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魯朵

斡魯朵是遼代契丹民族特有的一種制度。翰魯朵為契丹語。

斡魯朵簡介

斡魯朵簡介

突厥─蒙古語ordo的音譯,意為宮帳或宮殿。此語最早見於唐代古突厥文碑銘。遼、金元時有斡耳朵、斡里朵、兀魯朵、窩裡陀等不同譯寫。《遼史·營衛志上》謂:“宮曰斡魯朵。”契丹是遊牧民族,其君長習於帳居野處,車馬為家,轉徙隨時,無城廓溝池宮室之固。故其宮帳之組成、管理、警衛與供給都有與之適應的特有制度。遙輦氏的累代統治者置有宮或帳,共為九宮分或九帳,也便是九斡魯朵。《遼史·營衛志·宮衛》說“遼國之法,天子踐位,置宮衛,分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馬。崩則扈從后妃宮帳,以奉陵寢。有調發,則丁壯從戎事,老弱居守”。斡魯朵既是其宮廷,又是其私產;既有特別組織的禁衛軍,又有其領地、屬民,單獨設官分領。《遼史》中保存有歷代皇帝及部分皇后、皇子的十二個
斡魯朵和相當於斡魯朵的一個王府的記錄。它們是:
算(義為心腹)斡魯朵,漢言弘義宮,遼太祖耶律億所置;
蒲速 (義為興隆)斡魯朵,漢言長寧宮,遼太祖皇后述律平所置;
國阿輦(義為收國)斡魯朵,漢言永興宮,遼太宗耶律德光所置;
耶魯 (義為興盛)斡魯朵,漢言積慶宮,遼世宗耶律阮所置;
奪里本(義為討平)斡魯朵,漢言延昌宮,遼穆宗耶律璟所置;
監母(義為遺留)斡魯朵,漢言彰愍宮,遼景宗耶律賢所置;
孤穩(義為玉)斡魯朵,漢言崇德宮,遼景宗皇后(即承天皇太后)蕭綽所置:
女古(義為金)斡魯朵,漢言興聖宮,遼聖宗耶律隆緒所置;
窩篤 (義為孳息)斡魯朵,漢言延慶宮,遼興宗耶律宗真所置;
阿思(義為寬大)斡魯朵,漢言太和宮,遼道宗耶律洪基所置;
阿魯 (義為輔佑)斡魯朵,漢言永昌宮,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所置;
赤寔得本(義為孝)斡魯朵,漢言敦睦宮,遼聖宗之弟耶律隆慶所置;
文忠王府,韓德讓(即耶律隆運)死,葬乾陵(景宗陵)側,擬諸宮例,建文忠王府。
此外,遼太宗耶律德光之長兄耶律圖欲亦曾置行宮,後廢。
斡魯朵之主要構成與職任是宮帳的禁衛。《遼史·兵衛志·宮衛騎軍》說:“太祖以迭剌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統以皇族,而親衛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丁,以強幹弱枝,詒謀嗣續,世建宮衛,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葬則因以守陵。”阿保機即皇帝位後,立即選取了諸部豪健之人兩千(或作一千)人,組成宿衛親軍,號為“算”,義即腹心部,成為一支直屬於他本人的宮帳(斡魯朵)禁衛隊伍,領以左、右皮室(義為精兵,或言義為金剛)“詳穩”(官名)。這支部隊平時任斡魯朵的警衛,有戰事則隨皇帝親征,有時也分派外出參與征伐。掌領宿衛者都是皇帝的腹心功臣,宿衛人員多因受知於皇帝而超擢為重臣顯宦。
宮分所屬人戶,除充當心腹的宿衛外,又以所得俘戶、加上從政府或前朝皇帝宮分中所撥出的州縣、部族,組成一個獨立的官署。分置契丹諸行宮都部署等北面宮官,管領契丹人和其它遊牧民族;漢人諸行宮都部置等南面宮官,管領漢人和渤海人。下轄州、縣、提轄司、石烈(相當於縣)、瓦里(拘收宮室、外戚、大臣之犯罪者家屬的機構)、抹里(相當於鄉)、得里等組織。總計有遼十二宮一府所屬,計州三十八,縣十,提轄司四十一,石烈二十三,瓦里七十四,抹里九十八,得里二,閘撒十九。共有正戶(契丹人)八萬,蕃漢轉戶(漢人或其它民族分子)十二萬四千,丁四十萬零八千。他們除了向本宮分提供租稅、勞役外,大致每四丁還要提供騎兵一名,成丁的男子也根據需要應徵為兵。據《遼史·營衛志》所列諸宮、府總計可徵發騎兵十萬零一千。諸宮典兵官稱提轄司。與諸宮府所領屬州縣多在上京、中京、東京三道的情況相反,提轄司則集中設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奉聖州(今河北涿鹿)、平州(今河北盧龍)等軍事要地,利於平時鎮守,有戰事則各集所屬的軍丁從征。
宮戶世隸宮籍,不能脫離。即使官至大丞相、封晉王的勛臣韓德讓,也只有經承天皇太后明令他出離宮籍後,才能躋列橫帳皇族之列。斡魯朵制對加強皇權,維護耶律氏的統治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對後來蒙古人的斡耳朵、怯薛制度有著直接的影響。
蒙古的斡耳朵與遼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分別屬於四個皇后,帝、後死後,大斡耳朵由幼子拖雷的家族繼承。元朝建立後,為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先後設定了四所總管府和一所都總管府,下轄提舉司、長官司和各種造作匠局等二十幾個機構,私屬工匠、打捕戶遍布大都、上都、保定、東平、彰德、泰安、河間等地。這四大斡耳朵向腹里(中書省所轄的今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九萬人戶徵收五戶絲;並向贛州路幾萬人戶徵收江南戶鈔。每年還從朝廷得到大批銀兩、羅絹緞絨等歲賜,斂聚和耗費巨額財富。元廷歷封宗王甘麻剌和他的子孫為晉王,鎮守漠北,兼領四大斡耳朵,稱為“守宮”。元世祖忽必烈也有四大斡耳朵,同樣占有大量財富和私屬人口。其它皇帝都各有斡耳朵,死後都由后妃繼承守宮,也領有私屬人戶,有五戶絲、江南戶鈔、歲賜的收入。元成宗鐵穆耳、武宗、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碩德八剌、明宗、寧宗死後,元朝分別設長慶寺、長秋寺、承徽寺、長寧寺、寧徽寺、延徽寺等三品官衙,管理他們的斡耳朵。

