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傳明

耿傳明

耿傳明,1963年10月出生,山東省菏澤市人。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師範學院英語系(今聊城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1985年7月本科畢業,獲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考入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代文學碩士學位,導師田仲濟教授是雜文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著名學者和學科奠基人之一。2000年7月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任教。2003年11月晉升正教授,2006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學術研究基本情況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當代文學和現代思想文化研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英文刊物《中國文學研究前沿》)、《學術月刊》、《讀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學術刊物、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出版專著六部,獲天津市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學術論文代表作

《清末民初烏托邦文學綜論》《中國社會科學》2008、4 ,《新華文摘》2008年第19期轉載。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Old State and New Mission:A Survey of Utopian Literature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Number.3, 2010,Sep . ( 英文刊物《中國文學研究前沿》2010年第三期。) 《清末民初小說中“現代性”的起源、形態與文化特性》 《文學評論》2010年第5期。 《50年代公共寫作與私人寫作中的周作人》《新文學史料》2008、2 《余華小說創作中的後人道主義傾向及其對魯迅啟蒙話語的解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7、3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3 ,收入《余華研究資料》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 (乙種) ,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新浪漫派"文學的"黑夜情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2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同年全文轉載。 《無名書的人文關懷及其對宇宙文化心靈的探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4 《嚴復的《天演論》與斯賓塞《進化論與倫理學》 《文藝理論研究》 1997、6 《清末民初社會心理的變異與文學興替》《學術月刊》2007、4。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同年全文轉載。 《將信念與知識分開——從嚴復的<天演論>說開去》《讀書》1999、3 《在平和幽默的另一面────重 讀老舍先生的貓城記》 《博覽群書》1997、4 收入《風雨敲書窗——<博覽群書>百期精選》,武寧編,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追尋詩意 感悟人生》《文藝報》2007、1、11日第三版 《天演論的回聲——清末民初知識群體的心態變異與價值翻轉》《天津社會科學》2007、5 《民初“鴛蝴派”小說的文化心理考察》《廣東社會科學》2008、1 《大理論的變革與現代文學研究觀念的更新》《當代作家評論》1999、4 《艱難時世與文學的選擇——20世紀文學一瞥》《文藝爭鳴》2003、3 《中國現代文學的三分格局與現代性語境》《南開學報》2003、2 《現代主義文學的文化闡釋》《山東社會科學》2002、4 《現代性的文學訴求——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特質考察》《廈門大學學報》2004、5 收入《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俞兆平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 《理性至上主義話語的確立與浪漫主義的文學政治——晚清政治小說新論》《江漢論壇》2007、1 《二十世紀上半期文學史上民族主義理論的語境還原和語義分析》《華東師大學報》1997、4 人大複印資料《文學理論研究》1997、10 《張煒與俄蘇文學》 《外國文學研究 》1995、3 《大動盪時代的個人性話語與時代話語-------20世紀"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 《華東師大學報》2000、1《文學報》同年摘要。 《無政府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性起源》《華東師大學報》99、2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6 《兩種偉大與兩種激情——現代性歷史文化語境中的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國文學研究》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卷》 2002、10轉載,獲2002年《外國文學研究》優秀論文獎。 《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民族國家敘事與文化認同》《齊魯學刊》2002、3 《“新知培養轉深沉”——『笨花』及其對現代中國小說鄉村敘事的拓展》《天津師大學報》2008.2 《在新與舊對峙的背後——晚清人林紓與“新青年派”代際文化心態的差異》《天津師大學報》2004、4 《紮根鄉土的“革命敘事”——《<紅旗譜>與20世紀鄉土中國的革命》香港《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4、2 另見 《北方論叢》2004、6 《一個傳奇與它背後的本事——格非[人面桃花]與歷史烏托邦》《天津師大學報》2005、5 《精神與物質的牴牾: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精神至上與非物質主義傾向》《天津社會科學》2006、4 《開明的保守派:譴責小說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6、6 《周作人與古希臘羅馬文學》《書屋》2006、7 《周作人附逆與現代性的倫理困境》《煙臺大學學報》2006、3 《人心之變與文學之變——從『孽海花』和『廣陵潮』看清末社會心理的變遷》《大連大學學報》2008、1 《新黨、志士、洋場習氣的嘲諷者——清末民初文學中政與教的脫紐與市民寫作的反烏托邦傾向》 《煙臺大學學報》2008、4 《後新時期文學的啟動與八五新潮文學》 《煙師學報》1996、2,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9 《試論蕭乾小說創作中的心理距離》 《煙師學報》1992、1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6 《夢和理想的差異--無名氏前期創作與時代主導文學的疏離》《天津師大學報》2001、4 《田仲濟雜文的創作個性初探》 《百家論雜文》1994明天出版社 《新寫實異於舊寫實的新意探源》 《藝術廣角》1997、4 《試論五四時期文學的歷史進化觀念的得與失》《煙師學報》1998、2 見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9 《以身體的代主體的寫作——晚生代小說家的寫作態度和立場》《理論和創作》1998年第3期 《當代都市生活中的'陰陽之道'》 《東方文化周刊》1998、7、29 《徐訐的晚年心境與精神歸宿》《粵海風》1999年1期 《精英主義話語的興起及其對西方的想像》 《 南開學報》2001、4 《一個審美主義者的時代關懷——徐訏四十年代創作新探》《天津師大學報》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8轉載 《<無名書>的人文關懷及其對宇宙心靈的探索》上、下篇《展望》(台灣)2002、3、4 《我看<無名書>》《青年日報》(台灣)2002、 《追懷吾師田仲濟先生》《博覽群書》2002、10 《天地境界與憂患精神——論張瑋小說近作的主題演進》《臨沂師專學報》1995、4 《顛覆常識的藝術——余華小說中的反諷敘事與距離控制》《煙師學報》1993、3 《新時期民國史小說中的末代儒家形象》《煙師學報》1997、4 《自我·生命·文學——郁達夫生命文學創作的思想特徵新探》,《煙師學報》1988、4 《文化心理失調導致的悲劇——周作人附逆原因考察》《天津文學》2009、10 《 郁達夫:“盧梭主義”與現代感性“自我”的鏡像》《煙臺大學學報》2010、2 另有數十篇散文、隨筆、評論等在《散文》月刊、《天津青年報》、《山東文學》、《東方文化周刊》、《濟南時報》等報紙、刊物發表。

