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教學選擇

世紀之交的觀念變革?德育目標與美術教育特性?情感教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第三節 面向全體的基礎教育學校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統一的教育並非同一?基礎美術教育學科體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中國小美術教育培養目標分類第五節 工藝課業的教學第一節

內容介紹

美術的教學選擇,ISBN:9787535610850,作者:蔣良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良,1956年生於上海。1983
年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供
職於濟南市教學研究室,中學高級
教師職稱,兼任山東省美術教育專
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多年來,致
力於中國小美術課教學內容和教
學方法的探索研究,成果多次獲省
級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有數十篇
美術教育論文發表於國家級、省級
有關刊物,有《校園美術設計》等專
著出版。
1992年參與國家教委組織的
九年義務教育中國小美術教學大
綱(初審稿)修改工作;1993年任山
東省中國小美術教材副主編和教
學參考書主編;1994年受國家教委
體衛藝司委託,執筆起草全國高中
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美術部分);
1994年受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聘
任為全國國中美術教學掛圖副主
編;另外,還曾參與全國國小美術
錄相教材選題論證、全國國中美術
錄相教材編制等工作。1997年6月
因患癌症,英年早逝。

作品目錄

目錄
緒 論
將如何選擇
第一章 時代的要求
第一節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需要 教育與時代?文化建設與審美素養
學校美術教育與人類文明進程
第二節 社會轉型期的審美教育 世紀之交的觀念變革?德育目標與美
術教育特性?情感教育是美術教育的
重要目標?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
第三節 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新時代民族精神的弘揚?學科體系的
民族化建設?認識傳統文化的本質以
及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第四節 時代呼喚的通才教育 “通識”是現代人的素質要求?普及與
提高雙向互動?平衡和完整的素質教

第五節 現代思維科學的革命 促進時代變革的思維科學革命?全面
發展教育要求人腦功能諧調開發?智
能開發向右腦延伸?開掘美術教育中
形象思維的教學內容
第二章 教育的要求
第一節 課程內容的橫向開放
教學內容綜合化趨勢?美術教育促進
智力綜合開發?基礎教育智慧型訓練系
統化?在全部教育活動中滲透審美教

第二節 學科教學的信息增容
教育傳媒與知識信息?美術教學信息
增容反映觀念的演進?信息增容後的
分類與編程
第三節 教材建設的基本態勢
草創和建立規範的第一階段?“一綱多
本”的第二階段?進一步完善的第三階

第四節 面向全體的基礎教育
學校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
統一的教育並非同一?基礎美術教育
學科體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中國小美
術教育培養目標分類
第五節 目標明確的教育流程
美術教學目標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規
律?少兒審美心理發展的階段描述?
走在發展前面的學校目標設定
第三章 學科的要求
第一節 為了實現與作品的對話
幫助接受者消化吸收?鑑賞是逆行的
再創造?美術接受是美術活動的重要
環節?感性蘊含理性的立體審美思維
?形式美要素構成的藝術語言是與作
品對話的媒介
第二節 為了強化視覺審美感知
視覺審美感知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在活動中依據視覺經驗尋找和加工形
象?在眼、腦、手的協同訓練中掌握
“圖式話語”
第三節 為了更好地造物與表意
光大文化價值的美術創造過程?審美
教育同樣重視基本技能教學?圖形表
意能力的工具價值?“造物能力”是可
以轉化為生產力的審美能力?急待充
實的商業美術、環境美術和手工教學
內容?把握好技能與創造能力的關係
第四節 為了面對新的藝術世界
美術以文化形態整體地納入教育?創
造 手段的更新也是一種觀念更新?展
寬視域基礎上的鑑賞與創造?要形成
“應付”與“擴展”能力
第五節 為了有序構建學科體系
系統論指導下的“二次科學化”研究教
學內容系統“最最佳化”的邏輯框架?既有
序又可變的教學內容要素分級構建?三
維立體地構築教學內容體系?教學內容
科學編排有利於實施“掌握學習”策略?
整體把握教材的導向性干預
下篇 我們將選擇什麼
第四章 基礎理論常識的教學
第一節 美術的概念及分類
“美術”的詞義學定位和指代範圍?通
用又易懂的“造型藝術”概念?美術分
類的不同方法?造型藝術諸門類間的
邏輯關係及其疑問?四大門類典型樣
式的分類標準
第二節 美術的主要功能
審美功能的直接性和認識、教育功能的
間接性?審美、認識、教育功能在不同
時代、不同門類美術中的反映?以形象
表達情感?日漸凸現的實用功能
第三節 美術創造與生活
從美術發展史實中了解美術與生活的
聯繫?以典型作品分折揭示美術創造
規律?用課題內容架設創造與生活的
橋樑
第四節 美術的形式與內容
美術作品的內容及其與形式的聯繫?
內容包含形象話語和形式話語兩方面
?解讀抽象藝術語言的“味”中之
“意”
第五節 美術的造型材料
美術文化演變史即材料美學發展史?
材料與造型藝術各門類的關係?直接
或間接地傳授美術造型材料的知識和
技能
第五章 造型藝術要素的教學
第一節 線條
美術作品線條表現的自然素材?繪畫
作品中線的物態屬性和情感屬性?硬
筆畫線的線控能力和線性感知訓練?
以線表現物體結構與空間的技能訓練
?以軟筆為工具的中國畫以線造型的
形式語言學習?對線條的審美應滲透
到欣賞教學之中
第二節 形體
形在造型藝術諸要素中的基礎地位
形狀差異辨別中的視覺比較正誤?概
括和利用平面基本形?隨意形生髮的
思維訓練?物象形體結構的理性再現
?創造新形態的途徑
第三節 明暗
明暗與造型藝術其他要素的微妙關係
?求實地對待明暗要素?首要的是物
體本身的明暗變化規律?由一物一形
的明暗分解向畫面的明暗表現過渡?
黑白灰綜合概括是更為實際的表現能

