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觀[四川省廣漢市老君觀]

老君觀[四川省廣漢市老君觀]

老君觀距廣漢市5公里,原名玄妙觀,是在原有清代建築群“益蘭祠”內重建的一座規模較大的道觀。位於雒城鎮東南的知興鎮安平村。

四川省廣漢市老君觀

廣漢市老君觀,位於雒城鎮東南的知興鎮安平村,距廣漢市5 公里,是在原有清代建築群“益蘭祠”內重建的一座規模較大的道觀。
廣漢市老君觀原址,在雒城下西街,原名玄妙觀。清乾隆《漢州志》載,玄妙觀是漢州八景之一的“柏擁仙宮”,言廣漢郡之玄妙觀,前後環植以柏,每逢晴霽,繞殿蒼陰,宛然仙景。據清代四川著名學者張邦伸所著的《繩鄉紀略·古蹟·玄妙觀》中說:“漢州玄妙觀,一名嚴真觀,又名老君觀。相傳州中形勢南高北低,多火災,漢代著名哲學家嚴君平隱居廣漢時,於觀中鑿七星井,上應七星,杓指南方,以壓勝之。”可見廣漢老君觀始建年代應當是漢代。
老君觀今遷新址 “益蘭祠”。該祠原為張邦伸祖上住地,清乾隆年間府宅。張邦伸系廣漢和興人,清乾隆舉人,曾任河南輝縣、襄城、固始等地知縣及光州州判。其府宅在當時甚為宏偉壯觀,清嘉慶五年張邦伸遷居成都後,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改建為張氏家族的宗祠,名“益蘭祠”,鹹豐三年(1853年)維修後,規模更為宏偉。1999年,由道眾申請,經廣漢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務科協調,在此清代建築群中,重建廣漢老君觀。
建築群原有總面積7340平方米,建築面積3340平方米,坐北向南,有大門、戲台、廊房、前後廳、東西廡等108間,南北軸線上有三進主體建築,大門外影壁處為一段30多米長的矮蕭牆(俗稱攔馬牆),牆外地勢較低,更顯得院落巍峨。觀內有六根石柱上部陰刻有抱柱楹聯,是清代著名廣漢書法家張懷泗的手書。
老君觀現建立了三清殿、老君殿、山門殿、東獄殿等。塑造了“三清”、“四御”、 “慈航”、“藥王”、“老君”、“八仙”、“財神”、“送子娘娘”等道觀神像八十餘尊。

湖南省郴州市老君觀

老君觀
位於南國藥都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安平鎮境內,歷史悠久,道教聖地,為安仁宗教文化一大勝景。
老君觀位於縣安平鎮境內,歷史悠久,道教聖地,為安仁宗教文化一大勝景。主持何書貴道長。 老君觀歷經時代久長,民間流傳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但真正為道教界和宗教管理部門所推崇的就是其非常規範的管理,各項制度齊全,落實非常到位。同時,多年來,以引導信士積極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與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教育信眾遵紀守法,一心向善,使周邊一帶民風甚正。 2006年3月28日,老君觀被命名為“湖南省重點寺觀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