教材

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講》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合著 )1994 二、《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 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合著) 三、《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 (修訂本)1996、12(合著) 四、《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講》 新華出版社 1994(合著) 五、《現代中國文學作品解讀》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9,上卷副主編。 六、《現代中國文學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合著)承擔“魯迅”一章。 七、《現代中國文學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汪應果、呂周聚主編,承擔第十七章 “面向世界的開放文學”。

學術著作

一、《新時期文學思潮概論》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3 (合著) 二、《獨行人蹤--無名氏傳》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1、4 三、《現代性的文學進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動力與趨向考察》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3、8 四、《輕逸與沉重之間——“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11 五、《周作人的最後2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5。 六、《決絕與眷戀——清末民初社會心態與文學轉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6 七、《魯迅與魯門弟子》大象出版社,2011年1月。

先後承擔的科研項目

山東省教委“九五教材”立項項目:新時期文學思潮概論 1998、9 (已結項) 南開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四十年代“新浪漫派”文學研究 2000、9(已結項) 南開大學青年科研基金:20世紀中國文學的民族主義和民族性問題2000、9(已結項) 喜馬拉雅和中流文教基金會論文基金: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雅與俗的流變2001、10(已結項) 天津市“十五”社科規劃項目:清末民初社會意識與文學思潮 編碼為:TJ03—YW2005(已結項) 批准時間:2003年11月。 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點”基金項目:清末民初社會心態的變異與文學轉型,編碼為:03JB750.11—44011 批准時間:2003年12月。(已結項) 國家社科項目:現代中國烏托邦小說研究 編號:07BZW052 批准時間:2007、7 {曾獲得主要獎項有}: 《顛覆常識的藝術——余華小說中的反諷敘事與距離控制》 獲1995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世紀之交中國文學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兩種偉大與兩種激情——現代性歷史文化語境中的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獲《外國文學研究》雜誌2002年優秀論文獎。 著作:《輕逸與沉重之間——“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 2006年獲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著作:《周作人的最後22年》2007年9月獲韓國高教財團、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著作獎 論文:《清末民初烏托邦文學綜論》獲首屆“范伯子學術基金教師獎”。

其他

南開大學2003年度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南開大學2006年度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南開大學2007年度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南開大學2009年度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