專題郵展。
2005年,為了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和抗日戰爭六十周年,特此舉辦了集郵評展。
2009年6月19日舉辦了“校園開放日”郵展。
2010年9月25日聊城大學第一屆社團節郵展,刻制並啟用紀念郵戳一枚。

歷任成員

第一屆(1982-1986)
1982-1983
會長 副會長
石建波 王謙忠
第三屆(1990-1994)
1993-1994 會長

王好民
第七屆(2006-2010)
2009-2010 籌備會長
孫文科
第八屆(2010-2014)
2010-2011 顧問 指導老師 會長 副會長
馬凌路、秦治洲 梁建新、高華 孫文科 馬菲菲
宣傳部長 組織部長 編輯部長 學術部長 財務部長 郵務部長
郭榮芳 喬夢飛 李燕 肖麗婷 孫萌萌 姚剛

協會名人

聊城大學集郵協會顧問(學術)馬凌路:男,44歲,1980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山東省供銷中等專業學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助理經濟師。現在聊城市集郵中心任職。1979年開始集郵,主要收集中國郵票和集郵文獻。三十年來,參與了聊城第一個集郵組織——聊城師範學院(今聊城大學)集郵協會的成立,聊城地區(今聊城市)集郵協會成立,聊城歷次集郵展覽、拍賣會、集郵知識講座(多次主講)等各項集郵活動二百餘次。製作的郵集參加各級別郵展八十餘次,兩次在省級郵展中獲一等獎,為聊城集郵者輔導製作的郵集多次在全國及省級郵展中獲獎,發表郵文一百餘篇。是聊城市郵協第1-4次代表大會代表、2-4屆常務理事;聊城市集郵學術委員會第1-3屆副主任;山東省集郵協會第3-5次代表大會代表;山東省集郵學術委員會第2-5屆委員;1987、1994和2002年三次被省郵協授予先進個人,2002年被全國集郵聯授予先進個人。

王好民王好民

王好民聊城市東昌府區道口鋪辦事處中學教師,1971年8月27日出生於山東省茌平縣,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體育系。1993年2月—1994年2月任院集郵協會理事長,組織、恢復院集郵活動,印發集郵刊物2期,舉辦郵展2次、火花展2次。郵集《東方巨人》在1993年5月山東省第三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郵展中獲二等獎,1993年6月在院第八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集郵作品評展中獲一等獎,1994年5月在院第九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集郵作品平展中獲二等獎。現聊城市集郵協會學術委員,齊魯集郵研究會理事,普郵研究會、民族集郵研究會、網路集郵研究會、文獻集郵上海、安徽分會、郵刊與主編聯誼會會員。

秦治洲秦治洲

聊城大學集郵協會顧問(宣傳)秦治洲,197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山東莒縣人。2002年7月畢業於聊城大學中文系,曾任聊城大學文學院分團委書記,現任聊城大學宣傳部宣傳教育科科長、校園文學研究會秘書長,《文道》電子刊物主編。為人樸實正直、求是進取。代表作有《行走的文學與思考的文士》(編著)、《教育二十論》、《聊大三論》等,在校內外媒體發表文章100餘篇,榮獲“山東省百優輔導員”、“山東省優秀團幹部”等榮譽稱號。

孫文科孫文科

孫文科山東聊城人,現任聊城市集郵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齊魯集郵研究會會員、郵刊與主編聯誼會會員,2009年10月—2010年4月籌備恢復聊城大學集郵協會並任籌備組長,於2010年6月正式成立至2011年11月任會長。期間組織了眾多次集郵活動,並見諸《中國集郵報》、《齊魯晚報》、《聊城日報》、《聊城晚報》等,對協會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做出重大貢獻。 

陳昂山東滕州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陽城鄉村書畫協會副秘書長,西南現任會長陳昂
印花聯盟會主席,《駱駝詩刊》總編,集郵協會會長[1],自幼酷愛收藏,精於印花稅票研究,提倡大學學生集郵要遵循“科學、精進、文化”三原則,大一期間致力於“郵

陳昂陳昂

展設計”、“郵文化”研究,著有《90後的校園愛情》、《新世界》、《鵬》、《一籃秋水》。2012年6月份獲“網路賽詩會冠軍”,10月份成立《聊城大學天南地北集郵人》編委會,目前致力於《大學生郵文化》和《探尋印花世界的底線價值》兩大課題研究。

協會榮譽

2001年,在山東省第七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郵展評選活動中,我校郵集榮獲中共山東省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作委員會、共青團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信息產業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學生聯合會聯合頒發的二等獎。
2003年,我校參加山東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集郵展覽,獲得一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一個優秀獎的好成績,同時獲得了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教育廳等單位聯合頒發的“最佳組織獎”。
2007年,山東省高校集郵展覽在我校成功舉辦。
2009年,在聊城市集郵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被評為先進集體。
2011年3月,被市集郵協會吸納為團體會員享受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員同等待遇。

協會展望

集郵協會的足跡已經走過二十九年的風風雨雨,眾多活動的組織、獎項的獲得、社團的影響力無疑證明了開展集郵活動的持續必要性和我校擁有著開展集郵文化深厚的民眾基礎,社團的組織建設更能夠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文化校園起到推動作用。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相信社團的明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更加美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