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廟[山西省河曲縣老爺廟]

老爺廟[山西省河曲縣老爺廟]

山西省河曲縣老爺廟始建於清康熙六年(即公元1668年),為河曲縣城現僅存的保護較為完好的牌坊。 其風格為四柱三樓,單檐歇山頂,斗拱六鋪作,三下昂,下有石砌座,總高7米,寬4米,全部木結構,上有灰色花瓦,匾上刻有 “威震大夏”,“亘古一人”,1962年,時任山西省副省長,書法家鄭林來河視察災情,為牌匾題字“鵬摶九霄”,“藝林文壇”,以鄭林題匾易原匾,1963年,縣政府曾派專人對牌坊進行粗略彩繪,文革時,鄭林題匾被摘,換成毛主席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牌匾至今,鄭林題匾現收藏於縣文化館內。

牌坊位於老爺廟山門外廣場之東,與牌坊相對山門之西有照壁(毀於1979年),北為山門,南有戲台(惜毀於1978年)。從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初期,河曲縣城已是周邊聞名水旱碼頭,商賈雲集,繁華熱鬧,地處南關的老爺廟除了每年有3次固定廟會(即三月初十、五月十三、八月十五)每次廟會都演戲3天外,官辦、民辦的各種名目繁多的集會、活動亦多在此間舉辦,甚至在民國初期,人們在牌坊下觀看過時任河曲縣警察局長彭體仁(又名彭元善)精彩上乘的武術輕功表演……

這種熱鬧的場面於1938年在日機野蠻的轟炸中剎那間變成殘垣斷壁,屍橫遍野,據《河曲文史資料》第一輯及《河曲縣誌》載,從1938年2月19日(農曆正月二十)至194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一)日機對河曲城進行了數十次轟炸,其中兩次對南關的人員、建築有重大破壞,一次是1938年9月12日傅作義召開“河曲會議”遭轟炸,另一次是1939年12月14日34架日機轟炸南關,炸傷民眾數十人,毀民房2000餘間。

老爺廟 老爺廟

日寇的侵略、轟炸激起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1938年時任河曲縣長王慶軒在牌坊下設靈堂悼 念抗日陣亡將士,騎二軍軍長何柱國將軍發表講話,鼓舞士氣,靈堂上一付對聯讓人讀罷盪氣迴腸:“幾付白骨頭頂天立地,一片碧血痕照古耀今”,橫批:“誓雪國恥”,同年3月,何柱國騎二軍在河曲城黃河對岸的小?溝伏擊日軍,斃敵30餘名,3月20日,八路軍警備六團在河曲石板溝伏擊從河曲撤退的日軍,斃敵30餘名,牌坊成為河曲近代商貿極盛與日機轟炸及國共合作抗擊日寇的歷史見證。

由日機轟炸引出一段有關牌坊的神奇傳說。據傳當年日機大轟炸時,有一枚重型炸彈呼嘯而下落在老爺廟牌坊附近廣場上,有人看見半空中有一紅臉長髯大漢,手持青龍偃月刀,怒目而視,這顆炸彈居然鑽地未炸,人傳“關帝顯靈”,據老人們講,住在老爺廟山門東側的主持黃和尚,每日擔水往這顆鑽地的炸彈坑裡倒水,想用水滅火防爆炸。“關帝顯靈”屬傳說,但炸彈未爆炸及黃和尚擔水澆炸彈確有其事,在今天的人們看來近乎神奇的傳說和近乎愚蠢的防爆方法,也反映出當時處於兵火戰亂年代,普通民眾的一種寄託,一種無奈。

三百年來,牌坊經歷戰火與動亂,能倖存下來實屬不易,當年與它遙遙相對的大柵牌坊、沙梁牌坊早已蕩然無存,故老爺廟牌坊孑然獨立,尤顯珍貴。近40年來,由於諸多因素,老爺廟牌坊未能予以維修,且日漸沉淪於垃圾污水之中,老牌坊面臨新危機!

2007年9月1日(農曆七月十五河燈節期間)在河曲縣城橋兒街牌樓前舉行了“老爺廟牌坊”修繕竣工剪彩。國家投資20餘萬元,把古老的牌坊修繕一新,改善了牌坊基座附近的排水及周邊環境。牌坊上的牌子也換成了藍底金字的“乾坤正氣”和“亘古一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