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畫傳

習仲勛畫傳

《習仲勛畫傳》是《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之一,由人民出版社組織編寫,經過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等中央有關部門審稿,央視紀錄片導演夏蒙參與撰寫。該畫傳以歷史照片和文字記述相結合的獨特形式,系統反映了習仲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書中收錄了有關習仲勛的近300幅圖片,其中包括數十張不同時期的家庭合影,部分照片為首次公開發表。

基本信息

圖書背景

習仲勛畫傳習仲勛畫傳
人民出版社政治編輯一部主任張振明介紹,該書於2010年開始編寫,篇幅在7萬字左右,屬於領導人傳記中的簡明普及本,主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圖文並茂、簡要生動地反映了傳主一生包括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所創建的歷史功勳。

2005年,經過中央批准,深圳海天出版社就正式出版過一本習仲勛畫冊,這裡面收錄了很多他的家庭照片,只是當時印數很少,所以鮮為人知。

2013年是習仲勛誕辰100周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了《習仲勛畫冊》。這兩本畫冊所選用的照片,有親屬珍藏的老照片,有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新影集團提供的照片,還有的是習老身邊工作同志所拍攝,這本畫傳所採用的大部分照片,來源與這兩本畫冊大致相同。

該書還收錄多張習近平跟隨習仲勛調研的照片。1978年8月,習仲勛在廣東農村調研,習近平當時在清華大學學習,利用暑假到廣東參加社會實踐,隨同父親一起下鄉。

《習仲勛畫傳》專門用了兩節來講述習仲勛蒙冤十六年的經歷,其間他和家人七年未見,再次見面認不出誰是近平、誰是遠平。

1972年,習仲勛與家人分別長達7年,終於獲準可以去看望他的時候,齊心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子女召集在一起,特意在北京王府井中國照相館拍下了一張照片。從照片上齊心和子女們的微笑中,你完全感覺不到他們經歷過的苦難,只有內心具有強大力量才能做到這一點。

因為習仲勛同志在解放戰爭中不僅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同時也是西北戰場上的重要軍事領導人,作為第一野戰軍副政委兼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在那一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撤離延安時,毛澤東起草電文中,最後一份命令是確定西北戰場的軍事指揮權,電文明確指出:陝甘寧區邊區各部隊“從即日起統歸彭德懷、習仲勛指揮”。這實際上是在解放戰爭一開始,就確立了習仲勛在西北戰場上的地位。正因為如此,才能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照片。例如書中那張習仲勛與彭德懷等在青化砭察看地形的照片就拍攝得非常生動。

《習仲勛畫傳》的寫作和出版,都是按正常流程進行的,對於出版社來說,並沒有因為習老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父親就有什麼特殊對待,都是按照有關規定按正常的渠道送審。但無論作者還是編輯,在寫作和編輯的過程中都覺得責任重大,這主要還是來自要面對讀者的壓力,畢竟人們對這本書的關注度可能會更高吧。

人民出版社作為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出版機構之一,對領導人傳記一類的圖書有一整套既定的送審和把關程式,書稿最後要由有關單位對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審讀和把關。

當然,這期間也會爭取傳主親屬的支持和理解。比如,書稿就要交付印刷前,有一張習老會見文藝工作者的照片,我們一直認為其中一位可能是某位著名曲藝演員,可心裡又沒底,後來我們向習老夫人齊心同志求證,她一眼就認出,照片上的人物,一位是著名京劇演員果素瑛,另一位是程派著名青衣王吟秋。

圖書內容

習仲勛畫傳習仲勛畫傳

《習仲勛畫傳》書中收錄了近300幅圖片,其中包括數十張不同時期的家庭合影,部分照片為首次公開發表。書稿和圖片經中央有關部門審閱。畫傳均經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等中央有關部門審閱。

除文獻資料和作者親自拍攝外,部分圖片由新華社、中央新影等單位以及習仲勛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提供。

收錄圖片

習仲勛畫傳收錄照片習仲勛畫傳收錄照片
《習仲勛畫傳》收錄了近300幅圖片,除文獻資料和作者親自拍攝外,部分圖片由新華社、中央新影等單位以及習仲勛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提供。

該書收錄了數十張習仲勛在不同時期與夫人、兒女以及孫女們的合影。

該書還收錄多張習近平跟隨習仲勛調研的照片。1978年8月,習仲勛在廣東農村調研,習近平當時在清華大學學習,利用暑假到廣東參加社會實踐,隨同父親一起下鄉。

部分照片一覽(以下信息來源):

​1972年冬,齊心獲準帶著兒女看望監護中的習仲勛。為了這次相見,齊心和子女專程從外地趕回北京,並拍攝了這張照片。前排右起:齊橋橋、齊心、習安安。後排右起:習近平、習遠平。
習仲勛畫傳
​1978年8月,習仲勛(左三)在廣東惠陽農村調研。在清華大學讀書的習近平(左一)利用暑假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隨同父親一起下鄉。
習仲勛畫傳