第四節 色彩
色彩在造型藝術諸要素中的地位以
色感訓練為先導?色彩知識教學的基
本思路?由孤立地認色到協調地用色
?寫實色彩與裝飾色彩知識的平行展
開?具有文化內涵的色彩聯想與象徵
第五節 空間
空間研究橫跨物形與物象關係之間?
空間表現是造型能力的特殊環節?美
術各門類的心理空間創造?少年兒童
空間心理發展規律?平面描述空間的
訓練主線?立體感知空間的訓練輔線
?處理好視象空間與畫面空間的關係
第六節 構圖
構圖是美術基本要素的綜合?初淺的
畫面意識培養?以實物實景為對象的
取捨訓練?左右構圖變化的基本要素
?構圖形式骨架所產生的視覺感受?
構圖視覺審美的基本法則?對比與均
衡的具體手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
畫章法布局
第六章 繪畫課業的教學
第一節 意想與添加
概念化意願畫是基本的啟蒙訓練?從
自由發揮到接受一定的成法約束?物
態性的想像創造?構圖性的想像創造
?構思性的想像創造
第二節 寫生與默記
由想著畫轉向看著畫?兒童寫生畫的
育人功用?找準起點解決入門方法問
題?豐富寫生畫的表現形式
第三節 臨摹與變體
臨摹是技能教學的訓練手段?臨摹的
規範與借鑑作用?傳統美術教育中臨
摹的地位?掌握臨摹與寫生、創作課
業間的關係?目的明確的“非複製性”
臨摹
第四節 東西方繪畫的代表畫種
從中西兩大繪畫語系中突現畫種對比
因素?中國畫工具材料特性的啟蒙教
學?中國畫形式感特徵的展示?溝通
寫實造型與色彩學習關聯的鉛筆淡彩
畫?與工具材料特性相應的水彩畫基
本技法與特殊技法
第五節 注重製作性的代表畫種
強調製作的版畫教學之能力培養價格
?實現以刀代筆的轉折?傳授刻版和
拓印的基本技能?巧用多種版材的工
藝實驗?體現版畫藝術語言的畫面設
計與製作?開發版畫工藝性特點以服
務裝飾設計?剪紙的設計與製作工藝
第七章 工藝課業的教學
第一節 紙工泥工製作
平面紙材轉為立體造型的範式?紙工
藝品加工和形成的多種形式?以有趣
的製作內容滲透原理?體現雕塑特性
的泥工塑造?雕刻學習從軟質材料開
始?可操作的硬質材料雕挖
第二節 裝飾工藝手段
按需選材和因材構思?人工造紋的手
法與效果?造紋裝飾的新工具?立體
物的表面裝飾
第三節 圖形設計基礎
從感受幾何形式秩序美感入門?體現
形式法則的基礎圖案組織結構?字型
設計也是形態的審美創造?圖形設計
要以新的視角重新觀察物象?由自然
形態向裝飾形態的變象
第四節 三大構成設計
形態創造的構成要素及特性?通過基
本形分解重組來創造新形態?平面構
成的骨格和形態?色彩構成的色彩視
覺效果?立體構成的物體空間結構
三大構成與造型藝術要素及門類的關

第五節 現代套用設計
工業生產條件下實用與裝飾的結合
工藝課業指向現代生活套用領域衣
飾的生活審美啟蒙?美化學習氛圍以
養性情以套用可行性為前提的結構
設計?從文化生活到社會經濟生活的
視覺傳達
第八章 欣賞課業的教學
第一節 兒童創造的美術
兒童美術欣賞教學的自我解放兒童
生活感受和繪畫語言的欣賞價值全
樣式、全地域展寬欣賞範圍
第二節 與兒童生活相關的美術
兒童美術世界向成人美術世界的過渡
?卡通形象的形式風格和形象個性
圖畫書作為美術樣式的審美價值以
表現兒童生活來關注兒童世界
第三節 民間優秀的美術
全面認識美術文化不能忽略民間美術
民間藝術的概念界定?中國的美術
教育與中國的民間美術?結合民俗風
情進行分類欣賞
第四節 美術的史跡與遺產
從實際出發建立美術史跡欣賞教學知
識框架?美術的原始狀態與起源問題
古代到近現代造型藝術流變?東西
方造型藝術的傳統?經典作品體現的
門類特徵
第五節 美術的成就與發展
技法程式或流派的形成與發展高峰
題材為表現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服務
從形式角度展寬欣賞視野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