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永遠不教的50堂課

LESSON LESSON LESSON

老師永遠不教的50堂課作者:(美)查爾斯·J·賽克斯|譯者:邢

導語

老師不願教、不敢教、不能教的50堂人生必修課。
美國教育學名家的最新成果,風靡全美的“魔鬼課程”。學業課程、人際關係、人生規劃,三大問題逐一化解。讓你一生都做資優生。
本書在美國暢銷不衰,獲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的一致好評。

內容提要

為什麼老師的說教總是那么乏味?為什麼書本的知識總是跟不上社會的變化?答案就在這神秘的50堂課里。美國教育學名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徹底顛覆傳統教育。它將教會你面對他人的虛偽、世道的不公、自身的缺點,最終把你打造為成功快樂的校園達人!

作者簡介

查爾斯·J·賽克斯長期在美國從事青少年讀物寫作,在北美青少年教育領域享有盛譽。其作品獲得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的廣泛好評。除了專著創作以外,賽克斯還在美國國家電台定期主持廣播節目,並為報刊撰稿,同時在知名的胡佛研究院從事教育研究項目。賽克斯先生多次在美國全國性電視台出鏡,並在美國多所名牌大學巡講。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這聽起來可能讓你有點兒震驚,但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孩子一旦遇到現實問題,大部分都會抱怨說:“這不公平。”(參見第一課)
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取決於他所做的準備、所掌握的技能以及他的信心。在學校里,當你遭受失敗,可能會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和許多安慰。而在你將要走進的這個現實世界,失敗只能得到“你被解僱了”或者“你死定了”。媽媽不能一直在那裡給你撫慰,你也不可能去對心理指導專家訴苦。
許多教育學家、臨床學家和家庭教師協會成員,心理學入門課程都僅僅是勉強及格,對於他們來說,“自尊”不僅是~句反覆唱禱的頌歌,更成為一種組織原則,一種強迫性的固執——那就是要確保孩子們無論如何都自我感覺良好。心理學教授羅伊·F·鮑邁斯特堅信,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這一代年輕人成長在一種“不現實的希望、無原則的任性和無限的自得自滿”之上。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世界才充滿了毫無意義的安慰獎、參與獎、鼓勵獎。但依照心理學,只有當人們欲望過多、期待過高的時候,才會產生對自己和現狀的不滿情緒。而我們不僅沒有幫孩子們做好準備去面對挑戰、挫折、失敗、沮喪和生活的成功,反而將他們虛幻地保護起來。
在《今曰心理》一篇名為《懦弱者的國度》的文章里,哈拉·埃斯托夫·馬拉諾寫道,“他們的童年被過度保護,既無差錯也無瑕疵,”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癖好讓他們甚至無法接受遊戲中的失敗。
“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她還寫道,“但父母們卻竭盡全力地清除孩子成長道路上所有的挫折。”也是這種態度,讓有些人覺得年輕人連紅墨水這樣毫無殺傷力的東西都接受不了。
“紅色是最富侵略性的一種顏色,它能挑起爭端。”一位教育學家說,“這是血和火的顏色,所以在人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印象——紅色意味著危險。”當然,這正是使用紅色墨水的意義所在:一種警告。紅色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表明你犯了錯誤。
但在全國各地的多所學校,有人正在試圖改變現狀——不要用紅墨水批改作業和試卷,而是換用某種更溫和的顏色。
“紅色具有某種特定含義,這讓孩子們感覺很不好。”一位六年級的教師說。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提議要改用紫色墨水,理論上講,後者能讓孩子們明白他們犯了錯誤,卻不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感覺。