社會評價

習遠平說:“這本畫冊生動地描繪出了父親這一輩革命家間的深厚情誼和音容笑貌。父親晚年仍然念念不忘當年在廣東工作時那些堅定地支持自己工作的同志,包括在基層工作的一線工作者,親自看望病重的任仲夷等前輩。”習仲勛曾深有感慨地對習遠平說:“改革開放不是一個人搞起來的,我在廣東能夠打開局面是因為身後有許多像黎子流等一批同志堅定地支持我的工作。”

人民出版社副社長李春生說,“通過學習《習仲勛畫傳》,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深切感受到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的革命精神;深切感受到他一生模範踐行黨的民眾路線,堅持從民眾來到民眾中去的優良作風。”

渭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新榮說,“《習仲勛畫傳》圖文並茂、言簡意賅、樸實真切,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習老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為我們提供了一本走近習老、學習習老的優秀教材。習老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榜樣,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榜樣,是密切聯繫民眾、堅持民眾路線的榜樣,是無私無畏、敢於擔當的榜樣。在渭南爬坡過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老的精神依然是我們改革發展的精神源泉。作為家鄉的黨員幹部,我們更要把習仲勛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作為一面鏡子,經常檢查對照自己,隨時鞭策激勵自己,堅定政治本色,繼承革命精神,弘揚優良作風,牢記使命擔當,在建好陝西東大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上有所作為、建功立業。”

《習仲勛畫傳》作者之一夏蒙表示,其中有些照片是我們在拍攝文獻紀錄片過程中所收集的,具體說,是從中央電視台新影集團的電影膠片素材中複製的。這部分圖片過去從未出現在出版物中。幸運的是,習仲勛在解放戰爭中留下的影像資料,在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中是比較多的。

《習仲勛畫傳》的作者之一夏蒙說,在畫傳付印前,藉助習仲勛夫人齊心的幫助,他們終於弄清楚與習仲勛合影的一位演員的名字。夏蒙介紹,畫傳中的大量照片,有些來自親屬,有些來自文獻研究部門珍藏,來源不同。按照3個標準進行選擇:一是選擇傳主各個歷史時期代表性的照片;二是選擇最能夠表現傳主工作、戰鬥經歷的;三是珍貴的、不為一般讀者所熟知的、很少披露的照片。

作者介紹

夏蒙:1961年12月出生於福建省三明市。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會會員,福建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福建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集美大學客座教授,上海國際文化傳播協會藝術總監。

王小強:根據地黨史研究專家,陝西省富平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多年來一直從事習仲勛同志相關檔案史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對習仲勛同志的事跡非常熟悉,曾參與撰寫多部與習仲勛同志有關的著作和論述。

序言介紹

習仲勛是中同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圍務院原副總理,中罔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屆、第七屆全圍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習仲勛早年參加革命,出生入死,轉戰陝甘,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1913年10月1 5日,習仲勛出生於陝西省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參加進步學生團體。1926年5月,年僅13歲的習仲勛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1928年春,參加愛國學生運動,遭國民黨當局關押,在獄中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年初,習仲勛受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黨西北軍楊虎城部做兵運工作,後任中共營委書記。1932年4月,組織發動了“兩當兵變”,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隊委書記:同年9月,進入渭北革命根據地,任渭北游擊隊第二支隊政治指導員。1933年2月,任共青團三原中心縣委書記,從事武裝鬥爭、農民運動和青年工作。

書摘分享

與家人分離七年 分不出兩個兒子

1962年8月,有人借小說《劉志丹》向習仲勛發難,說這部小說在為高崗翻案,誣陷習仲勛是這部小說的“第一作者”。隨後,習仲勛接受審查。

在長期審查沒有結論的情況下,1965年12月,習仲勛第一次下放河南洛陽,擔任洛陽礦山機器廠副廠長。從國務院副總理到工廠副廠長,這樣的人生落差不可謂不大。

第二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了。

1967年的一天晚上,習仲勛被來自陝西的紅衛兵強行帶往西安關押、批鬥。習仲勛把自己遭受批判的情況和對“文革”的不理解寫信向周恩來反映。1967年年3月19日,陝西省軍區即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宣布對習仲勛實行軍事管制,轉移到省軍區機關,實際上暫時保護了起來。

習仲勛於1967年10月31日和11月初兩次寫信給毛澤東和周恩來,匯報批鬥的情況和思想的變化。1968年1月3日,中央派專機將習仲勛接回北京,從此開始了漫長的監護歲月。

從1968年初到1975年5月,近8年時間,習仲勛被監護在北新橋交通幹校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裡,幾乎與世隔絕。

1972年冬,經周恩來特別批示,習仲勛和家人始得相見。而此時,自1965年12月下放洛陽起,他已和家人分別了整整七個年頭,他已分不出兩個兒子哪個是近平、哪個是遠平。習仲勛霎時熱淚盈眶。

