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吧

”即下昭,將德安縣城西一山賜予“義門陳氏”,定名為“義豐山”(現名義峰山,為德安八景之一)。 《中國姓氏通書》將義門陳“百犬同槽”稱為世界奇觀,因而有“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說。 ”兢曰:“義門陳氏不分梨(離)。

“義門陳”的文明典故譽滿四海,現從史書、地方志、陳氏宗譜中略摘幾例以饗讀者。 1、東佳書院育英才 義門陳“東佳書院”是七世祖陳崇創辦於唐代(公元890年),當時屬義門家學,稱“東佳書堂”,因聲望日漸遠播,各地求學者慕名接踵而來,隨之擴大規模,改稱“東佳書院”,比“白鹿洞書院”還早五十年。當時書院有房數十間,藏書數千卷,帖號“天下第一”,成為宋初江南著名書院,博得宋太宗賜御書三十三卷和親題“真良家”的封號。 書院建址在東佳山(今德安縣愛民鄉岩泉桂村距義門陳宅約30華里),東佳書院因此而得名。東佳書院的東佳山巔有白石岩景點(據傳是八仙中的何仙姑梳妝之處),石色潔白如玉,光可照人,更有紫石壁屏,其石紅黃二色交相輝映,高數十丈;泉出屏下,飛白瀉碧譽為奇觀;山腰上下有兩洞,一曰白石洞,洞高丈余,內有石港通泉源,其上有百鳥洞,內亦有曲港直通幽徑;屏岩之下有泉,名東佳泉,泉有二竅,一曰智竅,一曰慧竅,有時泉水奔流聲聞數里,有時涓涓滴滴聲如仙樂,有“東佳屏壁東佳泉,東佳書院育英賢”之說。東佳書院不僅是當時名流敬仰、相互讚譽的文章聖院,也是文人墨客對景潑墨,抒意呤喔之佳境。 2、義豐山“兆”義門陳 清同治德安縣誌載,縣城西里許有一山,義門陳氏唐時起即有良田在山下,北宋初期,民間莊稼連年被蝗蟲所食,顆粒無收,唯陳氏田莊病蟲不侵,屢歲五穀豐登,實為奇事,皆謂此山神靈所佑。此事傳至朝廷,皇上十分驚奇,曰:“病蟲不侵陳禾,乃陳氏忠義所感。”即下昭,將德安縣城西一山賜予“義門陳氏”,定名為“義豐山”(現名義峰山,為德安八景之一)。明朝德安縣令周振詩在《義峰聳翠》一詩中寫道:
豐山屹立縣衙西,形勢嵯峨八翠微。
雨過白雲去鬱郁,春回綠暗草萋萋。
義門歲歲秋常稔,花邑重重錦不翳。
多少遊人乘光至,往來終日任攀躋。
3、百犬同槽“護”義門 義門陳的百犬槽聞名遐邇,是義門陳的一個象徵,在江西省、府、縣誌及全國陳氏宗譜中均有記載,至今有很多陳氏後裔仍稱義門故里為“百犬槽”。據傳義門陳氏養犬百隻,同食一槽,共眠一室,其中一隻腳拐,常眠於正宅屋頂,似一朵祥雲覆蓋著義門;白天每食若一犬不到,則余犬不食。皇上聽說,十分驚奇,即派人做米饃一百個送往義門驗試。來人將一百個米饃放在地上命家人喚犬來食,因非正食之時,只到九十九隻犬,只見其中一犬含起一個米饃向來人點一下頭後,直往正宅屋頂,余犬站於原地不聲不動,送饃一犬迴轉,再向來人點頭後,輕吠一聲,則余犬上前將饃分而食之。來人驚嘆不已,並於“百犬牢”門上寫一聯“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中異類皆效義,一吠突起百犬吠齊怒寨內同聲共護門”。《中國姓氏通書》將義門陳“百犬同槽”稱為世界奇觀,因而有“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說。 4、義門陳氏不分“梨” 公元1026年,宋仁宗宣陳兢入朝,賜梨一個,鴿一隻,陳兢謝恩後當即一人把梨子吃了,仁宗問陳兢“為何獨吞?”兢曰:“義門陳氏不分梨(離)。”仁宗點頭讚賞。兢將鴿子一隻帶回家中和酒,合家三千餘人共嘗,使者問兢“為何一鴿合家共嘗?”兢答曰:“陳氏一門感知天恩加厚矣,世代好鴿(合)以謝天恩。”使者復奏,仁宗贊曰:“誠哉,義門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