翰魯朵的其他涵義

遼代斡魯朵也含有行宮之意,為契丹皇帝的居所。"察割以諸族屬雜處,不克以逞,漸徙廬帳迫於行宮。"[註解:《遼史》卷122《耶律察割傳》。]契丹皇帝的行宮,據北宋使者宋綬所見:"東向設氈屋,署曰省方殿,無階,以氈籍地,後有二大帳。次北,又設氈屋,曰慶壽殿。去山尚遠,國主帳在氈屋西北,望之不見。"[註解:《續資治通鑑長編》宋綬《上契丹事》。]這裡所說"國主帳",即為遼聖宗所居的行宮。

翰魯朵的歷史

斡魯朵是遼代契丹民族特有的一種制度。翰魯朵為契丹語。關於斡魯朵的語義,史書記載有以下幾種說法:《遼史·營衛志》云:"居有宮衛,謂之斡魯朵。"《遼史·國語解》云:"斡魯朵,宮也。"《金史·國語解》則云:斡魯朵,"官府治事之所"。由此可知,斡魯朵包含以下三層涵義:1.為宮衛之意,2.為宮、行宮之意,3.為管理斡魯朵戶民的官府。

翰魯朵的設定

最初是因防備寇賊奸宄而設立的宮衛組織。據《遼史·營衛志》記載:"並、營以北,勁風多寒,隨陽遷徙,歲無寧居曠土萬里,寇賊奸宄乘隙而作。營衛之設,以為常然。其勢然也。""有遼始大,設制尤密。居有宮衛,謂之斡魯朵;出有行營,謂之捺缽;分鎮邊圉,謂之部族。有事則以攻戰為務,閒暇則以畋漁為生。無日不營,無在不衛。立國規模,莫重於此。"由於遼代斡魯朵是因防備寇賊奸宄而設立的皇帝的宮衛組織,因此又被稱為"宮衛"、"親衛"。遼朝歷代皇帝都建有自己的斡魯朵。之後,斡魯朵又增加了守陵、出征、生產等任務。"太祖以迭剌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統以皇族,而親衛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丁,以強幹弱支。詒謀嗣續,世建宮衛。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葬則因以守陵。有兵事,則五京、二州各提轄司傳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註解:《遼史》卷35《兵衛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