1974年12月27日,毛澤東對小說《劉志丹》案作出批示:“此案審查已久,不必再拖了,建議宣布釋放,免予追究。”1975年春節後,特偵組宣布對習仲勛解除監護,讓他“換一個環境,休息養病”。

習仲勛在齊心的陪伴下重返洛陽,住在耐火材料廠宿舍。當時仍未發給習仲勛工資,子女往返看父親時缺少路費,耐火材料廠的老工人默默地拿出微薄工資借給他。

1976年,“四人幫”倒台。習仲勛給中央寫信,要求平反,並請求給自己安排適當工作。齊心和幾個子女也為習仲勛獲得平反多方奔走。

1978年2月中旬,中央辦公廳電話通知河南省委,迅速將習仲勛護送進京。

22日,習仲勛乘坐火車從洛陽到達鄭州,河南省委書記王輝在站台迎接。他一下車就和王輝緊緊擁抱,激動地說:“王輝,這是我16年來第一次和人擁抱!”

“改革之初或挨罵,要有精神準備”

1979年4月8日下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華國鋒和李先念、胡耀邦等人參加中南組討論。當時已調到廣東工作的習仲勛發言,鄭重提出了請中央給廣東放權的要求。

習仲勛比喻道: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廣東作為一個省,是個大麻雀,等於人家一個或幾個國。但現在省的地方機動權力太小,國家和中央部門統得過死,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的要求是在全國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放手一點,搞活一點。這樣做,對地方有利,對國家也有利。”

經濟特區的提出和創辦,是和習仲勛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1978年春夏之交,國家計委和外貿部組成的考察組在香港、澳門考察後,向廣東建議把寶安、珠海兩縣改為省轄市。習仲勛等省委負責同志明確表示支持並開始積極籌劃。

改革之初,如何才能“殺出一條血路”?習仲勛曾說:“在態度上我看要有‘三要’和‘三不要’:第一,要有決心有信心,不要打退堂鼓;第二,要有膽識,勇挑重擔,不要怕犯錯誤,怕擔風險;第三,要有務實精神,謙虛謹慎,不要冒失,不要出風頭,不要怕否定自己。特別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拚老命也要把廣東這個體制改革的試點搞好。”

同時,他還提醒廣東省內幹部:“當我們開步走的時候,困難會很多,阻力會很大,甚至還可能挨一點罵,要有這個精神準備。”

胞弟擬提副部級 習仲勛否定方案

1982年9月,習仲勛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擺在習仲勛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領導中直機關機構改革和推進省級領導班子年輕化,實現幹部新老交替。

1983年4月14日,中央決定:以後凡各省市自治區人大、政協副職配備的報告,不必再提交書記處討論,由中央組織部報習仲勛、胡啟立同志批准即可。恰在此時,中共陝西省委負責同志在匯報幹部調配工作時,談到擬提拔的副省級幹部中有習仲勛的胞弟習仲愷,習仲勛立即否定了這一方案。

習仲愷是抗戰前即參加工作的老同志,長期擔任地市一級的領導職務,提拔使用也是正常的組織行為。但習仲勛認為做幹部工作必須以身作則,說服弟弟把晉升的機會讓給了別的同志。

圖書目錄

一、淡村塬上的農家少年

二、在獄中成為共產黨員

三、兩當兵變的槍聲

四、初會劉志丹、謝子長

五、創建照金革命根據地

六、陳家坡會議力挽危局

七、邊區政府的“娃娃主席”

八、遭遇錯誤肅反

九、西北蘇區成為紅軍長征落腳點

十、為延安把守南大門

十一、“黨的利益在第一位”

十二、為延安把守北大門

十三、革命的“兩地書”

十四、爺台山反擊戰

十五、毛澤東的九封來信

十六、策動橫山起義

十七、邊區各部隊“統歸彭德懷、習仲勛同志指揮”

十八、土改糾“左”,毛澤東批示“完全同意”

十九、“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開展新區”

二十、經略大西北

二十一、中央人民政府特命代表

二十二、毛澤東說:“你比諸葛亮還厲害”

二十三、“有水平的中宣部長”

二十四、國務院的“大管家”

二十五、周總理的“內交部長”

二十六、宣讀授銜命令

二十七、建立國務院信訪制度

二十八、“大躍進”熱潮中的清醒者

二十九、三次保護西安古城牆

三十、秦聲京韻總關情

三十一、小說《劉志丹》事件

三十二、蒙冤16年,兩次下放洛陽

三十三、65歲南下主政廣東

三十四、大刀闊斧平反冤假錯案

三十五、標本兼治,遏制“偷渡外逃”狂潮

三十六、向中央“要權”,讓廣東“先走一步”

三十七、倡建特區,“殺出一條血路”

三十八、重返中南海

三十九、海納百川,情系中華

結語

習仲勛生平大事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