“我們得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時又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紫色可以吸引注意力,同時又不會帶來脅迫感。”就像是一隻紫色的大恐龍擁抱你一下,告訴你,雖然你拼寫錯了,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那些紅墨水反對者還沒想過,一旦紫色取代紅色用於糾正錯誤,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新的打擊自尊的顏色。結果證明,這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一位教師也是紅墨水的反對者,他說:“實際上,根本就不應該批改試卷。”
“寫作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你不應該讓學生們在任何方面對自己感覺不好。”顯而易見,按照這種意見,糾正學生所寫的那些語意不通、語法錯誤的胡話,也是極其不應該的。
如果有人認為,比起成年後因為連句子也寫不通順而失業,用紅筆糾錯帶來的心理創傷更嚴重的話,那么,禁用紅墨水糾錯的確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法。
如果繼續擴展開來,那么,說不定公司也決定不再用“赤字”來表示虧損,而改為不那么有攻擊性的“黃”或者“褐”;法官也覺得自己在宣判的時候穿黑衣服顯得太過批判,所以也稍作改變:“現在宣布,判處罪犯有期徒刑二十年。但是,我特意穿戴了一些紫色飾品,希望你能感受到這份體貼。”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你把法律辯護狀、公司信函或者法人報告這些重要檔案搞砸了的話,估計老闆不會在解僱單上畫一隻面帶微笑、手舉鮮花的紫色恐龍。(是否以後解僱單也都要改成紫色的呢?)
這場自尊維護運動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們只有切實學會一些技能,才能真正對自己感覺良好,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信。靜下心來捫心自問:對自己的游泳技術“感覺良好”,比真的學會游泳更重要嗎?
加拿大紅十字協會有一個游泳培訓,他們對家長保證要用一種仁慈寬容的新觀念來教育孩子。
“我們發現,孩子們學習身體技能的速度各不相同,這個培訓會將重點集中在參與者所取得的進步、而不是他們做得不好的地方。”
這引起了一位家長的警覺,他說:
諸位紅十字協會成員,我在這裡冒昧地問一句,如果您只關注孩子們已經學會的東西,卻無視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那他們如何取得進步呢?“約翰尼,我們不打算教你如何延長踩水的時間,而是要恭喜你,上周你學習將臉扎入水中、進行有節奏的呼吸時,做得相當不錯!”
我給孩子們報名是為了讓他們學會游泳,但顯然紅十字協會更重視的是振奮他們的自我感覺。我認為,無論在哪一方面,孩子們都是在取得切實進步的過程中獲得自信,而不是被鼓動起虛幻的自負。這要靠自己的進步,而不是隨時得到的那些小獎章。這一點各位好像都不贊同,這真讓人震驚。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對自尊的盲目推崇並非來自於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是一種毫無科學依據的愚蠢觀念。四位學者在《美國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探索自尊謎題》的文章,來徹底揭穿這種觀點。文章指出,儘管全國上下一致認為,應該儘量讓孩子們自我感覺良好,但這種所謂“自尊”並不能幫助他們取得任何學術成就,或者治癒某些疑難雜症,也不能阻止不良行為。
就像克里斯蒂娜·霍夫·薩默和薩莉·薩托所寫的那樣,“其實那些小混混、扒手、偷車賊,甚至殺人犯,他們的自我感覺並不亞於那些羅氏獎學金、國會榮譽勳章得主。”另外一些研究顯示,那些欺凌弱小的小霸王,甚至比別的孩子表現出了更多的自信和更少的焦慮。
這場自尊維護運動旨在培養能夠自我調節、獨立內省的一代,實際上卻只生產了一批批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狂,這些人連日常生活中的小挫折都應付不了。不停地強調“我愛自己,因為……",只能造就一代狂妄自大、敏感暴躁的年輕人。他們自我感覺過於良好,卻無力面對任何逆境。有趣的是,那些所謂“專家”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過,就像某則評論中話裡有話說的那樣:“那些自視過高的人,總是會疏遠旁人。”也許就因為他們都是些高傲的蠢貨。

