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五虎棍

翰林院五虎棍

翰林院五虎棍是清朝時期,翰林院內部人士,根據宋代年間,太廟中名為“五虎棍”的樂舞,所遺存下來的套路,再加上刑部五虎棍和雪池五虎棍 所以翰林院五虎棍的兵器,不能見到鐵器,就是齊眉棍和一對短棒。 龍虎風雲加各棒,後來成為翰林院五虎棍四大對打之一。

翰林院五虎棍是清朝時期,翰林院內部人士,根據宋代年間,太廟中名為“五虎棍”的樂舞,所遺存下來的套路,再加上刑部五虎棍和雪池五虎棍 進奉的部分套路所整理的。
圖為大清翰林院五虎棍第七代弟子:白玉 。白老先生回族人,1900年生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期,四季青地區第一次民間花會表演)將中斷近40年的翰林院五虎棍套路文化傳承下來。
翰林院五虎棍為清朝時期十檔官會之一,這十檔會為:兵部槓箱會,禮部中幡,戶部秧歌(高蹺),工部石鎖,吏部雙石,刑部五虎棍,(以上為六部會),老太府花壇,掌儀司太獅(以上稱為內八檔)雪池五虎棍,翰林院五虎棍(以上為十檔官會)。翰林院五虎棍在道光年間,被皇帝御賜半副鑾駕為皇家御用會。專為皇家表演,各種祭祀,及上香祈福,賑災等,全會上下近百人,所到之處,大小官員必要見會如見皇帝,恭迎尾隨,固有,前人所傳“先皇御賜:金瓜,鉞斧,朝天蹬,執掌權衡半副鑾駕,前赴後擁”的說詞。其會不得私自表演,凡私自表演者按假傳聖旨定罪。
由於宋代太廟祭祀樂舞表演不能有有鐵器(鐵器代表刀光劍影,含有凶氣,不吉利) 所以翰林院五虎棍的兵器,不能見到鐵器,就是齊眉棍和一對短棒。後來皇帝非常喜愛看三節棍和梢子棍對打,所以讓刑部五虎棍和雪池五虎棍將其優秀的套路,進奉給翰林院,再由翰林院表演給皇帝,進奉的套路被稱之為:龍虎風雲加各棒。龍虎風雲加各棒,後來成為翰林院五虎棍四大對打之一。又有前八套(齊眉棍),後八套(短棒)外加龍虎風雲加各棒的說法。
翰林院五虎棍是八個角分別為趙匡胤,鄭子明,董家五虎一狼 既五兄弟和一個妹妹(董仁,董義,董禮,董智,董信,董碧蓮),由於此棍是宋代太廟的樂舞,所以與五虎少林棍不同,沒有柴王(柴榮)!(五虎少林相傳是趙匡胤所傳的武術演變的五虎棍,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等十八般及各類奇門兵器並且具有實戰的真功夫,五虎棍分兩大類,文棍和武棍。文棍(樂舞的演變):五虎打路。武棍(實戰武功的演變):五虎少林)
翰林院五虎棍由於名氣很大,很多的會首通過關係,由翰林院五虎棍的人在民間傳播出來,但所傳的套路只有六大套,而這六大套(每大套里又分,好幾個小套),對外則宣稱:前八套,後八套,36大套,72小套,108勢!這就是清朝中後期所形成的勢架棍(五虎打路)。
後因外國列強入侵中國,1900年 八國聯軍火燒翰林院,翰林院五虎棍移駕阜成門內牛八寶胡同,後來大清滅亡,翰林院五虎棍會於上世紀30年代消失,第七代弟子白玉老先生依然把翰林院的套路傳承下去,形成很多的勢架棍會(五虎打路會),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整個民間香會界活動中斷,後來改革開放,在共產黨的光明指導路線上,各路香會改名為“民間花會”紛紛恢復,五虎打路會終於也恢復了一檔,翰林院五虎棍套路得以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