目錄

LESSON 1
你得接受現實,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LESSON 2
現實生活可不是按學期算的,也根本沒有暑假這回事兒。
LESSON 3
學會面對虛偽。
LESSON 4
對那些老實的書呆子和氣點兒,沒準兒最後你得在人家手下打工昵。
LESSON 5
不要讓別人的成功打擊自己。
LESSON 6
你不完美,也不必變得完美。
LESSON 7
珍惜並享受現在的時光。
LESSON 8
別把精力都用於關注自己的小世界。
LESSON 9
學校里可能已經廢除了優勝劣汰,但生活中可沒有。
LESSON 10
生活就像是玩躲避球。
LESSON 11
畢業之後,你們的競爭對手可不是那些童年的懦夫。
LESSON 12
“屈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接受它。
LESSON 13
你不會進NBA的,所以別忙著佩戴那些亮閃閃的奢侈品,先努力幹活吧!
LESSON 14
穿得再辣,也不會讓你更強大。
LESSON 15
在快餐店裡端盤子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在你爺爺那一輩,把這種工作稱為“良機”。
LESSON 16
你的父母和弟弟並不會給你丟人。真正丟人的是忘恩和無禮。
LESSON 17
你出生前,父母可不像現在那么乏味。都是在為你付帳、來回接送、打掃你的房間、
為你存學費、聽你傾訴自己是個多么理想主義的人……這些瑣事中消磨掉的。
LESSON 18
現實生活可不是按學期算的,也根本沒有暑假這回事兒。
LESSON 19
如果你把事情搞砸了,那就得自己負責,別怨父母。
LESSON 20A
抽菸看起來並不酷,反而讓你像個白痴。
LESSON 20B
即使你媽媽很厲害,校長很懦弱,你也不能想穿鼻環就穿鼻環、想幹嗎就幹嗎。
LESSON 21
有人冒犯你了?那又怎樣?我是說真的,那又能怎么樣?
LESSON 22
你算不上什麼受害者,所以別再抱怨了!
LESSON 23
總有一天你必須長大、真正搬出父母的家。
LESSON 24
蝙蝠俠的女朋友說的沒錯兒: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做了什麼。
LESSON 25
“π”可不在乎你的想法。
LESSON 26
“道德指南針”並不實際存在。
LESSON+ 加課
“無用輸入導致無用輸出”,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你吃的東西,也適用於你的所看所聽。
LESSON 27
別聽下半身指揮。
LESSON 28
慎獨。
LESSON 29
學會面對虛偽。
LESSON 30
零姑息=毫無常識。
LESSON 31
骨瘦如柴在現實中並不美。
LESSON 32
生活和電視劇是兩碼事。
LESSON 33
對那些老實的書呆子和氣點兒,沒準兒最後你得在人家手下打工呢。
LESSON 34
勝利者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失敗者亦然。
LESSON 35
要是你屁股太肥,麥當勞可沒強迫你吃他們的巨無霸漢堡;要是你抽菸,那也不是萬寶路的錯。
LESSON 36
你不是刀槍不入、永生不死的。
LESSON 37
信息靈通不等於你對一切了如指掌。
LESSON 38
與人交流的時候,要注視對方的眼睛。
LESSON 39
黑白電影裡演的很多都是真人真事。世界也不是從你出生那一刻才開始運轉的。
LESSON 40
那個斥資百萬的項目簡直是為了把你們變成豬腦子,學著清晰、有條理地思考吧。
LESSON 41
很多人都經歷過你那些事,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
LESSON 42
更換機油。
LESSON 43
不要讓別人的成功打擊自己。
LESSON 44
同事不一定要成為朋友,朋友也不是你的家人。
LESSON 45
大人們可能已經忘了你們這個年紀有多可怕。但你要記住:這都會過去的。
LESSON 46
記得去看看地下室里的豚鼠。
LESSON 47
你不完美,也不必變得完美。
LESSON 48
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抓住重點。
LESSON 49
別忘了說謝謝。
LESSON 50
珍惜並享受現在的時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